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66平米,中小学开放场地仍有难题待解

校园安全、财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一度成为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拦路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记者 黎文婕

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全民健身需求,国务院办公厅继2019年9月2日打出“体育健康牌”后再度出台文件,支持中小学校园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也应保证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本校师生开放,同时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管理。

我国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存在已久。据2015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38.98%;场地面积10.56亿平方米,占53.0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46平米。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发布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但这与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到的,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对比发达国家来看,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日本甚至高达19平方米。

“根据公开的数据,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面积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左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具有数量功能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文化环境优势,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校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是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有效途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彭英告诉界面新闻。

“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锁着’大量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郭敏同样认为,“在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国家财力在短时间无法解决,同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处在长期闲置的情况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这也并非国家首次从政策层面鼓励学校开放体育场地,《全民健身条例》对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早有规定:“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针对开放水平较低的现实,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曾于2017年出台《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就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开放范围、开放办法、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五个方面做了部署和要求。

政策发布后,宁夏、深圳和上海等地也陆续对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进行了一些探索。部分地区的效果是明显的——根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区的80所学校(共82个校舍)的体育场地实现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全区场地每周开放总时长达27小时以上的学校场地占比为81.7%,部分学校日均锻炼人次超过300次。

但这背后,争议与阻碍也仍然存在。校园安全问题、财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一度成为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的“拦路虎”。

深圳市一中学的安保处主任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一般学校只在周末对外开放,但也确实增加了安全隐患,学校方面压力很大。“

”部分居民以健身为由进入学校,却在学校遛狗、乱扔垃圾或者破坏公物,给学校保洁和保安都增加了工作量。”上述安保处主任称,有时候按照规定要求校外人员出示身份证等证件时,还会发生争执,“添了不少麻烦”。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邢颖也曾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对外开放(体育场)本身是件好事,但给学校在人、财、物和管理方面增加了压力。”

对此,郭敏认为,由于缺乏相关责任认定制度和尚未引入校园体育保险机制,校方担心开放后发生安全事件的责任归属问题,所以大部分学校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借各种理由拒绝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彭英则表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的风险规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学校单一部门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齐抓共管。比如引入第三方管理模式、分时分类分阶段合理开放场地等都是值得一试的。”

近年来,也有一些城市试图通过更详细的规定,打破学校的顾虑。

以上海为例,在安全问题上,上海市静安区实施登记准入制度,首次进入学校健身的居民须登记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紧急联系人等信息。且多个部门还联合印发了《静安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实施意见》(试行)对居民入场健身进行规范和指导。此外,为减小学校对此意外的顾虑,区体育局为每所开放学校购买公共责任险,化解意外事故可能带来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风险。

广州市则在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方面严格区分了工作日和公休日,并根据学校类型及学校场地设施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分类别提出开放的标准和要求;江苏省无锡市则采用健身区域与教学区域分割等方式防范风险;深圳市通过出台《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通过向学校提供维护经费、为开放场馆购买公众责任险等方式免除学校后顾之忧……

但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财力问题同样让诸多学校感到困扰。郭敏表示,“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大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然而过分依靠这两种渠道,将会增加政府和学校负担,不利于学校场地设施的持续发展。”

“政府每年通过财政拨付给学校的费用未包含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经费,或者拨付此类费用较少,学校入不敷出,就不愿意对外开放。”郭敏分析。

郭敏建议,“为了扩增投资渠道,减轻公共财政压力,调动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应创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融资方式,推进公私合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

此外,郭敏认为,“政府方面也应制定科学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和政策依据。”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