文|电影头条
他来了,他又来了。
谁?
小撒啊。
没错,就是那个“身高矮一截,北大也还行”的撒贝宁。
这不,最近,他带着无数热搜向我们跑来。
先是#撒贝宁唱野狼Disco#。
还没等《明星大侦探5》开播(现已开播),NZND超级天团就率先合体来了一场跨世纪演唱会。
一首烫嘴的《野狼Disco》让撒贝宁彻底变成了芳心纵火犯。
看,那尽情摇摆的身姿,慵懒又迷人的眼神,再加上好听到差点被观众举报假唱的粤语部分。
不过人家可是正宗湛江人啊老细,粤语洒洒水的啦。
下至3岁小孩,上至80岁老人,谁能逃得过这冬日的一把火?
再是#撒贝宁私生骚扰张绍刚#。
划重点,撒贝宁也有私生?为何把张绍刚也牵扯进来了?
事儿确实不是新事了,是2012年撒贝宁在《鲁豫有约》上爆料的。
当时在2009年,撒贝宁就被疯狂的粉丝跟踪、骚扰,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换了地址换了电话。
但私生是什么群体,不达目的是坚决不会罢休的,于是她找到了...张绍刚。
在张绍刚下课后一把握住他衣领把这样一个敦实的男人摁在了墙上,然后逼问张绍刚:“撒贝宁在哪?”
不知为何,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被撒贝宁一讲出来的确有些好笑。
但,话说回来,撒贝宁有这么多粉丝不是没有理由的。
想当年,那可是标准的青年才俊。
2000年,凭借出色的口才一举夺得了“荣事达”杯全国主持人大赛冠军。
到这就要说到第三个热搜了,#撒贝宁的思维能力太强了#。
虽然撒贝宁近几年越来越放飞自我,向段子手的方向发展,但别忘了勇哥上面说的,人家的本质还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这不,他终于带着停播八年的“母节目”来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
80、90后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主持人大赛》。
一个词形容,牛掰。
88年开播,央视的一哥一姐们几乎都出自这个节目。
只不过,2011年开始,节目被暂时停播。
就在《主持人大赛》已经变成所有人的回忆时,八年后,再次重启。
零宣传,零预热,一集就爆。
收视率同时段第一,喜提五个热搜。
刚开播就去B站看,弹幕已经变成这样了。
两个词刷屏:慕名而来,神仙打架。
慕名而来大家都懂,刚才勇哥已经说过曾经的辉煌了。
那么第二个,为什么是神仙打架?
先来看这史上最强点评阵容。
主持人——
从选手一路升级上来的芳心纵火犯撒贝宁。
两位点评嘉宾——
各大节目主持一姐董卿。
新闻联播一哥康辉。
还有17位专业又硬核的在座评审。
主持人敬一丹、朱迅、刘欣、高博...业界大佬北大新传学院的副院长、央视新闻中心的副主任等等...
沃德天,撒贝宁真的介绍的过来吗,一期节目是不是都要过去了。
如果你以为撒贝宁的主持风格也是芒果台X娜类型的话,那你就错了。
从介绍专业评委到大众评委再到比赛赛制,最后说出“掌声有请第一位选手”,一共只用了5分02秒。
是的,你没听错,全部前戏只有5分钟。
没有主持人导师之间的互相吹捧,没有选手讲述各种心历历程,也没有重点选手的幕后采访。
快到连网友都开始“吐槽”没时间发弹幕。
接下来,正戏开始。
我们还是先来讲讲比赛规则。
一共60名选手,每期12个。
这12个人还要分成两部分:新闻类和文艺类。
每个人的考核方式是一样的,3分钟自我展示+90秒即兴主持。
表演完后,17位专业评审和400位大众评审开始打分,最后专业评审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去掉一个最低,再和大众评审的来个百分比。
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分数,就是选手的最终分数。
每一组,只能留3个人。
这种方式简单且残酷,却是最公平。
不会有任何粉丝滤镜分和故事同情分。
你表现出什么样,分数呈现出的就是什么样。
12名选手,个个不凡。
我们不看他们以前的名气和title,就看这次在场上的表现。
第一部分,自我展示。
这部分,大家的表现的确不分伯仲。
除了在3分钟时间限定中有个别选手结尾没有卡到点上,其余的都完成的很不错。
所以,勇哥想重点聊的是第二部分,90秒即兴主持。
如果说自我展示中某些人有自我经历丰富的优势所在或者是大家可以事先准备好稿子的话,即兴主持的考核才是真的拉开差距,体现专业水平的地方。
这种高强度选拔在每个人看题目时就开始了。
选好题目序号,一道从没见过的题出现在大屏幕。
比如这道——
两张图片,几句简介,76岁大连退休老人刘增胜,在乘坐公交时特地挂了一块写着“勿需让座”的灯牌。
一般来说,这里会给出十几秒的思考时间再让选手作答。
《主持人大赛》偏不。
读完题目,321开始。
what??
