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增长50%!这些欧洲食品商今年还要参加进博会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双边贸易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达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欧盟连续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制造”正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各色欧洲美食也送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图片来源: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

2019年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从6月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主动跨前一步,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路演,并举办有针对性的展商客商对接活动。据悉,今年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50家,企业展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数量均超首届。

“去年参加进博会以后,我们的啤酒进口量增加了50%,订单量上升近15%,新增合作经销商约20家。” Beer Belguim公司的中国区总监李月兴奋地说,经过三年的销售低迷期,今年的业绩不断攀升,销售额又重新振奋起来了。

Beer Belguim公司是一家销售比利时啤酒的啤酒进口商。在第一届进博会期间,他们和三家比利时酒厂共同展出了比利时白熊啤酒、比利时歌德爆破龙舌兰啤酒、比时修道院瓦图啤酒和比利时帕图思啤酒等特色产品。

李月表示,相比于之前参与过的上海国际食品饮料及餐饮设备展览会(简称FHC)等行业细分类展览,进博会的特点就是大而全。此外,进博会最大的优势就是国家对进口食品的正面肯定,加深了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认知。

李月在进博会上推广比利时啤酒。

“在进博会之前,我们酒类销售局限在酒水渠道,且价格主导明显,现在我们分销渠道变得越来越宽了。”李月透露,相比于传统的KTV和酒吧等分销渠道,咖啡厅在此前并不销售精酿啤酒,餐厅也仅限销售国产啤酒。进博会以后,公司开始新增非传统酒水分销渠道,包括餐厅、咖啡厅和一些注重高质量产品的餐饮类渠道。

距离第二届进博会还有三个月,李月表示,公司要再次参加进博会,他们希望通过进博会的舞台带动中国的啤酒消费,为中国啤酒爱好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同样要在今年再度参加进博会的还有中国瑞典商会董事会董事Per Linden,“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时,我们不清楚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地方。但中国政府明显想要办一个成功的博览会。作为一个北欧食品进口商,有一点好处是,我们有许多来自中国的客户从各地来上海参加进博会,因此我们有机会和他们见面。我们的业务和去年相比增长了50%。”

Per Linden在第一届进博会上。

除了中国瑞典商会董事会董事,Per Linden另一个身份是斯高迪食品总裁,十年前他创立公司,并将北欧食品进口到中国,“我们最早是给宜家在中国的食品超市供货,现在上海主要的进口超市都有我们的商品。”来华20多年,Per Linden对中国市场了解透彻,他曾说服瑞典一家酒厂将其生产的伏特加酒精浓度从40%提升到55%,并改变蒸馏方式,以增加酒水的香气。

“在北欧,人们很少喝酒精浓度超过40%的酒,而且我们的酒也没有香味。但中国的白酒消费者,喜欢喝高浓度的酒,而且要有香味,所以在我的建议下,他们生产了专供中国消费者的伏特加,只卖中国人。”

对于中国市场,Per Linden非常看好,他坦言,在中瑞贸易中,大额交易都在工业机械领域,食品只占到10%,“所以空间广阔,以前瑞典的食品80%出口到我们的邻国挪威,剩下是西欧国家。瑞典的食品商对中国不了解,也想不到中国消费者会买他们的商品,我的工作就是向他们介绍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并告诉他们在这个市场上以何种方式售卖他们的商品。”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双边贸易再创新高,进出口总额达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欧盟连续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制造”正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各色欧洲美食也送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为了增加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上海市商务委还建立了“6+365”天常年展示交易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平台。绿地商贸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薛迎杰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贸易港已经有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客商入驻,商品涵盖了食品、日用品等2万多种,这些商品中很多都是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未来还将有德国、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国家国别馆进驻贸易港,预计将有6000余种欧洲商品全新亮相。

Per Linden在第一届进博会上

而Per Linden也在位于国家展览中心旁边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商业展厅,“我们想要帮助所有北欧国家的生活用品公司获得全年展示的平台,展厅将展示我们和其他公司现阶段的北欧食品进口业务。目前,我们也正计划在此设立一个北欧餐厅和体验中心,这样我们可以培训经销商,让他们了解如何以最好的方式使用产品。”

进博会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它表现出中国对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支持,以及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包容心态。从第一届参展面积为27万平方米,到第二届参展面积扩大至30万平方米,再到众多展商的回归,这不仅是对进博会卓有成效的最佳肯定,也是对上海优质服务的最好回应。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