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IT,两条长久以来的平行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交融着。
面对以苹果、Google这样科技巨头的步步紧逼,传统汽车制造商纷纷有所行动。他们试图用互联网化的思维造车,用软件工程师的眼光规划用户体验,甚至不惜重金,大规模招揽互联网人才。
一场关乎汽车行业未来命运的变革,正暗流涌动,并悄然到来。
造汽车,去硅谷
硅谷(Silicon Valley) ,这座聚集全球最核心高新技术的城市,背靠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孕育着英特尔、苹果这样的业界巨擘,同时也成就了Yahoo、Google、FaceBbook这样的顶尖的互联网公司。
如今,这些科技公司的业务触角开始伸向汽车,而硅谷也正逐步转化为全球汽车的前沿阵地。
几乎是在同时,苹果和Google一并盯上了汽车。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全球科技大佬分别看上了未来汽车中最有价值的两个发展方向:无人驾驶和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苹果的“iOS In The Car”计划已经吸引到包括本田、日产、法拉利、奔驰在内的12家整车制造商的参与;而美国审计和咨询公司KPMG刚刚主导的一项研究则显示:消费者更愿意购买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而非奔驰和大众这样整车制造商的无人驾驶产品。
长久以来,汽车制造商受到传统制造思维的禁锢,在致力于精密机械的同时,往往忽略对用户软性需求的关注。这种情况像极了几年前的诺基亚,苹果的“iOS+App Store”软性模式的诞生瞬间让其硬件的优势荡然无存。
面对科技巨头的挑战,传统汽车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并开始做出改变。这一次,变革从美国开始,从硅谷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美国车企希望继发明“流水线”生产之后,带给全球汽车业又一次质变。
作为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福特近来常以“科技公司”自居。他们率先在硅谷设立了一个实验室,这个由1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正努力的从硅谷汲取养分,从而反哺福特多项正在研发的新技术,例如Applink开放平台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今年初,福特美国地区招聘经理劳拉·库尔兹就曾表示:福特今年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聘300名信息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工程师。
通用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他们规划出一个类似苹果App Store的商业模式,并极力招募优质的软件开发者,为即将上市的2014款车型开发通信应用。为了更好的用互联网思维做用户体验,通用北美研发团队甚至将微软XBOX游戏团队的人机工程专家招致麾下。两大巨头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应用平台,颇有将硅谷的平台大战移植到汽车领域的架势。
冲击传统“游戏规则”
克莱斯勒作为美国三大车企中的另一位成员,在与IT的交融上向来比较低调。但是,在Jeep旗下的又一款新车型——自由光诞生之后,Jeep开始高调起来。
自由光自诞生之初就与科技、与硅谷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做产品规划时,Jeep自由光团队就不断的去往硅谷,与科技公司交流探讨如何在车载用户体验上下功夫。为了弄清最前沿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来自于底特律的Jeep工程师们远赴加州做用户调研,和不同特性的人群进行交流。
结果令工程师们有些吃惊,一部传统意义上偏重实用性的Jeep车并非消费者所爱,被互联网体验养刁了的用户希望看到一部“不一样”的Jeep车,他们希望造出一款集四驱和科技于一身的“全能城市SUV”。
于是,自由光诞生了。
为了更对消费者的胃口,自由光在保有Jeep传统四驱能力内核的基础上,极力用科技武装自己。之前在大切诺基上受到好评的Uconnect人机交互系统被沿用在自由光上,一块8.4英寸的触摸液晶屏不仅彰显科技范,还集成了包括智能导航、广播、蓝牙通讯、娱乐在内的多种功能,用户可以用过蓝牙连接,实现手机、Pad和车载系统的互动,也可以透过指尖的触碰,正触摸屏上可以调节包括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在内的多项车控功能。
