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现实的轮回:一份来自《瑞克和莫蒂》的政治哲学书单

创作者并没有将故事内容止步于“科学”的炫技,而将整个冒险旅程推向一种无意义的、矛盾的甚至于荒诞的审美形态,通过构建一个又一个“失序”的世界以投射出贯穿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类(或是外星)社会所暴露的核心问题。

文 | Sheska

如果说在商业电影领域,科幻更倾向于被解读为逼真的视觉效果和民族主义化的“救世”情节,那么在动画领域中——科幻以其多样化的叙事展现了人类想象力的可能性,《哆啦A梦》百变的魔法道具、《阿基拉》的反乌托邦叙事,或是霸占了平成年代ACG音乐榜单前两位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化为红海的末日。

在诸多以“科幻”为题材的动画中,adult swim出品的系列动画《瑞克和莫蒂》却以“暗黑”、“重口”的画风横扫了豆瓣 2015-2017 年动画榜单首位,甚至引发了美国麦当劳“川香辣酱”的一场混乱。

《瑞克和莫蒂》

在《瑞克和莫蒂》的故事架构中,疯狂科学家瑞克Rick在失踪20年后回到女儿家中,并利用自己发明的传送门枪和外孙Morty穿梭在宇宙与各种平行世界的时间线中。在《瑞克和莫蒂》里,平行宇宙、空间塌陷、时空穿梭、外星生物等概念成为构建起整个剧情的基础元素,但创作者贾斯汀·罗兰(Justin Roiland)和丹·哈蒙(Dan Harmon)并没有将故事内容止步于“科学”的炫技,而将整个冒险旅程推向一种无意义的、矛盾的甚至于荒诞的审美形态,通过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失序”的世界以投射出贯穿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类(或是外星)社会所暴露的核心问题。

《瑞克和莫蒂》所描绘的各类世界往往以荒诞为底色,书写人类历史最真实的欲望。在瑞克和莫蒂的冒险中,他们去过将整个星球的独立个体变成了具有相同思想的联合体以此实现“和平”的“联合体”星球,也去过由女性婴儿可以得到完善的教育,而男性却只能生活在荒野之中通过“生娃机”不断地完成“交配”的任务的星球。

《瑞克和莫蒂》

或许正如索伦·克尔凯郭尔所言,“悖论是思想家的激情之源......一切思想的最高悖论是尽力发现思想不能够思考的事情。”《瑞克和莫蒂》所展现的不仅是道德的相对性、社会统一性、性别歧视、 阶级谎言等,它以更矛盾、更幽默的方式嘲解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以看似疯癫的剧情展现了最沉重的、最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当宠物狗占领地球发动“狗球崛起”,当人类开始了对“新神”的崇拜,当历史不断上演着相似的故事——或许我们有必要思考隐藏从《瑞克和莫蒂》到整个人类社会所蕴藏的政治哲学问题。

1、最平等与不平等

从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平等”问题是现代政治冲突的中心。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二十世纪亚洲、非洲的战乱到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尽管一系列的变革将历史发展引向了一个相对“平等”的表象,但我们仍会发现每一个国家和社会仍然存在着明显的财富、权力以及地位上的不平等,人们的社会地位仍很大的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级制度的位置。

《瑞克和莫蒂》

在“人类本质是否平等”这一问题上,柏拉图、尼采等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曾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观点。尼采在提出“上帝死了”见解时,不断强调了人类追求世俗权力的必要性。

在尼采看来,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比罗马国王更有权力,人类的历史正是靠着这些有勇气且有权力的人在远离庸人群体、追求更大地位的路途中所创造的。

在被称为人类动画史上最高评分的《瑞克和莫蒂》的第三季07集中,“权力”的追逐成为这一集的主线剧情之一。导演有意将故事安排在充斥着无数平行时空里身份各异、性格不同的瑞克和莫蒂的瑞城之中,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身份偏见、阶级对立和固有偏见使得正在进行总统选举的瑞城变成了人类社会现实的投影。

《瑞克和莫蒂》

在《瑞克和莫蒂》的故事设定中,瑞克是具有超高智商的科学家,而莫蒂则是软弱的小跟班。这样的设定也成为了整个瑞城界定“身份”的基础——失去瑞克的莫蒂们只能流浪街头,成为危害城市治安的小混混,或者在学校内接受一遍又一遍的奴化教育,期待着“另一个瑞克”的拯救。而在总统竞选中,唯一参选的莫蒂也不得不在怀疑与嘲笑的目光发表着演讲。

这样的“不平等”观念也同样在瑞城的方方面面之中,有钱的瑞克会歧视贫穷的瑞克,正常形态的莫蒂会歧视变异长相的莫蒂。在警察学校接受了“平等”的警官瑞克和搭档小胖莫蒂合作办案的过程中,警官瑞克逐渐放弃了对“弱小”莫蒂的同情,在与黑社会莫蒂交火的最后,警官瑞克以子弹结束了搭档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老样子,瑞克杀死了莫蒂”这条横跨在瑞克和莫蒂之间的“不平等定理”。