这次观众不仅没空发弹幕了,连题目都看不清了。
而选手在读题目的这几秒内,大脑需要高速运转。
要想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
题目在说什么?该如何在扣题的基础上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何组织语言?
这要考的除了专业性还有瞬间记忆的能力。
绝了。
来看看上面那道题目,选手是如何回答的?
在我看来,能够让这个民族经历五千年的风霜,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多有大智慧的高贵的复杂的精神,尊老爱幼就是其中一个。
刘增胜老人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让座,这是一种情分;而我们这些晚辈给像刘增胜老人这样的老人让座,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是一种本分;也正是这种情分和本分的相互交融,让我们的社会得以发展。
更重要的,他身上那个红红的灯点亮了我们对老人更多关注的一个提示,而老人对我们的关照,也点亮了我们对于向善向美生活的憧憬。
短短90秒,不仅完整的讲述了这则新闻,还找到了很好的角度提炼并且引导了观点。
完美。
这位选手叫邹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V驻外报道记者。
两轮过后新闻类第一名。
董卿和康辉都对她大加赞赏,而她也正在从“好记者到主持人再到好主持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不过,有完美的也有存在些许遗憾的。
比如文艺类组选手孙鹏飞。
文艺类的90秒即兴考核和新闻类的有所不同,不再是看图说话,而是话题作文。
他的话题范围是“家乡的骄傲”。
孙鹏飞很机灵,身为烟台人的他选择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苹果来进行展示,最后落脚点在守护家乡的骄傲而不是去一味的消耗。
按理说用一种相对幽默的语调来讲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东西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为什么他的分数不高呢?
这时,董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他的问题。
“主持人写主持稿就相当于一篇小文章,一篇文章什么最重要?”
“立意啊”。
不管你说什么,一切的一切最后我们都要听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像是烟台的苹果,它为什么好吃,它骄傲在什么地方了?
如果听的我们直竖大拇指,那它就是骄傲。
听听,什么叫专业?这就是。
短短几句话,就给选手和观众醍醐灌顶的感觉。
不只董卿,康辉的点评也是如此。
在新闻类选手中,有一道“老兵亲吻国旗”的题。
这位选手还是年轻,只是先从表面描述了这则新闻,再说了几句很红很专的话。
乍一听,每句话其实都没错,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这时,康辉又是几句话就说出了重点。
用不着虚假的节目冲突,也不用使用争议来增加热度,更不需要导师间的相互掐架。
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任何一个浪费你时间的场景,听着他们的点评,就好像真的上了一节干货满满的主持人课。
佩服。
不过,说了这么多,别以为节目里只有比赛和点评,没有有趣的东西。
别忘了,主持人可是撒贝宁。
比如,董卿刚给第一位选手提出加强语音语调的建议,撒贝宁就要接一句:欢迎收看《朗读者》。
再比如,和同为段子手的康辉互相调侃。
撒贝宁用网友给“主播说联播”中的康辉取的昵称“怼言大师”来称呼他。
还没说完就被康辉纠正:“怼”的读音为四声,你又得扣200块钱了呦。
不愧是“段子手天团”啊哈哈哈,期待押韵狂魔朱广权的加入!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
当克隆的节目越来越多,究竟什么样的才能真正有力量并且有意义的?
或许原来我们心中并没有答案。
但,幸好,《主持人大赛》披甲而归。
这才是选秀类综艺真正该努力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