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卸任、高管“大换血”,与网易结盟的阿里音乐将何去何从?

有业内人士称:阿里音乐的最好未来是——深度融入阿里大文娱板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赤木瓶子

“没有离开阿里,未来也不会离开”。

今年二月,高晓松在微博如此声明。猝不及防的是,据天眼查数据显示,10月21日,高晓松正式卸任北京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阿里巴巴创新业务事业群总裁朱顺炎接任。随后,阿里对以上职位变动回应称,属于正常的公司高管任职调整。目前高晓松仍持有北京阿里音乐的股权,只是变成了该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和董事。

事实上,这不是高晓松入职阿里后的首次职务调整。早在2016年,彼时作为阿里音乐董事长的高晓松宣布出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由宋柯就任阿里音乐董事长。

自2015年7月宣布掌舵阿里音乐开始,业界便给予了二位好友高度关注。高晓松和宋柯经历了惨烈的版权大战,推出了有着庞大架构的“阿里音乐”。

如今两位曾经阿里音乐“600亿大生意”的好友,一位退居为公司股东,另一位则加入了全球最大的现场演出娱乐公司Live Nation China担任董事长。

四年前欲做成“600亿大生意”,如今已经全员换血,又刚刚与网易云“结盟”的阿里音乐,意欲何为?

从麦田到阿里,文人高晓松的“经商”之路

提起高晓松,词曲创作人、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多重社会身份赋予了他更多元的发展路线及社会期待,有人说他是“合格的文人,不合格的商人”。

百度百科相关词条资料多达152条,围绕这个男人的话题如同他的脱口秀一般滔滔不绝。

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高晓松本可以做个靠才华吃饭的文人,在《校园民谣I》和《恋恋风尘》相继取得成功后,这个接地气的“高知分子”,却游走于各大互联网公司及项目之中。

这些年来,创立麦田音乐,担任搜狐网娱乐事业发展总监、担任新浪网文化事业战略顾问、与宋柯加入恒大音乐公司,出任董事音乐总监到进入阿里音乐。加盟爱奇艺打造《晓松奇谈》,导演《大武生》等等。

事实却证明,他的才华或许更适用于音乐内容领域。

2011年,《大武生》上映票房失利,口碑不甚乐观。在纽约的中国电影节见面会上,高晓松对媒体称,“电影不是导演的生意,电影是其他人的生意,其他人就评论这个生意,电影是导演的作品,导演只做这个。”

而在麦田音乐期间,高晓松及宋柯陆续打造出了朴树、叶蓓、老狼、许巍、李宇春等歌手,在恒大音乐做音乐总监的时期,高晓松和宋柯用短短3个月时间举办的星光音乐节也广受业界褒赞。

从麦田音乐、华纳唱片到恒大音乐,高晓松最终与好友宋柯义无反顾得踏上了企图“盘活”阿里音乐旗下音乐产品的道路上。谁能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600亿大生意,却成为高晓松“从商”之路上最大的遗憾。

阿里音乐600亿梦碎,“音乐电商”生于错误时机?

“中国年音乐产值在2700亿,去掉KTV的几百亿,也还有2000亿,既比电影市场大,也还都没有互联网化,阿里音乐是可以做成600亿元的大生意的。”2015年1月,高晓松拉着宋柯为马云绘制了音乐产业的美好愿景,关于这段的场景描述已经被各大媒体如数家珍。

同年7月,高晓松和宋柯空降阿里,出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和CEO。为了这个600亿的美好构想,在上任阿里音乐初期一年时间内,高晓松及宋柯挖来何炅担任CCO、与韩国SM达成独家合作、对阿里旗下音乐播放器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进行大调整,将天天动听直接改造为阿里星球、还想要把音乐行业线下的从业者和服务要素全部引导到阿里音乐,欲打造一个音乐行业的“电商平台”。

有人说,高晓松“活活把阿里音乐做成了音乐界的淘宝,完全错失了版权的争夺。”

事实上,几乎在二人加入阿里音乐的同一时间,国内在线音乐遭遇了最严版权令: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7月31日前,无版权音乐作品全部下线。

数据显示,在规定时间内,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共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220余万首,阿里音乐旗下音乐产品天天动听也因此被告上法庭——酷狗状告天天动听网站上435首音乐作品侵权。

最严版权令的出现,不仅让国内在线音乐产业的发展生态经历了观念上的大挑战,也让阿里音乐同其他音乐平台的版权意识正式宣告觉醒。

彼时,高晓松想要凭借天天动听较高的用户基础来打造阿里的泛娱乐平台,欲对其进行大改造,并着重强调阿里星球本身的社区粉丝的定位。

于是,一款囊括了音乐播放器、粉丝社交、直播等众多功能的阿里星球诞生,却收到了彼时用户“购物软件”、“花里胡哨”、“只是来听音乐,不够单刀直入”的使用反馈。

仅仅7个月后,阿里星球宣布全面停止音乐服务,随后天天动听团队则集体请辞,虾米音乐创始人王皓被转岗到了钉钉。而在这一事件之后,高晓松及宋柯几乎“被舆论架空”,网上的嘲讽消息铺天盖地。

凭借音乐累积受众的天天动听,用户量出现了大量的流失,这一产品宣告失败。

在线音乐“后版权时代”,阿里音乐何去何从?

尽管后版权时代到来已久,但在互联网音乐属性的加持下,我们必须承认,版权问题的影响将是持续性的。

2014年开始,被巨头整合、寡头割据的在线音乐市场,顺理成章的跨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版权争夺战中,而多米音乐成为了版权争斗中最后的牺牲者。“在线音乐第一股”、资本青睐的“宠儿”,挂靠这些标签的多米音乐,却没能走进后版权时代。

在激烈厮杀的在线音乐市场中,没有以版权内容为核心来辐射其他板块,是非常难做的,甚至直接造成了如多米音乐这般处于二三梯队在线音乐平台的出局。

而借鉴阿里星球的陨落事件,空有版权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运营社区的同时,对产品最重要的的音乐性万万不可失守。

如今,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格局已经趋于稳定,在后版权时代,短期内各大平台入手的版权已经无法产生较大变动,而各家也从未轻视对产品及社群的运营,无论是腾讯音乐娱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还是阿里音乐。

有业内人士称:阿里音乐的最好未来是——深度融入阿里大文娱板块。

事实上,阿里音乐旗下流媒体产品虾米音乐正是如此行进的。这两年来,虾米音乐经历了数次升级迭代,从对产品界面设计的不断“化繁为简”,到对“AI电台”智能的不断迭代升级,在科技性上大做文章。

而在今年下半年,业界传闻网易云音乐或将与虾米音乐合并的消息,随后以另一形式的“结盟”化为泡影。2019年 9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并且参与领投了网易云音乐价值7亿美元的B2轮融资。

促成这次合作最重要的原因,被解读为是双方在上一轮版权大战后的弱势地位。

事实上,今年5月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丁磊关于音乐版权的看法中不难看出对于版权环境的无奈及痛绝。“音乐版权已经被一些企业以高价垄断”、“对整个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而阿里音乐方面也需要不断加强战略布局,努力为用户提供极致服务体验,而这也是在线音乐平台在后版权时代的行进方向。在拥有正版曲库的基础上,吸引用户,进而探索相应的商业模式,并反哺上下游,是在线音乐平台大体的必然行进方向及而发展路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