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军伟
2008年奥运会,让“昆仑玉”一举成名,这让陕西人汪斌强感慨万千,坚持了10年,“昆仑玉”终于走上“国玉”之位。
10月8日,由绿地控股冠名的“2019丝绸之路万里行望长安国内段”走进青海西宁市,界面陕西跟随丝路媒体团探访了汪斌强的昆仑玉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汪斌强在青海工作期间,与昆仑玉结缘,从最初的三家小店规模已经发展成为青海乃至全国著名的昆仑玉品牌企业。
昆仑玉借奥运会走上“国玉”之位
知道和田玉的人很多,但了解昆仑玉的人并不多。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首次采用了昆仑玉,昆仑玉闻名天下。
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昆仑玉无人问津,市场惨淡。不少昆仑玉生产设计加工从业者,纷纷转型改行。但陕西人汪斌强却从未放弃。
1986年,陕西眉县人汪斌强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毛纺厂,从一名财务做起,踏实认真的他一路做到团委书记职位。9年后,汪斌强被调到同系统的青海工艺美术厂。从这时起,他被青藏文化艺术及昆仑文化的浓缩——祖山“昆仑玉”深深吸引,此时的昆仑玉,还是个小众市场,知道的人并不多。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昆仑玉及昆仑文化的热爱,汪斌强毅然决定扔掉“铁饭碗”自己创业,承包了工美系统一家环境艺术公司,步入文化艺术品、雕塑、昆仑玉雕等行业。
不久,汪斌强的青海雅之堂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专注昆仑玉的生产设计加工。最初几年,是他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日子。“从1999年创业至2008年之前,昆仑玉一直没什么名气,市场比较低迷,很多人坚持了几年都放弃了。”汪斌强说。
但陕西人特有的“楞娃”精神,让汪斌强一直坚持了下来,并一直为推广昆仑玉积极奔走,直到2008年迎来转机。北京申奥成功后,关于奥运奖牌的设计和制作也逐步提上了日程,随着金镶玉造型的确定,选用什么玉种成了关键。
汪斌强看到了机会,积极联系其他企业向青海省政府申报将昆仑玉作为奥运奖牌的制作用料。“昆仑玉质地非常好,而且其深厚的内涵以及温和的品性非常符合奥运精神。”
在多方努力下,昆仑玉被确定为奥运奖牌的制作用料。雅之堂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生产的昆仑玉随着奥运金牌走向了全球。
西安布局“精品“昆明玉艺术展馆
凭借奥运效应的带动,昆仑玉市场大涨,价值翻倍,汪斌强的公司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最初的三家小店发展为大型昆仑玉展馆及全产业链的延伸打造,“雅之堂”品牌也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青海省著名商标”。
在位于西宁市北大街的“雅之堂”昆仑玉传世珠宝古典艺术公馆就是汪斌强投资1.5亿,自置房产2000平方米打造而成,展馆分上下三层,陈列着万余件精美的昆仑玉玉雕作品,成为西宁市重要的昆仑玉艺术展示馆。
汪斌强还凭借扎实的昆仑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参与起草昆仑玉青海地方标准及昆仑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海省标准的制定,公司也成为首批昆仑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企业。
对昆仑玉的研究,让汪斌强能准备把握市场。“昆仑玉属于和田玉的一个系列,由于南北文化的差异,南方人喜欢翡翠,因为翡翠外表非常华丽,有一种外在美;而北方人喜欢昆仑玉,它是一种非常内敛的产品,昆仑玉出青海省都叫和田玉。”汪斌强介绍。
为将昆仑玉和昆仑文化发扬光大,汪斌强在陕西曲江、成都清凉分别打造了“雅之堂”传世珠宝艺术公馆,其中西安店位于曲江大唐不夜城,于2016年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近500平方米的西安“雅之堂”传世珠宝艺术公馆,推介昆仑玉和昆仑文化。
“我本身就是陕西人,也是青海省陕西商会监事会主席、陕西英才人物,公司是全球秦商会的会员单位,也想为陕西做点事情。西安是文化古都,市场前景广阔,收藏队伍非常有层次,西安店的产品都是以精品为主。”汪斌强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各国间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汪斌强希望未来能够借助丝路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昆仑玉走出国门,到丝路沿线国家客商的手里,进而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昆仑文化乃至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