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明月共此时,外国也过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汴京的街市上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而这还是中秋节前的几天。爱放假的宋朝人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一重要节日,买上好酒,约上好友,一起“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喝着酒,唱着歌,在美景之下通宵达旦。起源于唐初赏月风尚的中秋节,到宋代达到了全盛时期。在当时,官府会解除宵禁,街市上的商家通宵营业,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如此的狂欢景象绝不亚于现在人们对跨年夜的热情。《梦梁录》里曾记载:“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在中秋节长期的演变流传过程中,人们根据各自对中秋的理解创造出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各类民俗活动也让中秋节更加热闹。另一方面,中秋恰逢最佳的赏月时间,人们更是将这一节日视为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如苏东坡所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在汉文化的影响下,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也有过中秋的习俗,只是名称和形式略有不同。

 

韩国:中秋节是一次人口大迁徙

韩国的中秋节也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可以译作“寒佳宇”,中文名叫“秋夕”。在韩国政府颁发的假期表上,中秋节采用的另一个英文名来自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感恩节,因此也可以把韩国的中秋节理解为秋收感恩节,因此中秋节在韩国又有了另一个名称——“秋收节”。

秋收节是韩国的第二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的一个月左右,各大商场都在大减价,以吸引过敏购买礼物赠送亲朋好友。除此之外,韩国人很重视中秋节家人的团聚,甚至把能否回家同父母一起过中秋看作儿女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所以,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几天,韩国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景象,人们都奔波在回家的路上,交通拥挤不堪。

从农历八月十四日开始,全国放假3天以庆祝佳节。除了家人团聚,祭祖扫墓也是中秋节期间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祀食品,家族里的长子带领全家人完成祭礼后,开始享用中秋节的美食。这些食物通常是花样串、牛肉、芋头汤等,而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是松糕。松糕的传统形状是半月形,是将上等的新米碾成米粉后用滚开的热水和成面,放入豆沙、芝麻、核桃仁等内馅。之所以叫松糕,是因为蒸糕时需要在蒸屉上铺一层松针,以防糕饼粘在蒸屉上,同时还能增香、防腐。韩国有一句老话:“做得好松糕,嫁的好人家。”所以韩国的女性从小就要学做松糕。

韩国首尔,中秋节前一天,高速路上的汽车大排长龙。
韩国京畿道,小朋友身着韩服在礼节教育馆学习中秋礼仪。
韩国首尔,在迎接中秋节的文化活动中,一个女孩在放风筝。
韩国景福宫为庆祝中秋节举行的民俗文化节。
身着韩国传统服饰的女性在制作松糕。

 

日本:两个中秋节都要赏月才有好运

在平安时代以前,日本是农历九月十三过中秋节。到了奈良时代,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的习俗从唐朝传入日本,被称作“十五夜”或“中秋の名月(意为中秋的明月)”,而农历九月十三的中秋节则被称作“十三夜”。在当时的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已经形成显著的赏月饮宴习惯,称之为“观月宴”或“月の宴”,人们围席而坐,赏月、聊天、喝酒、赋诗(和歌)……与我国唐朝时期的中秋活动大致相同。

在十五夜期间,日本各地还有一种有趣的“偷”文化。偷东西的是小朋友,被偷的东西主要是各家祭月的供品。“偷”文化在日本各地并不十分相同。在群马县,小朋友到了别人家后,对主人说:“借用一下水井,打点水喝。”然后在主人不注意时偷走供品。在东京都,主人手里拿着芋头、芒草等,向小朋友提问谜语,回答对了才可以拿走东西。在这期间,被偷走东西的主人家不会生气,反而为此感到高兴,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件吉利的事情。茨城县的人认为,供品被偷走就是被月神吃掉了,而埼玉县的人则认为,十五夜偷什么都无罪。

在日本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十五夜看不到月亮还有十三夜”。十三夜赏月是日本独有的习俗,旧时的日本人讲究这两个日子都要赏月,因为如果只看十五夜的月亮,而没有看十三夜的月亮,就是“片月见”,意思是只看一半月亮,在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中,“片月见”是不吉利的。

直到明治维新改历后,日本人才不再把中秋节视为重要节日。

日本爱知县,3000盏竹灯笼庆祝中秋节。
日本大阪,住吉大社中秋舞蹈表演。
山口县立萩美术馆·浦上纪念馆馆藏,现代美人集第二辑 十五夜,昭和6年(1931),彩色木版套印,伊东深水。

 

斯里兰卡:月圆人团圆

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其中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

斯里兰卡Palmadulla,佛教徒在寺庙祈祷。

 

越南:中秋节更像儿童节

在越南,中秋节也是儿童节,这一天孩子是节日主题。据越南民间说法是,在中秋节前是越南农忙之时父母无法照顾孩子,小孩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到中秋节农忙结束之时,越南的父母在农历八月的中秋节庆祝,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是将此视为对孩子表达亲情关怀的日子,补偿之前的缺失时光。久而久之,中秋节就演变为越南的儿童节。

越南河内,儿童在少年宫中表演迎接中秋节。
中秋将至,街头琳琅满目的节日用品。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中秋找到情感认同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华人较多的国家,中秋节寄托了当地华人华侨共同的情感认同和历史记忆。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成为东南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在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也铺天盖地。而菲律宾华人聚居的主要街道张灯结彩,人们常以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方式庆祝中秋。

马来西亚吉隆坡,中秋节期间的传统舞蹈表演。
马来西亚民众与当地华侨共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
新加坡,当地举办灯光展以庆祝即将到来的中秋节。
新加坡,小摊上的中秋节剪纸。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点亮各式彩灯。
菲律宾马尼拉,当地隆重庆祝中秋节,不少华裔孩童参与表演传统节目。
印尼日惹,印尼华裔身着古装在Tjen Ling Kiong寺庆祝中秋节。
印尼华裔在Tjen Ling Kiong寺庆祝中秋节。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东方IC

参考资料:

《中秋》——黄涛

《话说中秋》——萧放等

宋朝人怎样过中秋?——东家APP

 

※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乙未光画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