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舱当T台秀场?万米高空的时尚大秀今后恐怕再难欣赏到了

空姐制服的百年演变史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制服诱惑”,还有越来越多为女性的考量。

记者 |  底伊乐

编辑 | 汤威

当你坐飞机的时候,有多少次是偷瞄了眼空姐的穿着打扮?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但看空姐美不美、穿的什么样,几乎是所有人在落座后有意无意间都会进行的“眼部运动”。

每家航空公司的空乘制服各不相同,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了品牌形象的代表之一。毕竟,服饰可以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而对人们来说,赏心悦目的事儿总归是好的。

ins:@airnostalgie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提到空乘人员的制服,特别是空姐的制服,总会想到连衣裙、短裙之类表现女性特征和色彩的服饰。但这一现象,目前也有所改变了。

今年9月,维珍航空与芭比联手推出了新系列,鼓励女性自由选择航空专业类职业;同年3月,维珍出台了一项对空姐制服的新规定,允许空姐可以不化妆,并且能选择穿着裤装或裙装。与拥有“绝对女性”元素的芭比娃娃合作,或许维珍想告诉人们,职业无性别之分,更多元的职业选择以及女性意识的崛起,正在影响着如今人们的生活。毕竟,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工程师芭比
飞行员芭比

要知道,在这之前几乎所有航空公司对空姐制服的规定或政策都是“不得穿裤装”。这一新规的出台也被人们解读为“赋予了女性更多选择的权利,让她们自己来选择如何展示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有这种想法的公司不在少数。近日,JR东日本铁路公司宣布,将于明年5月统一铁路站务员及车长等员工的制服。而最大的特点是,女性员工的制服将与男性相同,并且将会告别裙装,改穿长裤。

引发人们联想的是最初空姐的样子,万米高空的“制服诱惑”到底经历了哪些演变?时间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从航空公司开始重视空乘人员的制服设计开始。

20世纪30年代 

关键词:朴素

世界上第一位空姐实际上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25岁的护士Ellen Church成为了波音航空运输公司(BAT)的一名空姐。1930年5月15日,是她就职的第一天,而她身着的服饰也被人们看作是万米高空中的时尚开端。

这一时期空姐的服饰基本以讲求实用性为主,传统和朴素的理念成为了主导,毕竟这是一个为乘客在高空服务的职业。上装不修身,下装不太露腿,裙子的长度在膝盖和脚踝之间,显得有些古板。

可以说,第一代空姐的服饰用一个词形容:朴素。

1935年波音美国航空公司制服

20世纪40—50年代 

关键词:贵族、复古

这一时期随着二战的爆发,社会上各行各业都以军队为重。航空公司自然也把制服的设计增加了更多带有军队色彩的元素,给人以干练和硬朗的感觉。1944年,环球航空公司(TWA,1925年成立,2001年被美国航空公司并购)推出的空姐制服既取消了翻领,也没有襟翼,带着一股硬朗和权利感。

此外,一些航空公司把空姐制服设计的也很富有贵族气,在服饰的基础上搭配了有样式的帽子和皮草做装饰,空姐的发型也被要求梳妆成当时流行的时髦卷发等。

环球航空公司(TWA)| ins:@airnostalgie

50年代商务航空的兴起后,航空公司的专业度开始凸显。这一时期制度的设计也较中规中矩,颜色搭配以黑白灰居多。或许,这是最安全、最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颜色吧。

1950s美联航制服 | ins:@airnostalgie
1950s美国航空制服 | ins:@airnostalgie

20世纪60年代

关键词:时尚大胆、未来感

60年代,可以算得上是制服发展的一个小高潮。由于民航客机在这一时段大量诞生,随着而来的空乘制服、机上餐食等一系列体现专业性和独特性的元素也越来越多。客流量的增多实际上给了航空公司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展示自己,进行品牌宣传。因为空乘人员的制服,特别是空姐的制服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关注度高,各大航空公司制服的设计自然也就讲独特、讲新颖了。无论是款式设计还是色彩运用,航空公司的制服设计都在争取吸引眼球。甚至有段时间人们会看见空姐头戴玻璃头盔、碉堡帽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一时期不得不提到一位设计师Emilio Pucci。1965年,Emilio Pucci为布兰尼夫航空公司(BraniffAirlines)设计了一套太空星系的空乘制服,想给人们一种旅行的感觉,圆顶的礼帽和玻璃头盔,成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度。

同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也以前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所引领的时尚风潮,在空姐服饰的设计上增添了碉堡帽的搭配,这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空姐制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德国汉莎航空制服
1960s美联航制服

