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谋上市不惜打折甩卖不良资产,东莞银行继续逐梦A股

上演IPO“二进宫”的东莞银行,仍在股市门口徘徊。

文|虎符财经  鹿凯

2008年9月,随着东莞银行成为CBA球队广东宏远队的赞助商,这支已经成为东莞市名片、并五次夺得CBA总冠军的篮球队正式更名为广东东莞银行队,而也是从那时起东莞银行的名字,随着广东队南征北战逐渐变得家喻户晓。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久前,上演IPO“二进宫”的东莞银行,仍在股市门口徘徊。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在冠名广东队半年之前,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东莞银行正式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并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如今,十一年过去了,这一边夺得2018—2019赛季CBA总冠军的广东东莞银行篮球队已是九冠加身;而另一边东莞银行却只能接受二度冲击IPO的事实。

“二进宫”的东莞银行,想方设法优化资产结构

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的东莞,正好夹在省会广州和经济特区深圳之间,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公元331年,东莞立县,时名宝安,到了唐朝肃宗时期才改名东莞。150年前,林则徐在东莞掀起地一场销烟运动,唤醒民智的同时,更是使虎门名噪海内外。

如今,做为全国五个不设区地级市之一的东莞,凭借北临广州、南毗深圳的地理优势,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地级市里的翘楚。2018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8.59亿元,同比增长7.4%。作为第三产业的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11.45亿元,同比增长也达6.9%。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冠以“东莞”之名的本地城商行,东莞银行却多年备战IPO未果。而从东莞到深交所73.3公里,仅一小时三十分钟的车程,东莞银行“走了11年”还没走完。

早在2008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东莞银行,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并申请在深交所上市,从此也就开启了其漫长IPO征程。根据资料显示,该行于1999年9月由原14家城市信用社和19家独立核算营业部清产核资及重组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截止目前,该银行除了拥有东莞总部,还拥有12家分行、50家一级支行、73家二级支行、4家小微支行及13家社区支行,覆盖广东省主要城市及湖南、安徽部分地区,已成为东莞金融行业代表企业之一。而在2008年,早早递交了上市材料的东莞银行,也被认为是区域性银行中上市最积极的一家。

常言道,好事多磨。经过近四年的等待,2012年2月该行终于收到了已进入IPO“落实反馈意见”阶段的通知。但此后,却再无实质性进展的事实,却着实让当时的相关人士空欢喜一场。

与此同时,包括张家港农商行(股票代码:002839.SZ)、吴江农商行(股票代码:603322.SH)、常熟农商行(股票代码:601128.SH)、江阴农商行(股票代码:002807.SZ)、盛京银行(股票代码:02066.HK)等在内的区域型银行,却掀起了一轮上市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2007年第一批3家城商行上市之后,再没有一家新的城商行亮相A股的尴尬情况。

而这时,看着一个个其他地区兄弟行纷纷上市的东莞银行,还在苦苦等待上市的进一步通知。

“夜长梦多”,果不其然。2014年6月,随着证监会新闻通气会内容发布,对于东莞银行可谓是“晴天霹雳”。根据内容显示,截至当月底未完成预披露的企业,都将终止审查。而这意味着东莞银行第一次IPO,就这样无疾而终。

两年后,当年与东莞银行一同排队的兄弟行中,有8家实现了2016年在A股集体亮相,其余4家也登陆港股在东莞银行错过的赴港上市潮中成功登陆H股。

如今,随着今年2月最后一天,东莞银行再次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已距离其第一次递交申请过去了11年之久。而上演IPO申请“二进宫”的东莞银行,在表现尚可的财务数据背后,需要规避的风险还有很多。

财务数据表现尚佳,却存贱卖资产嫌疑

东莞银行作为一家地区性城商银行,依托于当地较为发达经济水平,凭借决策半径小、区域内客户基础稳固等优势,再加之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支持;形成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同时,营收和净利自然也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从2016年开始东莞银行取得了连续三年的营收上涨。在2016年、2017年分别取得57.17亿元和57.64亿元营收的基础上,2018年东莞银行的营收更是出现了同比30.2%的上涨,达到了74.95亿元。

得益于营收的连年上涨,东莞银行的净利也实现了连续增长,报告期内分别实现了20.49亿元、21.22亿元、24.61亿元的成绩。

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第一次IPO失败并没有对东莞银行造成太大不利影响。但若拿加权平均净资产利润率(ROAE)、不良贷款率等银行业核心数据与同行业其它竞争对手比较,东莞银行的表现欠佳。

