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探索之地: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公司,“公私合营”率先启动,市场经济打开新局面,第一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特邀当代上海研究所原所长马学新担纲顾问,复盘上海70年“创业史”,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100个重要瞬间。从奔流不息的浪潮中回望那些曾奠定中国当代经济结构、制度的关键节点,既是致敬,也是思考。
四、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建成(1993-2007)
进入21世纪后,上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镇,上海通过自贸试验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国民经济取得质的飞跃。
62、上海全面取消粮油供应票证
1993年4月1日,上海市取消粮油供应票证。至此,所有的副食品供应票证全部取消。 计划经济时代在上海正式落幕。
63、上海首家国有企业改制成合作制企业

1993年4月15日,上海灯具厂职工出资一次性买断原为国有企业的本厂,工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在上海国有企业中属首例。
上海灯具厂改制在当时引发强烈反响。有研究文章称,上海灯具厂在上海地区率先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由全体职工出资10万元将原有国有资产一次性买断,使原国有小企业改制成民有民营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全市关注的一个改革动向。有远见的经营者看到了这种改革形式既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又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将是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真正实现机制转换的新途径。
64、全国首家中日合资零售企业开业

1993年2月20日,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开业,其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1万平方米,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店。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决策,并宣布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十条优惠政策,其中第五条就是允许外商在浦东新区试办商业零售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合资的上海第一八佰伴成立了。作为全国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商业零售合资企业,现为中国大型国有商业流通产业集团百联集团的重点骨干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见证了上海改革开放的起飞。
65、金茂大厦落成

1999年8月28日,屹立在上海浦东黄浦江畔、当时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的金茂大厦建成开业。金茂大厦高420.5米,主体建筑88层。
金茂大厦始建于1993年3月5日。大厦主楼采用八角形混凝土核心筒与巨型框架结构,周边辅以16根钢筋混凝土擎天大柱,并在其中贯穿三道高8米、重1000吨至1600吨的巨型钢结构外伸桁架,这是世界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钢结构技术。大厦封顶后,经反复测量,整幢大楼的垂直偏差仅2厘米,偏差率为一万九千六百分之一,打破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施工时创造的偏差率一万五千分之一的纪录,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66、上海下岗工人再就业开始从“双轨”到“转轨”

1996年初,上海各行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破产兼并重组。上海市委成立上海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下岗待工人员离开企业进入社会之前,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包括教育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办理社会保险和保障基本生活等全面的中介服务。资金则由政府、社会、控股(集团)公司三方共同筹集。
至1996年底,上海全市进入纺织、仪电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待工人员共11.5万人,其中5.8万人得到分流安置,长期以来因人员安置问题导致破产企业难以结束破产程序的难题得到较好解决。
2000年2月27日,上海下岗工人再就业开始从“双轨”到“转轨”。上海仪电、广电、建材等集团再就业服务中心改造为与劳动力市场配套的职业介绍和培训中心。
67、上海接收、安置三峡移民

1992年,三峡移民工程启幕,历时18年,131万移民告别故土。
1998年8月17日,首批三峡库区移民抵达崇明落户。2001年7月24日,重庆市云阳县三峡移民193户、808人抵达奉贤落户。至此,上海共接收安置重庆市云阳县的三峡移民706户、3007人,分别安置在崇明、南汇、金山、奉贤等区县54个乡镇的217个安置点。
2002年9月1日,重庆市云阳县最后一批三峡移民121户、486人抵达上海落户。2002年共有448户、1859人分别安置在青浦、松江、嘉定区。
2004年8月15日,重庆市万州区159户、556人作为最后一批落户上海的三峡移民抵达上海。
至此,上海共接收、安置三峡移民1835户、7519人。
68、中国第一条国道主干线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2000年12月18日,中国第一条国道主干线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从此,从上海开车到北京只需13小时。
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公里,总投资393亿元,是连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的重要公路,同时也是国道主干线“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七条路中的一条。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沪高速公路分20个路段分期建设,整个工程建设历时13年。其中最早开工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于1987年12月开工建设,1991年12月竣工。此后,其他各路段先后开工。当年11月、12月,京沪高速公路河北境内青县至吴桥段、山东境内临沂至红花埠段、江苏境内新沂至江都段相继竣工,从而最终实现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69、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与首钢、武钢签署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加入WTO挑战
2001年3月20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与首钢总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这是国内钢铁企业首次以战略结盟的方式应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所面对的挑战。同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生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一百四十三位成员。
2004年7月12日,上海企业首次冲进世界500强行列。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04年度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145.48亿美元的总销售额名列372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117.54亿美元的总销售额名列461位。
70、APEC在上海召开


2001年9月10日至2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程介绍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与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代表对话会在上海召开,20个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10月21日,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会议通过并发表《领导人宣言》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亚太经合组织金融与发展项目揭幕。
71、洋山港开港

2002年4月1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启动。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洋山深水港区开港暨洋山保税港区启用仪式举行。该工程为上海市政府2005年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一号工程。
72、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02年12月2日至3日,国际展览局第一百三十二次大会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以无记名方式投票。经4轮投票,中国上海在5个候选城市中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73、上海磁悬浮列车通车

2002年12月3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在上海出席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通车典礼。
74、1949年后首架台湾民航客机在上海降落

2003年1月26日,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400客机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是上海解放以来首架循正常途径降落在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
75、NBA的“姚明热”

2004年10月14日,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休斯敦火箭队俱乐部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俱乐部首次在中国举行NBA赛事——NBA中国赛上海站比赛,最终火箭队以88比86战胜国王队,姚明拿下全队最高分14分。“姚明热”带动的是国际体育大型赛事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认知。
2006年9月29日至10月1日,2006年中国石化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决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24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这次比赛,法拉利车队的迈克尔·舒马赫获得冠军。
76、中国第一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型地铁列车在上海下线

2007年9月22日,中国第一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型地铁列车在上海下线。
A型地铁列车国产化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确定的16个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上海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地铁列车设计专家尹力明介绍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A型地铁列车,国产化率达到85%,总体达到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跨国公司同等技术水平,并获得了25项技术专利,而成本降低20%以上。经过运行测试达标后,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77、“嫦娥一号”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标志着中国的深太空探测正式启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上海光机所共同承担“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激光高度计研制任务。
78、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完成总装

2007年12月21日,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完成总装,标志着中国飞机正式进入世界新型民用客机的行列。 从运-10到ARJ21,新中国的飞天梦,又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
五、全面建设“五个中心”(2008-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