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报道
“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结尾”
《体面》里的这句歌词,是茅侃侃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2018年1月24日,农历的腊八节,京城年味将近。还有几个月就要过35岁生日的茅侃侃,却选
“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结尾”
《体面》里的这句歌词,是茅侃侃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
2018年1月24日,农历的腊八节,京城年味将近。还有几个月就要过35岁生日的茅侃侃,却选择和这个世界不辞而别。也许这是他认为的一种“体面”。
天堂无债务,挣扎痛苦在人间。80后、初中学历、京城IT四少、做客央视、登上《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出书畅销、一代青年偶像……茅侃侃身上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标签。从过程来看,他的人生不可不谓之传奇,结果也同样令人唏嘘。
时间回到2011年,28岁的茅侃侃意气风发,是MaJoy的总裁,靠把网游搬到线下这一想法和项目赚得盆满钵满。他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写成《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侃侃而谈。
这这本书中,他不无幽默地写道“成功是一次意外的怀孕”,细细品来,传奇人物自有一番不凡经历,就好像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猴王出世”
80年代的中国,娱乐方式远没有今天这般多彩。
1983年,后来风靡全国的央视春晚,在这一年才刚开始首映。83版《射雕》要过两年才被引入内地播放。
在这一年的初夏,京城某单位大院里,一名男婴出生,茅家人给他取名“侃侃”,或者是希望他将来做一个健谈活泼开朗的人,正如他的星座双子座一样。
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茅侃侃在大院里长大,听着邓丽君,喝着北冰洋。但在6岁这一年,侃侃绝对是孩子圈里最耀眼的存在。因为他爸托人从国外,给他带回来一台当年被称作“娃娃电脑”的Apple进口货。
当时,大洋彼岸的苹果公司制作的了第一种普及的微电脑Apple II。自1977年WestCoastComputerFaire 首次发表后,Apple II成为一种最先出现且最成功的个人电脑。
那时候的电脑还是DOS系统,开机操作程序要靠敲代码,远没有现在的Windows和macOS这般智能。而且还要外接电视机作显示器,就这样,还没上小学的侃侃,坐在大头电视屏幕前面,开启了他的“IT生涯”。
上瘾般的痴迷让他迅速成为了一名电脑“小”大咖,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如果小侃侃憧憬过他未来的样子,应该也是这般吧。
上了小学,实力和兴趣已经不允许他再用那台Apple机了。于是五年级的时候,从事计算机技术的茅爸给他买了一台386计算机。
386计算机当年可谓鼎鼎大名,Intel x86系列CPU加持,1985年上市,风靡八九十年代。成功将PC从16位带入了32位时代。它的强大运算能力,也让PC机的应用领域得到巨大迅速的发展。
1997年,茅侃侃14岁,就开始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很多文章,还自行设计开发软件。第二年,升入初中后IT少年更上层楼。而就在距离他的学校育英中学不远的中关村,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正四面楚歌、内外交困,张树新等中高管集体辞职,名动一时。但这并不影响瀛海威时空论坛的火爆,果然吃瓜群众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是当时“瀛海威”网络科教馆树立在中关村的广告标语。“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
当年,瀛海威时空被称为“国内第一家大型中文网站”。茅侃侃自然向往加入,有志者事竟成。
“花果山下”
“瀛海威时空”向茅侃侃敞开怀抱,他走进了IT“水帘洞”。
成为“程序论坛”版主的他,可谓重任在肩。活跃BBS只靠“灌水” 自然不行,为了让那些潜水的、活跃的都出来溜溜,茅侃侃变着法儿地组织周末活动。
很多人见了面都大吃一惊,眼前这位“斑竹”嘻哈打扮,早先BBS上指点江山成熟老道的“大哥”,竟然只是个17岁的小P孩。(“斑竹”、“ 小P孩”为论坛黑话,意指版主、小孩子)
在校内,侃侃同样是焦点人物,当时他带着校队横扫市里的计算机比赛,独孤求败。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打遍京城无敌手的侃侃,在初三又迷上了山地车。放学后玩车到晚上8点,接着是弄电脑到凌晨2点多。别样规律的生活中,不久就要面临新的选择。