例如,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东莞银行ROAE(扣非)分为13.04%、12.37%和12.44%,呈下降趋势。

虽2018年出现了反弹,但仍旧没能超过其2016年的水平。若与同行对比,起这一成绩也只能排在城商行的中游位置,较长沙银行(股票代码:601577.SH)16.86%的成绩还有不小差距。

在关乎到银行经营安全的不良贷款率上,虽然其在报告期内取得了这一数据的三连降,分别从1.69%、1.49%下降到1.39%。但东莞银行的接近1.4%的不良贷款率不仅高于其他城商银行,更是远高于行业平均1.22%的水平,而其高达182.06%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也排在行业的末端。

这几年,东莞银行为优化其不良资产表现,真可谓煞费苦心。根据《金证研》金融组调查统计,2016-2018年,东莞银行转让处置不良资产笔数分别为9笔、5笔、8笔,而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的共同特点就是高折扣。以最近的2018年5月为例,东莞银行分别向广州市嘉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东方、广州广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转让了不良资产,本息费合计分别为1,774.14万元、4,249.52万元、6,952.28万元,转让价格分别为710万元、1,850万元、3,700万元,分别打了4折、4.35折、5.32折。

而对比同期的其他城商行表现,不仅没有东莞银行多达20多笔的交易,更没有东莞银行这般大方。以苏州银行为例,2016-2017年其仅进行了两次不良资产转让,而最低的一笔0.1亿元的出售额,也仅较0.42亿元的本息合计打了2.5折,也远高于,同期东莞银行向莞邑投资转一笔打了1.21折的折扣幅度。这不仅让人怀疑,东莞银行是否存在“贱卖”不良资产的可能。

另一边,根据东莞证券招股书披露,东莞银行本次拟发行不超过该行发行后总股本的25% (含25%),即约72666.67万股,而发行所得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也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提高该行资本充足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降低不良资产比重、补充资本金,都可视为东莞银行优化器资产结构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然而除了这些,东莞银行需要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

盈利模式单一、风险集中,却股权分散

众所周知,相较于国外银行较为丰富的盈利模式,我国的银行,尤以商业银行最为明显,“利差”也就是以利息净收入,仍是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自然,东莞银行也不是例外。

虎符财经通过阅读其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东莞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在营收的占比均高达8成以上。2018年,其这一数字规模实现了同比27.24%上涨,在营收占比也达到了84.38%。

与此同时,除了其营收过于集中于“利差”外,在其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东莞银行也提到贷款过于集中于东莞地区,以及过于集中于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业等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莞银行贷款的行业分布中,制造业虽以14.35%的占比高居榜首,但房地产业8.81%的占比和建筑业5.11%的占比,却使得房地产相关行业在该行的风险敞口明显放大。另外,占贷款总额21.46%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也都使未来该行在房地产业的风险管理成了重中之重。

耐人寻味的是,与上述东莞银行出现在营收来源、风险来源等过于集中的情况,形成鲜明的是其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虽然,早期为了快速增加资本金,引入大量个人股东,是许多地方性银行普遍采取的方式,东莞银行也不例外。

可是,这种通过引进大量股东的方式的确能够快速增加资本金,增强自身的实力,造成的股权过于分散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东莞银行公布的招股书显示,除了东莞市财政局22.22%的持股比例超过5%以外,其他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超过这一数字。

另根据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托管情况的说明》,截至2019年2月12日,东莞银行股东总数为5181户,其中机构股东仅为82户,自然人股东多达5099户,而这或许也将成为东莞银行能否成功过会的障碍之一。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今年4月联合资信将东莞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从AA+上调为AAA,并同时上调了该行金融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信用评级。联合资信表示:“得益于决策半径短、地方政府支持等优势,东莞银行在当地同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多项不良贷款处置措施的实施使得其信贷资产质量处于行业较好水平,地区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东莞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而在上调评级、给出肯定评价的同时,联合资信也指出:“总体看,东莞银行具有较好的盈利基础,盈利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营业收入对利息净收入的依赖度相对较高,在存贷款净利差收窄以及金融市场以及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的背景下,未来盈利水平的提升或将面临一定挑战。”而经历如马拉松式长跑般IPO进程的东莞银行,如今面对“二进宫”的事实,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截止发稿前,虎符财经并未收到东莞银行任何形式的采访回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