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金淼
近期,包括卫健委在内的10部门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明确要将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县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但现阶段中国乳腺癌筛查仍存在诸多问题。
“女性乳腺癌无论是死亡率、发病率都是第一位的,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很多肿瘤能够通过早诊、早治是可以治愈的,乳腺癌就是其中之一。”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彭卫军教授在9月20日GE医疗全新数字化乳腺机Crystal Nova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根据1989-2008年国内肿瘤登记报告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上升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女性乳腺癌整体生存率为73%,农村地区为55.9%,而美国女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89%。
此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比较了2000-2012年间30-79岁女性有、无筛查和乳腺癌总死亡率的相关性,数据显示,如无筛查治疗每10万女性中有64例死于乳腺癌,而通过接受筛查,死亡率减少37%。
目前世界组织也已经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最佳途径。但目前由于国内女性腺体致密,加之规范化的筛查路径缺失、公众意识薄弱等因素,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尚不足20%。
“自从有了筛查之后,大家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两个曲线,一个是发病曲线,发病曲线在上升,但是还有一根漂亮的曲线,是死亡曲线,死亡率在下降,这两根线很好反映出筛查的意义。而筛查要得益于X线的诊断,因为X线诊断是目前为止,从资料上能证明这是对乳腺癌死亡率是有贡献的一个独立的技术,X线是非常重要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吴克瑾表示。
但目前国内乳腺癌筛查仍处探索阶段。乳腺癌筛查的方法主要有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触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X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乳腺癌筛查的证据级别最高的检查。
但国内目前乳腺X线设备短缺,影像科医生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生专业化程度不够,可能会出现漏诊等问题。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乳腺癌早诊早治规范中建议,乳腺癌的筛查路径是超声结合X线,这主要是从目前超声的普及程度和经济学角度衡量。
“因为超声20块钱,X线要180到300块钱,所以检查费用还是相对高的。另外对于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来讲,两个技术有差别,但差别并没有那么显著。”彭卫军教授表示,在贫困地区如果能够使女性能够接受乳腺癌超声筛查已经是种突破。
“如果X线和超声都做1万个筛查病例,随机做对照研究,看看它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肯定X线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政府会考虑这个技术的效益,所以就推荐超声。我们曾经在上海七宝做过一个乳腺癌的筛查,一万个妇女五年三次筛查花掉660万,每一个人平均下来药多少钱?如果普及到上海适合筛查的年龄里,就是天文数字好几千万,再推到全国,这个数字可想而知。”
GE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Crystal Nova也是将目光聚焦在尚未解决的筛查需求上,GE医疗中国区诊断X光产品部总经理张奕表示,“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有大量的缺口,首先要满足这个。还有它的通过性,我们去县医院观察,包括市医院、三甲医院在内,(很多设备)连续做五个病人,设备就启动自动热保护,没办法继续了。但是承担两癌筛查任务后,县里的技术不好达到,所以这款设备不仅让医院一天做100病人,实际上我们8个小时可以实现140个。”
在张奕看来,目前基层乳腺机缺口医院达一万家,而一旦乳腺机普及,便有能力覆盖更大范围的乳腺患者,更好满足接下来国内市场两癌筛查的需求。目前Crystal Nova已经将生产线转移到国内。
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筛查年龄
45-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进行规律性筛查(A级推荐)
40-44岁的一般风险女性,应有机会接受筛查。接受筛查前,鼓励其在充分了解乳腺癌筛查的潜在收益、风险和局限性之后,与医生共同确定个体化决策(B级推荐)
年龄<40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不接受规律性筛查(C级推荐)
年龄>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身体健康且预期寿命>10年,如有意愿,应有机会接受筛查(B级推荐)
筛查方法
乳腺X线筛查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推荐其作为一般风险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筛查方法(A级推荐)
乳腺X线筛查阴性的致密型乳腺女性,补充乳腺超声筛查能够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检出率,推荐补充乳腺超声筛查(B级推荐)
单独采用乳腺触诊筛查乳腺癌,由于目前证据不充分,尚不推荐。但乳腺触诊对于从未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女性,仍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因此推荐乳腺触诊作为乳腺影像学筛查之前的初始手段(B级推荐)
推荐乳腺超声筛查用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40~44岁的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的筛查;推荐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用于45岁以后该类高风险女性的筛查(B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