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进口商品店铺疑似关门,线下门店遭遇生存困局

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在2020年达到12.7万亿元,国内跨境电商用户规模近1.5亿人。

风光了两年多的“跨境电商”目前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久前,跨境电商两大巨头——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开启收购模式,同时多个社交垂直APP在跨境电商领域也开始蠢蠢欲动。专家分析,跨境电商的风口已过,互联网巨头在这一领域正在开启扫尾模式,行业将陷入一场深度的整合,而对于那些在区域市场从事跨境电商线下门店的中小商家而言,这一波整合或许会让它们难以幸免。同时,频繁出现的“假货风波”一旦集中爆发,将成为这个行业巨大的“黑天鹅”。

跨境电商市场已被巨头瓜分

两年前,跨境电商几乎一夜之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无论是网上还是线下,无数的网站和店铺纷纷涌入这个领域。时隔两年,跨境电商似乎没有往日那么受人关注了,用户对于跨境电商的消费热情也在递减。

但这似乎只是一种表象。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迅速,预计在2020年达到12.7万亿元,国内跨境电商用户规模近1.5亿人。此外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

在如此庞大的跨境电商市场空间,国内跨境电商市场经过近三年的惨烈拼杀,目前已经呈现“两强”格局:网易考拉和天猫国际作为第一梯队,遥遥领先;海囤全球(京东海外购)、唯品会国际、小红书等紧随其后。

上月,天猫国际收购网易考拉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业内预计如果两者成功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总和将超过50%,占领绝对领先地位。这样一来,整个跨境电商市场很大可能会从“两强争霸”的格局转变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中小跨境电商卖家遭遇寒冬

抛开巨头,对于绝大多数跨境电商的从业者而言,未来的路着实不好走,一场寒冬或将到来。

专业人士分析,互联网红利正在消失,电商增速放缓,获客成本剧增,存量时代的结果等等不利因素扑面而来,所有这一切终将引发一场行业地震。

某跨境电商线上卖家告诉记者,做跨境电商,资金的成本压力太大了。这个行业最大的风险是备货。一些海外大品牌要求国内跨境电商采用一次性买断模式,库存成本等自然水涨船高,在跨境电商最火的2015年前后,几家主流平台均压货超过几亿元。这么大的资金压力,小卖家根本无力应对。

除了成本的压力,流量的减少与获客成本的增加也让中小卖家们叫苦不迭。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流量已经被大的电商平台所把持,中小平台的流量逐渐枯萎,流量的减少意味着获客难度大大增加。而卖家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流量方面就得大量投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当前的营销推广渠道多元化,如抖音、快手等社交渠道以及谷歌等搜索渠道,但对于一些储备资金不高的中小卖家来说,多渠道铺设,资金不允许;而单一渠道也无法提高新用户的留存率和复购率。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站内CPC广告为例进行分析,以前在站内花1美金的成本,卖家就能挣到10美金,但如今卖家想挣10美金,出价或许得达2美金甚至更高。

西安部分进口商品店铺疑似关门

线上卖家的日子不好过,线下门店同样好不了多少。华商报记者发现,三年前,每个月都会有一个跨境商品线下店在中心城市开业,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跨境商品线下店通常也会占据最为核心的黄金位置。但时至今日,有些门店却突然消失不见了。

9月2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市大雁塔附近某购物中心看到,这里曾经非常风光的两家跨境商品线下店,一家疑似关门,另一家门可罗雀,生意冷清。

记者在一楼的购物店门口看到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店面调整”字样,但店内还摆放着桌椅板凳等物品。据商场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家门店年初就关门了,一直没有开门,什么时候开门没人知道。

记者来到楼上时看到,这里有一家母婴店,店铺开着,不过光顾的顾客比较少,有的进去转转,但都没有购物。有的货架上商品已经空了,有的商品写着4折等字样。

华商报记者发现,线下进口商品门店主打的商品主要是母婴用品、红酒、饮料等,品类比较单一,难以覆盖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目前,大多数传统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出于成本考虑,传统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大多不在优势商圈或者商场中的黄金地段。第二,海淘产品的品类非常多,有限的门店面积很难做到比较全面的产品展示,但是如果追求大而全的话,往往不如专业实体店的用户体验好。第三,现在消费者对线上消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信任度,线下体验店如果不能差异化服务,就难以实现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未来这些线下门店能否持续生存,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假货风波”成为跨境电商的“黑天鹅”

事实上,现在中小卖家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只是压垮他们的一根稻草。从去年开始,跨境电商频繁爆出各种品质问题,已经让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跨境电商的品质究竟是否可靠,到底是不是真的从海外进口的?”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早先,就有媒体爆料,部分跨境电商的商品实则是国内生产,卖家将其装上国际货轮在公海上转一圈再在国内港口重新报关,商品包装全部都是假的。消费者花大价钱买的所谓的进口商品实际上和国内超市的商品毫无二致,有的甚至还不如国内超市的品质高。

同时,从去年到今年,国内某知名跨境电商接连爆出“加拿大鹅”、“雅诗兰黛”等假货风波,这些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对于跨境电商的正品含金量产生了巨大的动摇。前不久,小红书从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城被强制下架,从侧面反映出跨境电商野蛮生长之后产生的乱象。

从长期来看,国内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需求还是处在上升通道,从行业大的格局去看,即使出现了垄断寡头,也必然会遭遇激烈挑战。

业内人士任晓煜指出,随着短视频、直播,以及社交电商的崛起,更多元化的流量入口和销售方式会让跨境商品在推广和销售时更有优势。同时,当前跨境电商销售的商品也更加偏向于非标产品,流量入口差异化的机会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但越是这样,消费者对于跨境商品的正品率越发关注,一个微小的风波或许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黑天鹅”。

观点

2019跨境电商企业须重视品牌塑造

日前,《2019跨境出口电商营销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电商市场呈稳步上升趋势,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电商市场。但与此同时,2019年跨境市场暗流涌动,多方面因素叠加下,跨境电商面临发展危机,或将掀起新一轮的市场洗牌。在此环境下,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如何破局,也成为此次报告关注的焦点。

报告指出。在消费升级的情况下,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突显,用户对高品质跨境电商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基于此,跨境电商企业愈发重视品牌塑造。

易点天下电商解决方案部副总监杨娅表示,品牌化作为当前跨境电商的新趋势,具有一定的时代因素。从外部情况来说,中国商品一直是“廉价”的代名词,通过低价策略获得订单。但是因为中国商品缺少品牌形象,并没有获得用户粘性。内部来看,薄利多销的模式,让中国企业大而不强,利润极低,一直处于跨境电商价值链的中底部。而今天,中国企业不仅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设计、工艺和市场营销也在逐渐完善,所以做品牌是跨境电商的下一个出路。品牌化可以让跨境电商从放弃利润空间获取更多销量的现状中摆脱出来,让消费者有更多的理由选择“中国制造”。

数据显示,2018-2019年,全球用户最热衷的电商购物平台中,垂直独立站占比33%,位居第一。品类层面,家居、家具、家装及户外等传统成熟平台上销售的商品,2019上半年也普遍开始转向独立站。运营品牌独立站要围绕用户体验这一核心,进行符号、信任、感性、理性、个性及理想这六大方向上的调整。

来源:华商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