除了中控台上的8.4寸触摸屏之外,Uconnect人机交互系的另一组成部分是一块自定义7英寸TFT仪表盘,这块仪表盘和传统的指针式仪表盘划出了鸿沟、也和一般意义上的数字化仪表盘拉开了差距。用户可以通过信息和图像两种方式,在仪表盘上看到包括胎压等不常见信息在内的100多种车辆行驶和车况信息。通过多功能方向盘上的控制键,用户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设定行车信息的组合呈现方式,涵盖驾驶模式、油耗、车速等各种车身状态参数。对于不满足于传统汽车功能的科技极客来说,这非常炫。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潮流,自由光配置了语音控制、车载WIFI、无线充电等功能。其中,无线充电功能在汽车上的搭载还非常少见。Qi无线技术充电板可以在无需配备充电箱或更换电池盖的条件下,实现无线充电。只需将可启用Qi技术的装置放在Qi充电表面,便可简单、高效地为设备充电。据无线充电联盟称,目前,市场上已有38种采用Qi无线技术的的移动设备。
不仅如此,自由光在人机交互领域下的功夫还映射在思考方式上,工程师们正试图用一种互联网化的思维冲击着传统汽车制造模式。
在一个类似于苹果App Store的软件商店中,各种适合车载环境使用的App可供下载,其中包括YELP(美国版大众点评)这样的互联网服务应用。除可以照常进行免提电话和语音短信外,用户的智能手机还可借助 Uconnect Via Mobile系统播放音乐库中的音乐。另外,该系统采用内置无线技术,将四个流行网络电台程序无缝整合至汽车当中,包括:Aha by Harman、iHeartRadio、Pandora 和 Slacker。用户可以通过触碰收藏喜欢的频道和音乐,实现个性化。
更有意思的是,在发现新的应用后,Uconnect系统还会第一时间自动将消息传递给车主,这个功能像极了智能手机。Jeep中国的工程师告诉车云:虽然现在自由光可提供的App还不算多,但这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承载着Jeep的未来。Uconnect 系统与服务副总裁马里奥·泽尼奥斯 (Marios Zenios) 则表示:Jeep自由光的目标是确保客户真正想要应用Uconnect的功能,并能从中获得实在的便利。
如果说牧马人代表着灵魂和血性、大切代表着城市与现在,那么自由光则代表着Jeep的科技与未来。
“融合”的新高度
美国汽车三巨头的集体变革,可以视为对科技巨头侵入领地做出的有力反击。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现在,汽车也要像其他的硬件一样,向着智能化、软硬件结合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经营战略已经难以为继。
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是例如自由光这样的车型进行基因重组的关键,尤其是在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等硬件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突破时,软件和科技的提升将是快速为整车加分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科技混搭的时代,人们已无法把汽车与IT彻底割裂开来。IT融入汽车,让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但是,自由光的出现,将这种“融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由光确实具有代表性。Jeep品牌自诞生之初就以硬汉的形象示人,同时不断追求卓越的四驱性能。而自由光的转身则代表着一种固化思路的终结,Jeep希望在兼顾越野性能之余,让用户多一种选择。决定产品的终归是市场,而非制造商的原始感知,移动互联网化的用户体验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对于从业者来说,汽车产业的变革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尽管汽车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拥有了计算机控制的系统,但软件创新活动则仍旧处于早期阶段,因此软件开发者在这里将很有机会脱颖而出。
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优秀的应用将会获得一批高质量的车主用户,甚至成为车联网服务的入口,车主更强的消费意愿将为车载人机交互平台的商业模式打下基础。例如为一款实时路况导航应用添加推荐广告,这些广告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关于美食、电影、游玩的信息和优惠需求,一方面也为能成为车载商业模式的金钥匙。
车云小结:
这么多年,消费者对汽车的评价方式依旧没有变化。排量、马力、空间、品牌、外观、内饰、百公里加速时间、百米刹车距离……
但是,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场关于汽车的iPhone式变革正在酝酿。而引领这场变革的,可能正是美国汽车制造,是硅谷,是自由光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