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枣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长306倍

70年来,枣庄市实施了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国家统计局枣庄调查队的数据显示,2018年,枣庄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较1949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0元,增长约306倍。

改革开放前,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

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071万元,比例为89.8:0.5:9.5:0.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0元。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土地改革、修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农业生产技术、兴办农业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虽然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依然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在农业机械方面,1956年只有0.01万千瓦。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元,比1949年增长162%,年均增长约3.4%。

1949年,粮食总产量只有17.93万吨,粮食单产562.64公斤/公顷,亩均产值约16.4元,蔬菜种植面积730公顷,蔬菜单产1397.3公斤/亩。当时,实有林地面积为0.42万公顷。畜牧业作为农村副业,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3883吨、4669吨、227吨。其中,生猪存栏约8.28万头,羊存栏约9.80万只,活家禽存栏102.28万只。新中国成立初期,淡水养殖基本一穷二白,全市水产品产量仅为285吨。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1978至1991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大锅饭”转变为农村居民自主生产、自负盈亏的新体制,农民收入快速走高,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1991年的776元。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农产品得以自由开放地走向市场,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率大幅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由1992年的886元跃升至1997年的2403元。199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乡镇企业的发展受挫,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同时自199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增产不增收,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不够高,收入增速在低水平徘徊。

进入21世纪,以税费改革为突破口的各项涉农改革进一步深化,多项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热情得以恢复,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非农收入稳定上升,农村居民增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2502元,增加到2003年的3144元。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5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枣庄市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农民进城壁垒逐渐消除,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等各项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890元,年均增长约12.0%。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42元,2018年达到15345元,年均增长约8.6%。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累计实际增长103.3%,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由2013年的2.22缩小到2018年的2.09。

70年来,枣庄市实施了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36亿元,其中,农业185.64亿元,增长255倍;林业2.34亿元,增长569倍;牧业67.60亿元,增长879倍;渔业12.78亿元,增长6727倍。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升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49年的31.4元提高到2018年的10073元,增长了约320倍,年均增长约8.7%。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2018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4平方米,农民用水用电实现户户通,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每百户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空调、热水器等家电拥有量分别为97台、89台、108台、79台、89台,移动电话、家用电脑、照相机分别为223部、50台、8架。

来源:齐鲁壹点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