1968年至1971年,设计师Oleg Cassini为Airwest打造的服饰中,大胆了运用了不同颜色,比如绿色、海蓝色和砖红色等,而这些颜色的选取灵感也来自于西部航空目的地航线的自然色。

前卫的制服设计和颜色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制服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1960s法国航空制服 | ins:@airnostalgie

20世纪70年代

关键词:性感当道、浮夸造型

这一时期,人们不再会看见空姐“拖地的长裙”或“只露一点小腿的裙子”了。取而代之的是“裙子越短越好”的标准。这一时期,各大航空公司都信奉一个理念:性感才是最卖座的。

于是热裤搭配长筒靴成为了空姐的常备装束之一。

当然,各大航空公司表达“性感”的理念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休斯西部航空(Hughes Airwest)走的是公主风;英航1976年制服将小学生油画棒作品作为图案,制服材质是防火纸状的纤维;澳洲航空还在这一时期专门设计了一种特别的香水来提升空姐性感的整体效果。

20世纪80年代

关键词:回归专业

从性感当道到回归专业的转变,实际上源于一场空难。1977年,有583人死亡的空难——特内里费空难,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航空公司的专业性。而空乘这一职业,特别是空姐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人们对空姐的理解和认知也从原有的只需性感就好慢慢转变为需要具备专业性的知识和服务技能。毕竟,安全可靠比什么都重要。

也正因如此,航空公司对空姐制服的设计和制定也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比如,YSL创始人Yves Saint Laurent为澳洲航空公司设计了一套令人眼前一亮的制服。加宽的翻领、垫起的双肩、做窄的腰围,加上澳洲袋鼠元素,成为了无法复刻的经典。

21世纪

关键词:更多选择

简单的回顾了空姐制服的演变过程后,时间来到了21世纪。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空姐制服的设计就更加规范化和模式化了。但为了彰显不同航空公司的理念和特色,聘请时尚设计师量身打造的制服,被人们看作是品牌营销的好方法。毕竟,相比起购买最新型号的飞机和更换全新的机舱装潢来说,这种“软着陆”的改变的确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于是,各大航空公司把机舱当成了时尚大秀的T台场,空姐制服摇身一变成为时装周的高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人们留有更深的印象,航空公司之间一场关于空姐制服的大战在即。

如果要为这场无形的硝烟选出一位“最佳运营官”的话,那么维珍航空一定在候选名单中。

在空姐制服的演变中,可以把注意力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因为这一时期的改变,不仅是制服设计上的转变,它更是一种女性权利的更多选择。

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及的那样,创立于1984年的维珍航空,今年针对空姐推出的新动作不断,让人们重新思考着空乘人员这一职业背后,女性所起到的作用和她们自己的选择边界。

实际上,维珍并不是一家老牌航空公司,以行业挑战者的姿态进入航空业的它在制服设计上一直大胆前卫,以“想别人所不敢想”的心态,成功的让“维珍红”变成了一种代表。

此外,以“创新”精神闻名的创始人Richard Branson也带领着团队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特点。就空姐制服而言,维珍经历了4代转变和升级,与不同的设计师合作,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他们一直做的,是在“时尚”和“安全”中找到平衡点;他们想做的,如今在我们看来或许是“为女性更多考量”的理念。

一抹维珍红

提到维珍航空,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源于空姐制服的那一抹红色。这个成立并不早的航空公司,在第一代制服设计时就准备好了要“挑战”整个行业的规则。于是在1984年,维珍与当时为黛安娜王妃制作服装的英国设计师Arabella Pollen合作,启用了一个颇为大胆的颜色——亮红色。

不是常规的黑白色,也不是英国航空所代表的经典海军蓝色,Arabella Pollen设计的制服在保留服装功能性的前提下,用红色打破了一种传统和沉闷的氛围,让“维珍红”成功脱颖而出。

这个设计似乎奠定了维珍在航空业的一定地位。

1984年,《每日邮报》评价了当时推出的制服:“时尚且大胆的”。“Dress to impress(让人眼前一亮的穿着)”是当时制服的主要目的,这套制服一直沿用到了1991年。

随后,同样也是英国设计师、曾为黛安娜王妃设计婚纱的Elizabeth Emanuel在前人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在保留了原有双排扣的设计上,给纽扣加上金线绣成的翅膀图案使得细节更加完善。此外,制服的剪裁也变得更加贴合女性曲线。

