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麻辣娱投
你知道酸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柠檬是什么意思吗?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你的目标受众是95后、00后的年轻用户,而你此刻认知中的酸还只是一种味觉,柠檬就是一个水果的话,就要反思了,你并没有想象中和以为中那么懂年轻受众。
继上周黄晓明与王俊凯、杨紫出现交流、沟通的世纪鸿沟之后,在本周更新的《中餐厅》中,王俊凯再次与秦海璐聊出了世纪鸿沟。
屏幕中的黄晓明、秦海璐因年龄问题,无法融入杨紫、王俊凯的对话已经冰封,而屏幕外的大部分年轻观众却乐到肚子痛。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王俊凯和杨紫的加入,对于《中餐厅》意味着什么?为何综艺节目总是热衷于当红的年轻艺人,仅仅是为了流量吗?
流量入局后的综艺,网络数据纷纷逆袭
一直以来,流量都是娱乐市场争抢的对象,无论是电影、电视、综艺亦是如此,《中餐厅》也不例外。在第二季的《中餐厅》中,除赵薇外,苏有朋、舒淇、王俊凯、白举纲都是新加入的嘉宾。特别是王俊凯的加入,更是让粉丝们疯狂,有生之年看到顶级流量变身厨师、服务员,甚至有机会吃到偶像亲自做的饭,亲自端上的菜品,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一季《中餐厅》
固定嘉宾:赵薇、黄晓明、周冬雨、张亮、靳梦佳
第一季播出平台:芒果TV、腾讯视频
第二季《中餐厅》
固定嘉宾:苏有朋、赵薇、舒淇、王俊凯、白举纲
播出平台:芒果TV、腾讯视频
而王俊凯也不负湖南卫视和整个节目组的众望,在几乎所有综N代都无法改写口碑、热度下滑的情况下,《中餐厅》第二季却是个例外。
尽管第二季的收视率大幅下滑,但是其网播量稳住了,豆瓣评分由6.4上升到了6.6,热度值更是直线飙升。根据2017年、2018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显示,《中餐厅》第二季热度指数高达247万,比第一季时提升2.6倍。
在网络播放量上,王俊凯的带动力也很明显。《中餐厅》第一季第一期,在腾讯视频其单期播放量为2.7亿,之后网络播放量数据下滑趋势明显,到第一季最后两期时,网播量已经下滑一半左右,分别跌至1.3亿、1.4亿。
在观众对于明星经营餐厅失去新鲜感后,还没有成为综N代的《中餐厅》就已经疲态明显。可湖南卫视依旧决定启动第二季,但拯救下滑的数据,也成为了第二季必须面临的问题。
于是,王俊凯来了,并且在开播时,显示出了强劲的“带货”能力。由于王俊凯的加入,《中餐厅2》第一期网播量再次回到2亿+领域。虽然与第一季一样,第二季后期同样面临了数据下滑的状况,但《中餐厅2》作为综N代来说,却是成功的,无论是单期网播数据,还是整体数据,都与第一季基本持平。
第三季《中餐厅》,在已经拥有了顶级小鲜肉王俊凯之外,杨紫作为小花中的流量代表加入。或许《中餐厅》在邀请杨紫时,并没料到在今年的暑期档期,杨紫由一朵普通小花,上升到了与杨幂一样拥有“旺男主”体质的顶级小花位置,连续霸占各大艺人榜单榜首多日。
在王俊凯继续担任固定嘉宾后,《中餐厅3》又赶上在杨紫大热之时开播,可谓是锦上添花。杨紫同样也不负众望,开播就贡献了多个热搜,就连“体重”“单只耳环”这样的话题都能登上了热搜榜。
尽管在第三季开播时,因秦海璐的苛刻,国宴大师的挑剔,观众对于《中餐厅》的好感度直线下降,但前两期播放量却没掉,分别为1.3亿和1.1亿。
针对《中餐厅》来说,流量对于节目网络相关数据的贡献很明显。而在《中餐厅》之外,很多综艺节目都是流量的受益者,特别是在综N代的节目中,因为有了对比,更可以看出流量加入后,对于网络相关数据的提升。
《王牌对王牌》第一季的固定队长是王祖蓝、谢娜和白百何,作为一档综艺搞笑节目来说,王祖蓝、谢娜和白百何三位固定嘉宾与节目的基调十分契合,有梗、有话题、有绯闻,而且全民度很高。但在2016年的综艺节目网络播放量TOP榜单上,却榜上无名。
《王牌对王牌》第二季,两位顶级流量王源和宋茜加入。在2017年的卫视季播综艺网络播放量榜单上,《王牌对王牌2》一跃成为了季军,并且成为了当年综艺节目热度排行榜榜单的冠军。
流量对于网络数据的带动,在以流量小鲜肉、小花担任主要嘉宾的《高能少年团》和《花儿与少年》两档节目的市场表现上也很明显。根据数据显示,《高能少年团》、《花儿与少年》在当年的收视率排行榜上都未挤进前十的位置,但是其网络播放量和热度却排名靠前,特别是《花儿与少年》收视率排名位列41,但其网络播放量却是当年年度榜单的第六名。
流量不仅仅是数据
为何鲜肉、花旦入局的综艺,网络相关数据纷纷逆袭?难道真的是因其自身所携带的流量而吸引了粉丝吗?
