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父性侵12年,她分裂出2500个人格,最终成功复仇

这个戏剧化程度堪比电影的真实故事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之痛。

文|橙雨伞公益  柯晗

“多重人格”,也俗称人格分裂,一直是流行心理学热门话题,也是各种刑侦悬疑中二文艺作品的钟爱主题。

去年,Youtube上一个叫杰斯的19岁美国女孩,将自己多重人格出现的过程录制下来,让这一现象真正被大量人群目睹。

△杰斯和她的不同人格

而在最近BBC的一篇报道中,则介绍了一个更为骇人听闻的案件:

一个自幼被父亲强奸和虐待的女孩,分裂出2500个不同的人格,并最终在站上法庭,用分裂出的6个人格指控了父亲!

这个戏剧化程度堪比电影的真实故事背后,是我所难以想象之痛。

澳洲史上最恶劣的虐童案件之一

这个女孩叫杰妮·海因斯(Jeni Haynes)。

早在她4岁时,就开始经受父亲里查德·海因斯(Richard Haynes)的虐待,直到11岁才结束。期间没有其他家庭成员知道。

△幼时的杰妮·海因斯

今年5月,杰妮在法庭上的一场受害者影响陈述中说:

“我爸爸的虐待是经过算计的,是有计划的。这都是故意的,而他享受当中的每一分钟。

“他听见我乞求他停手,他听到我哭,他看到自己在我身上施加的痛苦和恐惧,他看到了血,还有他造成的那些身体伤害。然后第二天,他又选择重新再来一次。”

杰妮还说,父亲对她进行洗脑,让她觉得他能够读懂她在想什么。

她还被父亲威胁,只要她心里想一下那些虐待,父亲就会杀掉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更别说把遭遇告诉他们。

△杰妮(右)和她的父亲

生活在这种极端的压迫的和恐惧下,杰妮采用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办法来逃离:

她为自己创造出了新的人格身份,来隔断她所承受的痛苦。

第一个分离出的人格叫森芬妮,是个四岁的女孩。

“她承受着父亲每一分钟的虐待,当他虐待我,就是他女儿杰妮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欺负森芬妮。”

慢慢的,森芬妮自己又创造出其他人格,后来渐渐发展出成百上千个,而且每一个人格都有着特定的角色,来抵挡不同形式的虐待:有时候是特别可怕的殴打,有时候是某种诱发暴力的画面和气味。

杰妮说,为了活下来,她最终制造出2500多个不同的人格。

△杰妮分离出的人格们

据澳大利亚警方说,这是该国历史上最恶劣的虐童案件之一。

现在,杰妮已经49岁,视力受损,下颌、肠、肛门和尾骨也都受到了无法修补的损伤。她的一生都不得不持续接受各种手术,和精神治疗。

杰妮一辈子都在学习,拿到了法学和哲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但她却很难做全职工作。

如今,她和母亲一起住,两人都要靠申领救济金过活。

杰妮说,人格分裂救了她的命,也救了她的灵魂,但同时,这种病和她内心深处的创伤,也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杰妮·海因斯

她把父亲送进了监狱

今年3月,杰妮站上了证人席,对面是她的父亲。

当时,里查德·海因斯面临着367项指控,其中包括多项强奸、盗窃、袭击和与10岁以下儿童发生性行为等等。

而杰妮获准以森芬妮和另外五个人格的身份出庭作证,来就每一宗罪行向法庭提供细节证据。

△杰妮·海因斯

杰妮对BBC记者解释说:

“我作为一个人格分裂障碍者,那些记忆到今天仍然像刚发生时那样完好无缺,我们的记忆封存在过去的时间里,如果我需要,就可以去将它拿出来。”

童年时的那些本可能因创伤体验而遗忘的记忆,却被不同的人格保存了下来,从而得以在法庭上一一举证。

为此,检控方安排了很多心理学家和分离人格方面的专家,来见证杰妮的状况,评估杰妮证词的可信度。

森芬妮在法庭上回忆了那7年所遭受的“令人痛苦的细节”。

△杰妮童年的早期,多数时候是以森芬妮为主人格

而另一个叫做“肌肉”的人格,很高,穿着凸显强壮肌肉的衣服的男生,提供了暴力侵犯的证据;还有琳达,一个优雅的年轻女孩,证明了杰妮在学校和人际关系上所受到的影响。

审讯的第二天,森芬妮的作证进行了大约两个半小时左右时,里查德·海因斯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向25项指控承认有罪。此外还有另外几十项,最终构成了对他的判决和量刑。