红黑高跟鞋背后的不同

1999年,维珍制服迎来了首位男性设计师John Rocha,他改变了原先制服的双排扣设计,并且用黑色高跟鞋取代了维珍标志性红色高跟鞋。这一改变,让维珍在未来的10年里有了红黑高跟鞋之争。

为了保持住维珍红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0年后,红色高跟鞋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直到2014年,维珍航空再次改进了它的制服,但这一次不再是颜色的改变了。

因为与其合作的设计师是著名的Vivienne Westwood。

作为英国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之一,VivienneWestwood一直被人们称为“西太后”、“朋克教母”。这个在人们眼中叛逆的奶奶级设计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个大消息,更何况人们很难想象经由她之手设计出的空姐制服,到底会是什么样。

设计开始的过程并不简单。为了新版制服,一个专门的团队组建了起来,团队成员来自维珍的国际设计部、制服部、服务部、项目部以及品牌部等。他们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一份设计简报,这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是关于品牌内涵的梳理,之后是功能性的探讨。与此同时,200多名空乘人员接受调研,表达他们对制服的感受和新想法。

“西太后”也花了大约1年的时间和材料供应商一起研究、做实验,最终敲定了在面料中使用的材料。在设计上沿用了标志性的“维珍红”,并且让女性曲线剪裁能符合各种身型。

实际上,与“西太后”的合作,已经不是简单的制服样式的改变和升级。红黑高跟鞋之争的背后,暗藏着对女性权利的争取和改变。“西太后”本人和她的理念,或许已经暗示了维珍想要做出的某种改变。

知晓过“西太后”人生经历的人应该明白,不受传统束缚,绝对抵抗到底的态度,是她本人以及个人品牌的核心精神。她热爱改变现状,对既定的现实永远站在相反的角度批判。

那么,为什么空姐就不能穿裤装在机上为乘客服务?裙装所暗示的某种女性化特征和性感色彩为什么不能被改变?又是谁规定了空姐必须化妆、必须穿裙装在机上工作……

“西太后”的自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几乎所有的男性设计师,像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和迪奥(Christian Dior),都让女人看起来像是女神,而我却想让女人穿得像个英雄。”

做回自己,女性也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ins:@airnostalgie

“红色制服是维珍航空所有人都为之骄傲的一个代表。作为一家航空公司,我们希望维珍的制服在保持一贯风格的同时,能真实地反映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特性。”维珍航空负责人向界面表示,“我们一直在听取人们的意见,并适时进行改变。

的确,在制服设计这件事情上,维珍航空没有半点马虎。毕竟这个一开始让人们了解并记住它的元素,实际上也是其在扩大品牌认知度上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好方法。

ins:@airnostalgie

“每家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制服设计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对空姐而言,我目前所遇到的很多都是裙装,半身裙或连衣裙,的确很少遇见穿裤装的空姐。”曾和团队成员一起为航空公司拍过宣传片的David吴表示。

作为一个飞行爱好者和旅拍摄影师,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和飞机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打过交道。对维珍航空允许空姐可以不化妆,并且能选择穿着裤装或裙装的这一新策略,他补充道,“我觉得空姐制服设计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想给人们传达的某种理念和他们所坚持的东西。或许对乘客而言,它仅仅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美,但对空姐来说却是更多选择的权利。”

事实上,更多选择的权利这一点很重要。当一家航空公司开始不以某种刻板印象或传统思想要求女性必须做出某种妥协,或以某种固定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就是一种很大的改变和升级。

而这种理念的转变,是难能可贵的。

与David吴持一样观点的还有自媒体撰稿人兼旅拍达人Marry。“坐了这么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觉得空姐的打扮和服饰真的没那么重要,专业的服务和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已经过了‘越性感越卖座’的年代,那么专业的服务就应该成为我们衡量一家航空公司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服的选择,除了表达赋予女性更多选择权之外,让她们更专注于自己份内的事,体现出应有的专业性也是这一新规更深层的用意。维珍航空负责人也表示,“让她们在工作中表现自己并能帮助到人们是我们的核心,我们想要成为最受旅客喜爱的航空公司。”

化妆或不化妆,裙装或裤装,实际上并无好坏之分。重要的是航空公司给予女性更多选择的权利和空间罢了。

ins:@airnostalgie

我们不想把维珍航空这次针对空姐的新规冠以“女权主义”的帽子,或许也没人能回答如何看待空姐“被物化和性感化”这一问题,但当人们开始取消对某一特定职业人群外表的干预时,我们就能看得更深一些、更专业一些。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Instagram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