初中快毕业时,茅侃侃和父母发生了矛盾,想考职高或者中专以尽快走上社会挣钱,但最终还是没拗得过爸妈,被逼上了很多补习班,再次“勉强”升入了育英中学高中部。
对于17岁的他来说,计算机、自行车,还有谈恋爱这三件事,几乎把精力瓜分干净,留给学习的时间几乎等于零。高一会考时地理挂掉,直接丧失了高考的资格。
无奈之下,他注销了北京学籍,被送到四川亲戚那里,在当地一所高中复读。但他还是没有认真读书,后果不想便知。“坏学生”的特质,把父母最后一点点希望也掐灭了。
后来只能退学。茅侃侃的理由很简单:“我有计算机技术。”
“大闹天宫”
2000年,茅侃侃即将成年。作为千禧年第一批成年的一代,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有种不拘一格的别样精彩,就像孙猴子大闹天宫。
在接连考下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后,如同有了“七十二变”、如意金箍棒,靠着金字招牌在一家网站谋了个月薪3600的职位,要知道当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才不到800元。
2001-2004年,他足足换了有一打工作。从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一直换到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还自己开了家公司,给人家外包研发项目。
四年间,他接触了包括像市科委、区科委、区园林局、招商办等一系列企事业单位和上市公司。2004年底,茅侃侃碰到一个曾经合作过的国企老板,把闷在心里想了一年的MaJoy项目和盘托出。
“把网络游戏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这样的商业模式让两个人一拍即合,Majoy项目同年11月即开始运营。
Majoy早期运营十分成功,线上游戏搬到线下这种新颖的模式,为茅侃侃带来了轰动效应。再加上学生时代的经历,让他作为80后的创业明星,登上了央视《对话》栏目的舞台,一时成为有为青年的典范。
那一期,和他一同上节目的还有高燃(当时是视频网站MySee的创始人,2015年创立风云天使基金)、李想(当时是泡泡网的创始人,后创立汽车之家并成功上市),影响力和意义可想而知。
也许是名利场的影响,茅侃侃对Majoy项目起初充满自信,甚至在产品的定价方面与员工发生争执。
“再贵的东西都能卖得出去,你们营销和市场部门的责任就是研究怎么卖怎么实现效益,而不是来和我讨论决定本身的对错。”可以想象他当时坐在总裁位子上说出这句话时,剑拔弩张的场景。
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Majoy连年亏损,团队人员大量离职,过度焦虑的茅侃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得不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终于,Majoy项目以2010年茅侃侃的辞职而告终。
“五指山下”
Majoy之后四年,茅侃侃依旧在创业。移动医疗领域APP和实时路况信息的“哪儿堵”,最终结果并不理想,他的出路和思路似乎都被五指山压住,去哪儿哪儿堵。
茅侃侃不擅长社交,高燃和李想因为成为创业明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但他收获的只是名片效应,让他结识了更多圈子里的人,但好像从来没有利用这些人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
几次的创业失败,让他一度想收敛自己的张狂与不羁,转而去大公司打工。但他遇到了现在鸣鹤鸣和的CEO宁毅,误打误撞进了电竞这一行。
茅侃侃不是游戏达人,除了CS和CF,还会玩手游来消遣和打发时间。而进军电竞行业是因为他嗅到了游戏产业大有可为,觉得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但当他真正进入才发现,电竞市场并不好做,公司成立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2017年11月,万家电竞资金紧张,打算破产清算。
当时,公司已拖欠员工两个月薪资达200万元,这只是债台高筑的冰山一角。茅侃侃虽努力挽回,但于事无补。
2个月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打开家中煤气罐,选择“尊重故事的结尾”而离去。当时外界并不清楚个中缘由,只是猜测如雪花般漫天飞舞。
从天堂到地狱,从辉煌到崎岖,不只是茅侃侃,似乎大多所谓“成功人士”都过不了这个坎。
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尚有来人救赎。可茅侃侃空有一腔热血和本领,却没能像孙大圣一样“翻过山丘”,也没有用“嘻皮笑脸”的无畏去面对人生的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