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如何协助治理车辆超载

车辆超重智能感知预警、遥感测量桥梁变形、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可协助治理超载。

记者 | 唐俊

10月10日发生的无锡高架桥侧翻事件,初步的原因指向大货车超载。事故发生时,限重40吨的高架桥上,正行驶着载有6捆总重155吨钢材的大卡车,而该车核定载重仅为55吨,实际超载近200%。

10月13日凌晨,山东滨州又发生一起桥梁垮塌事件。一座4米宽的桥梁,被一辆有6排车轮的大卡车压塌。该桥警示承载4吨,而该类型的大卡车自重就已超过4吨。

近年来,各地已发生多起因超载导致桥梁垮塌事件,违法成本低、检查超载不全面、处罚尺度不统一、缺乏强制手段等管理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加强监管力度上,技术手段能如何辅助管理?

10月13日举行的有问云论坛上,杭州之江实验室超级感知研究中心科研专家严国锋在接受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车辆超重智能感知与预警系统”可以协助管理超载问题。

车辆超重智能感知与预警系统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智能感知、物联网通讯、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快速决策响应。系统可以通过路面上的传感装置感知汽车重量,通过拍照抓取的车牌号识别出车辆类型和核定载重,再将信息传递到处理中心判断,执法人员对超重车辆进行拦截和处罚。

严国锋表示,车辆的重量信息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得,新建的公路可以结合目前无人驾驶需求,进行车路协同感知的方案部署;已有公路可以在重点路段,如高架和桥梁等区域加设传感装置。

传感装置也不限于重量感应。曾在日本从事研究工作的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李苗裔对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介绍,日本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就考虑到了智能化传感器硬件的布置,有一些传感器的应用已经很广泛。

“如水泥在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可能会释放某种酸性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可以被提前感知和测量,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提前预警,对建筑或者桥梁进行维护和修缮。“李苗裔说。

超载导致大桥垮塌时,事故货车往往只是压垮大桥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大桥多已长期承受超载。李苗裔认为,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桥梁这种大跨度结构物进行形变监测,从建筑形变的角度进行提前预警。

其实,货运行业已有技术辅助监管的实际应用。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搭建的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入网车辆所在的位置、运行方向、运行速度等运行状况。

货车端装有接受装置,超速和疲劳驾驶时会接受到来自系统的提醒和预警。如果超速驾驶5分钟或者疲劳报警后继续行驶20分钟,信息将会直接共享到当地公安部门和安监部门,实现联动执法或供事后追责参考。

界面新闻从平台技术方了解到,目前该平台接入车辆已经突破600万,占全国重载货车总量的95%以上,通过自动监控和提醒,车辆超速驾驶的纠正率达到96%,疲劳驾驶的纠正率也有41%。

目前,高速公路的称重设备较为完善,一些省份对国道也加装了称重设备。福建此前就曾对超限超载压力较大的324国道、205国道的5个试点区域加装了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依托互联网实现24小时货运车辆监控。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王伟认为,超载问题的治理最终还应该回到管理层面,技术是协助管理的工具。

“无锡高架桥事故中包括了货车司机及其老板、车辆、发货方与收货方、道路桥梁、车辆行驶沿线管理部门等多方当事者,这些要素背后本质是人际社会网络、产业交易网络,交通设施网络、城市日常运行网络、政府跨域治理合作网络等多重网络叠加产生的复杂系统。”王伟说。

“按道理来说,只要任何一个网络提前发出预警,都可以加以处置。” 王伟表示,现实中的多重网络系统没有协同,大量的信息孤岛带来大量的监管盲区,为超载留下了很大的治理漏洞。

王伟建议,应当建立起多重网络协同治理的模式,搭建全时空的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信息共享网络、跨域政府协同治理网络、全社会举报参与网络等,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多重网络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不同治理环节、治理部门的信息缺失现象,避免产生监管盲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