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砍掉大批仿制药在研项目,带量采购后,仿制药企怎么走?

是做50个仿制药,还是集中精力做5个?底价之后,质量关能松吗?今年中标,明年不中标,扩充的产能怎么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金淼

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10月10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表示:“截至目前,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即使是距离专利到期还有较长时间的药物,我们经过评估后认为其市场上的价值不高。因此,恒瑞从投入到产出比的角度衡量,认为投资价值不是太大——恒瑞应该把钱投在更有效的地方。”

发言一出,便引发热议。虽然恒瑞一度在国内药企中拥有“研发一哥”的称号,2018年研发投入26.7亿人民币。但是仿制药仍然是恒瑞营收的主要来源,为恒瑞贡献了86%的营收,而创新药部分在2018年收入中仅占14%。

“4+7”带量采购及近期的第二轮带量采购,药企利润的进一步减少,无疑推动了国内仿制药行业的加速洗牌,而未来的创新驱动也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几千家药企,只有头部企业拥有能够持续不断加码创新药的能力,承担创新药研发所带来的风险。

康哲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刚在会上表示,创新是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未必一定要将创新提升到创新药的高度,剂型的创新也属于创新的一种。并且在创新过程中,企业也并不一定要自建研究所内部创新,为了获得由垄断性的长线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比较好的药品引入。

而对于转战创新药的企业而言,其面对的是由仿制药转道创新药过程中,整个管控体系、组织架构的变化,“人才、流程是不是准备好了,不仅要有好的顶层设计、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力,还考验企业的内功,自身的系统是不是完善。”普华永道中国医药与医疗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徐佳说。

“未来的仿制药企业肯定要分工,集中精力做好几个品种,通过分工,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表示。任武贤认为印度药企的入局未必会对中国药企造成压力,“中国的一致性评价经过三年大多数产品都已经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印度药企的产品完成一致性评价后再加上海关的税费,和本土产品(价格)不会差距太大。当然他们进来是对国内企业的考验,国内企业可以变得更强。”

此前业内也存在疑问,在将药价杀到底价时,药品的质量问题是否会随之增加,参与过英国带量采购的四川汇宇药业董事长丁兆表示此前英国带量采购时曾有印度药企因GMP原因被欧盟关掉。在强监管的情况下,牺牲质量换取低价中标的行为,无异于自取灭亡。

虽然集采能够推动全行业的整合,但是同时,中标企业也并非一劳永逸,如果未能在下一次集采中标,对于扩建的产能要如何处理,则考验整个行业的资源优化,“没中标的企业是不是可以在分工上生产上有一些合作,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的进步。”徐佳表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