而距离杰妮在2009年第一次将案件报告给警方,已经过去了十年。

9月6日,现已74岁的里查德·海因斯被判处监禁45年。

△里查德·海因斯

这项判决所带来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澳洲儿童受害者求助团体蓝结基金会的主席凯茜·凯泽尔曼博士(Dr Cathy Kezelman)说:

“这是一宗里程碑式的案件,因为就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有法庭系统将一个人格分裂者的不同人格所作的证供予以直接采纳,从而完成裁决。”

到今天,人格分裂作为一种有证据支持的诊断,已经得到了广泛接受,但是这种精神病在公众甚至是一些医学界人士那里仍然存在疑问。

“这就是为什么杰妮的案件是如此重要,因为它唤起了更广泛的公共意识。这是一种很棘手但却不少见的情况,而且仍然没有被充分意识到。”

多重人格之争

回到一个最原始的问题:多重人格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否说明它真的存在呢?

多重人格学名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以下简称DID),在1980年被列入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

图/Imugr

关于DID的成因,学界提出过两种模型。

一种是Gleaves提出的后创伤模型(posttraumaticmodel),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了解的,认为DID是一种对童年时创伤经历的防御机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一种形式。

持这种观点的一方认为,经历了严重的虐待或创伤性时间后,个体把他们的主体经验分裂成不同的人格,来避免情感痛苦和创伤。

DID就是“一个小女孩把她所受的虐待想象成发生在别人身上”。

大部分受到媒体关注的案例,比如之前youtube上的人格分裂小女孩杰斯,比如杰妮,都可以说是后创伤模型的映证。

△杰斯

研究童年创伤的专家潘姆·斯塔夫罗普洛斯博士(Dr Pam Stavropoulos)说:“DID确实是一种生存策略。”

“它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适应策略,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极端策略。不过,妳必须记住,它是小孩对自己经历的极端虐待和创作所作出的反应。”

这种创伤来得越早,虐待越严重,孩子就越有可能依赖人格分离来应对,从而导致这种“多重自我状态”。

然而,在讨论DID时,争议是难以回避的。

比如令诊断率大为上升的著名个案希贝尔,后来就被发现,案例描述中存在大量虚假细节:

当事人在接受治疗前其实从未出现多分离症状,而她的精神科医生则鼓励她探索自己的多重人格,还坚持她受过童年创伤,但事实上当事人的家庭背景相当普通,也没有受过虐待。

△据记载,希贝尔不堪母亲的虐待,分裂出16个人格,在把压抑已久的怒火向母亲发泄后,16个人格又合并为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图/《三面夏娃》

于是存在了另一种社会认知模型(Sociocognitive model),来解释这一点。

社会认知模型认为,人们对自己童年创伤的口头叙述和DID的诊断,是人们受到幻想倾向,媒体影响,过度夸大自己的一些认知错误和失忆症状的结果。

个体面对一些心理现象(比如情感波动,剧烈的情绪变化等)无法解释,又从媒体上接触了“多重人格”这一概念,因而将自己难以解释的心理变化归咎为不同的人格。

然而,虽然神经科学证据上的差异虽然无法证明不同人格的存在,但确实证明DID患者可能存在整体的精神功能障碍。

图/《分裂》

杰妮这一案例中,她所谓其他人格的法庭证词被采信,法庭采信的应当更多是证词本身的可信度,而并非针对人格存在的承认。

无论DID是否存在,有多大争议,DID的现象和被讨论这个事实本身,都是儿童性侵恶劣后果无可争议的旁证。

写在最后

儿童时期的性虐待是一个后果严重却意外常见的现象。

它导致的常见精神伤害后果,包括抑郁症、创伤性应激障碍、焦虑、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并持续影响受害者成年后的生活。被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性虐待的影响则更加长期和深远。

图/《信笺故事》

而不幸的是,大部分儿童性虐待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间:

30%的施害者是受害儿童的亲戚,比如兄弟,父亲,叔伯或表亲;而剩下60%则是家族的朋友、熟人或邻居;完全陌生人只占10%。

除去以上严重的精神障碍,儿童时期遭遇过性虐待还可能导致进食障碍,低自尊,睡眠障碍等。

也正因后果严重,所以对危害儿童的犯罪行为更要严厉打击。

别让Ta们还未看清这个世界,就过早地对世界绝望。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为保护受害者,作打码处理。

作者

柯晗

南洋理工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研究员,女权主义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