《瑞克和莫蒂》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政治科学教授格伦·廷德(Glenn Tinder)曾在《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一书中就“平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在本质上,人类是平等的。如果没有这个观念,近代对不平等的抨击就不会出现了......如果人类平等的观念从来没有在任何人的头脑中出现过,文明的地球表面看上去就会与今天的样子大相径庭。

在《瑞克和莫蒂》中,总统大选最终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了莫蒂作为瑞城最新的总统。在发表总统演讲时,莫蒂不断强调其政治理念是消除在莫蒂与瑞克之间不可逾越的沟壑,这样的理念使得他获得了极高的票数。而在就任时,莫蒂曾经的选举经理却在收到秘信后决定暗杀总统莫蒂——因为看似追求“平等”的总统莫蒂,不过是以此作为其上位的工具。他的才是曾经引发莫蒂和瑞克之间仇恨最大的黑手。

在“枪响”之后,未来的瑞城或许成为了新一轮“平等”运动的实验。

而我们——或许只有在抛开“经验”之谈,在超验事物的先决条件下能拥有讨论“平等”本质的可能。

《瑞克和莫蒂》

2、动物寓言与国家的建立

关于“现代国家”的表述源自于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思想,洛克所提出的“自然法”不仅被约翰逊吸收写进《独立宣言》,也在每一轮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争论之中成为被讨论和描述的对象。

如洛克所言,“根本的自然法”就是自我保存的权利,即每个人都被基于出于保全自己的目的而行一切力所能及之事。

在洛克看来,自然状态起初是一种和平与相互信任的境况,但很快就会堕落为战争状态,每个人都成为自然法的裁判、法官和执行者——自然状态很快就变成了一种人人为己的霍布斯式境况。

受害人基于自我保存的权利,拥有将罪犯的物品或劳役取为己用的权力,正如每个人基于他的保卫一切人并为此作出一切合理行动的权利,拥有惩罚罪行并防止罪行的再度发生的权力一样。

《瑞克和莫蒂》

耶鲁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Smith )在其著名的《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一书中将洛克这一说法总结为“动物寓言”,将动物象征人类社会的构成。

生活在自然状态里的不是性情温和、追求和平和相互协作的人,而是各式各样的猛兽:狮子、老虎和熊。这类人在自然状态里享有的自由,将导致他们滥用自由,反过来就产生了政府的需要。

在《瑞克和莫蒂》中,莫蒂的宠物狗嗅嗅Snuffle戴上了智能头套后开始觉醒,它从一条在地毯上随地排泄的宠物狗变成了号召狗族占领地球的“领导者”。

《瑞克和莫蒂》

嗅嗅的革命之路是带领众狗报复人类——人与狗的位置被倒置。狗成为了新的世界的主宰,人类成为了被虐待、奴役的对象,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被完整地复制为狗类政治体制。在嗅嗅具有意识后,它首先对家庭成员summer质问道,

如果一个人天生就短腿,人类会不会让他和另外一个畸形配种,然后把他们的后代拿来像腊肠狗那样展览?

在拥有自我意识与认识到被压迫的本质后,狗类也将新一轮的压迫复制在人类身上。但正当统治地球的愿望达成后,嗅嗅却也陷入了新一轮的空虚——并在莫蒂重病后,重新思考一个好的世界应该如何运转。

在该集的结尾,嗅嗅告诉同类他将不惜一切救起莫蒂,并且决定去其他星球建立一个不同于人类社会的狗类社会。

《瑞克和莫蒂》

洛克《政府论》中的阐释或许是阐释《瑞克和莫蒂》这一集最好的解说,一切政府都是选出来的,一切政府都是通过多数人的准许而获得了权力和合法性。

无论是以嗅嗅为代表的狗族还是在其他剧情中出现的只有“女性”才可以作为公民的星球,亦或是作为瑞克飞行器“发电器”存在的一层又一层的奴隶世界。而问题也或许也正在于此: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当中获得其正当权力,但它没有指明哪一种政府形式是最好的。

《瑞克和莫蒂》

关于“嗅嗅”的故事是《瑞克和莫蒂》中难得温情,却又十分现实的一集。在莫蒂的客厅中不断出现的“嗅嗅”的画像或许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去思考——

“社会”究竟是如洛克所言,是关于和平的自然法所监督的道德境况?

抑或是“自然”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 面纱下面依然藏着霍布斯意义上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瑞克和莫蒂》

3、苏格拉底之死与完美政制

什么才是一个完美的政制?

是否存在一个道德完美的政治家?

当道德与政治要求相悖,国家首领应该如何选择?