确实,流量入局综艺之后,其部分粉丝必然会成为观众,为节目带来增量,但这种转化率并非是百分之百的,综艺节目作为全民娱乐性节目,想要在数据上逆袭,还是需要全民力量的加持。
而从第三季《中餐厅》已更新的内容中,我们也发现看似流量担当的杨紫和王俊凯,其实在节目中承担着远远不止流量的功能作用。他们是90后、00后的受众代表,是年轻人的代表。即使两位都是少年出道,他们与屏幕前的年轻受众也有着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成长经历,其笑点和HIGH点几乎是与90后、00后完全共振的。
试想一下,如果节目中没有杨紫和王俊凯,而是两位与黄晓明、秦海璐年纪相当的艺人,那么整期的话题都可能是菜米油盐、孩子教育。但作为观众,并不是想要看父母辈艺人唠嗑一整期。而这也是所有综艺节目选择了老少配的重要原因,从《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等无一不是如此。
在第二期节目中,一段王俊凯和杨紫回忆童年记忆的片段,引发了大规模观众的认同,《数码宝贝》《四驱兄弟》《快乐星球》《巴啦啦小魔仙》这些王俊凯提到的动画片是属于90后、00后的童年记忆。
特别是当王俊凯提到《快乐星球》“六种语言”的梗时,杨紫更是瞬间如被时光列车拖回了少年时代,笑翻了。而屏幕前的观众,也完全如身临其境般将无数“哈哈哈哈”投射弹幕,但就在杨紫和王俊凯旁边的黄晓明却完全GET不到点。
之后,“和王俊凯杨紫同一片网络冲浪”“同龄人话题”等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该片段播出时,在网络平台上其弹幕条数肉眼可见的猛增,瞬间冷清的弹幕活了。
而杨紫的那句“雨女无瓜”以及王俊凯的“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亚子”则有点像对于旁边黄晓明的讽刺。
杨紫和王俊凯笑点和HIGH点与90后、00后的共振,不仅仅是“点”的相同,还包括“点”的高低也一致。
诸如当王俊凯提到《黑猫警长》只有五集的时候,杨紫的反应是震惊+傻乐,而黄晓明则问出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这本来就只是王俊凯想要讲的梗而已。当黄晓明问出“为什么”的时候,作为90后、00后观众已经把“黄晓明式思维的老年人”踢出群聊了。而黄晓明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曾经说道“我是一个玩游戏都很认真的词”。
而在第三期节目中,当杨紫讲了一个关于长发的脑筋急转弯时,国宴大厨林老师竟然用“逻辑”指出,答案不成立,王俊凯只好夸到“小林哥是逻辑鬼才”。尽管被反驳了,但这并不影响旁边的杨紫笑成一团。因为对比答案,一根头发的长发女郎,在90后、00后的想象画面中,就是一个笑话。
在《中餐厅3》中,王俊凯和杨紫不仅是搞笑担当,还是话题担当。“梳头姐弟”会在严肃的氛围中及时地找到话题点和乐趣点,帮调节工作氛围。杨紫和王俊凯贡献的不仅仅是与90后、00后共振的点,不仅仅是“酸”、“柠檬”这样的网络热词,还包括一种与年轻受众一样的心态。
其实,在节目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年轻人对面问题和困境时的心态会比成年人更乐观。年轻人的心态是认真生活,快乐工作,而非“认真工作,快乐生活”。万事,不能伤了和气。
在综艺节目中,尽管没有剧本,但一样需要与观众产生共鸣、共情,才能增加观众的粘性,降低弃片率。针对《中餐厅》来说,则是只有受众粘性增加了,才有可能挽回前两季都遭遇的“高开低走”的尴尬经历。而这些共同话题所吸引的年轻人,可不仅仅是粉丝,还包括的是粉丝在内的所有年轻受众的共鸣,而不断扩大和延伸年轻受众的比例范围,才是综N代可以持续续命的良药。
结语
无论是从《中餐厅》还是《王牌对王牌》《高能少年团》等综艺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流量对于综艺节目的网络播放量及全网热度带动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流量仅仅只是对于网络相关数据具有强劲的“带货”能力,而一档综艺节目要想在收视率上实现逆袭,恐怕还是要从具有全民知名度的艺人以及全节目整体内容的创新和提升上下手。这也是为什么流量≈数据的原因,流量只能是为综N代续半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