在漫长的哲学史之中,“苏格拉底之死”将整个哲学传统笼罩在政治审判所投下的漫长阴影之中。“苏格拉底之死”向每一位哲人提出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方是要追寻真理与最佳政制,另一方是要忠诚于那些不完美社会(我们就在其中生活和行动) 的法律与规则。

在围绕着“完美”的政制与“完美”的统治者的讨论中,亚里士多德对“好人与好公民”的区分作出了最著名的表述:

“对好公民而言,爱国主义就足够了,支持和捍卫你自己国家的法律既是必要也是充分的。”

这样一种公民德性的观念会遇到一个明显的反驳,即一种政制的好公民并不就是另一种政制的好公民。

《瑞克和莫蒂》

在《瑞克和莫蒂》中,善良的莫蒂总是抱有着人道主义态度与外公瑞克一起出发冒险,他救助了大清洗之夜孤单的少女而面临生命危险,在与灯塔编剧的争执中,本不愿杀人的他却终于双手染上了鲜血。

他同情被杀手追杀的“气体生物”,而这个生物却可能同化整个宇宙,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中,莫蒂逐渐认识了单纯的“善良”可能会引发整个宇宙的动荡——

而这个世界或许本来就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完美,也不存在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

在《瑞克和莫蒂》的一集中,瑞克将反物质手枪高价卖给了银河杀手,在莫蒂的跟踪下,他发现这名杀手要暗杀的是一团看上去没有任何杀伤力的七色气体,于是莫蒂和瑞克在牢房守卫的激烈战斗中,将这团气体带走,打算给予气体以自由。而当莫蒂试图放生七彩气体之时,气体却告诉莫蒂了事情的真相——生命的本质在于纯洁,它打算回到自己的星球后召唤同伴们用杀死万千生命的方法来净化宇宙。

《瑞克和莫蒂》

在故事的最后,莫蒂掏出了反物质手枪,将这团试图实现宇宙同一、净化宇宙的气体生物亲手消灭了,也结束了他所谓“美好”的旅程。

萨特曾在《肮脏的手》中提出了著名的“脏手难题”,即政治的残酷要求和保持道德纯洁愿望之间的冲突。这一悖论既在极端的道理困境中被反复讨论,也每每出现在国家大选、战争和动乱等重大政治事件之时。

《瑞克和莫蒂》不仅以莫蒂个人的成长讲述了“道德”的完美与政治体制的“完美”之间的矛盾,也在更多元的层次展现了社会与历史解读的多面性。

《瑞克和莫蒂》所描绘的世界是不完美,而这份不完美——或许得以让我们讨论世界何以完美。

一些永久性问题与永久性思考

(“后浪 × 政治哲学”书单)

《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
[美]史蒂芬·B·斯密什(Steven B. Smith))
后浪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此书对作者史蒂芬·B·斯密什教授在耶鲁大学讲授多年的政治哲学导论课程讲稿加以编辑和修订,重点选取了十位左右的政治哲人及其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在这部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中,斯密什教授通过细致讲解这门学科的伟大经典,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哲学的广阔领域。伟大思想家的经典著作刻画了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永恒难题,斯密什教授将向我们展示,尽管我们不会通盘接受他们的答案,但他们总是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清晰和洞察力提出问题。

耶鲁学生是有福的,有学术大家以如此流畅、易懂的生动语言,道尽两千年来西方哲学中的政治智慧。这个福分今天轮到了中国的读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近代西方国家的危机政府》
[美] 克林顿·罗西特 
后浪丨中国华侨出版社

本书探讨了近代西方国家面对国家危机时政府的应对模式,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宪政独裁的框架,这不是一种模式与另一种模式的对抗,而是在严重的紧急状态期间,人民如何运用高度集中的权力以对抗危机。

作者从罗马的独裁官制切入,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英国、美国在近代以来经历的诸多国家危机,阐述了高度集权在宪法的限制下平稳运作的前提条件。

当一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除了独裁以外,其他形式的政府都无法存活。

——克林顿·罗西特

《后真相时代》
[英] 麦克唐纳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的思维模式相符的真相,抗拒那些与我们内心观点相冲突的真相。

——爱啃骨头的猫咪

《政治思考》
[美]格伦·廷德 Glenn Tinder 
后浪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从探讨人类在本质上是隔阂的还是统一的、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这两个永久性的问题开始,深入剖析政治权力关系各个层面的诸多问题,最终展现出“人类的不确定性”这一主题。

作者呼吁要以苏格拉底的对话精神和康德的二律背反概念破除意识形态的藩篱,构建开放的政治思考领域,以利于公正社会的建立。

作者一共提出了几十个基本的政治问题。其问题的提出也不是简单地为了让读者了解其他人所处的窘境,而是让他们自己陷入自身的窘境。真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身临窘境的体验,读者在读本书时,至少要对几个问题进行详细思考.并自己尽力找出答案。

——顾肃

《地理与世界霸权》
[英]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 
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历史、地理与政治之间有着错综复杂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要线索,也一直吸引着人们加以关注和思考。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 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如果说,断代和类型学是历史考古的两大基础,历史地理可做第三基础。此书成书年代很早,但观点至今仍有生命力,可算经典一种。

——非常不小心

来源:后浪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