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民谣故事 王悦
采访 | 造音MakeNoise
编辑 | @卷总卷总
谢春花,这个在2016年出道时还略显特别的名字,如今已成为了广受年轻歌迷追捧的对象。过去四年,作为95后中最受欢迎的原创音乐人之一,谢春花先后发行了四张个人创作专辑,包揽了所有作品的词曲创作,同时每年还有几十场音乐演出遍布全国各地……
这样一张足够高产的成绩单,似乎不能用一句足够勤劳来解释和概括,它的背后总有些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需要当事人亲自来陈述,才更有说服力,且足够生动。
三年前,我们在livehouse的后台,和21岁的谢春花聊了聊音乐、爱情和梦想,那时的她说,“男朋友这种东西可有可无”,“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赚钱,去做更好的音乐。”
时隔三年,我们再一次专访谢春花。三年时间,或许不足以让一棵“需要在春天开花的树”,长成别人眼中的参天大树;但短短三年,足够让谢春花找到最适合她的表达方式——对自己、对生活、对所有人。
以下就是24岁的谢春花,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些事。
Start here:
生于1995年的谢春花,本名叫谢知非。所谓“知非”,就是“知道是非”,十年之前,还在浙江老家读初中的谢知非,曾把一句英文名言当做自己的个性签名:Try to do everything at once——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
无从查证,当时十几岁的女孩儿能否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后来的她却是用实际行动,给予了最好的证明。
她喜欢音乐,所以从开始创作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前期多数作品的作曲、作词、专辑设计等工作,均由谢春花一个人完成。
她喜欢画画,所以经常素描、临摹、画水彩画。这个爱好坚持到今天,变成了她第四张专辑《无声叛逆》里的一幅幅插画,这些都是她闭着眼睛、凭着想象画出来的。
她应该很喜欢学语言,尤其是英语,所以读大学时考的是英语翻译专业。2016年底,谢春花曾告诉我们,读大学时还觉得自己毕业以后能做个翻译,就挺好的。此时,属于她的第二次全国巡演正在进行中,屡有场次宣布提前“售罄”。等她演到广州站时,现场火爆的场面让不少人觉得,“这女孩根本不像个新人”。
这就是正式出道第一年的谢春花。此前鲜有新人能拥有的罕见待遇,都在她身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在每个现场,四处赶来的歌迷疯抢着她的实体专辑,演出结束后还会有耗时很久的签名与合影在等着她。
实际上,谢春花也不知道自己有天会成为舞台上受人喜爱的歌手。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还在上大学的谢知非,在散打课的期末考上,一不小心用一脚失去平衡的飞踢,摔断了自己的腿。于是乎,谢同学被特批了三个月的休息时间,用来在家里养腿上的伤。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一次能够完全用来潜心创作的宝贵机会,摆在了“断腿少女”谢知非面前。那些此前未完成的原创歌曲,终于得以借此时间来细细打磨。她打开电脑,第一次尝试申请了音乐人账号,这时候才发觉:如果用自己的本名发表这些属于“自己的小心思”,若被家人发现未免会显得太尴尬……于是乎一时兴起,就把自己起名为“谢春花”。
谁曾想,一次冲动过后的意外,一次隐藏身份的尝试,却阴差阳错了成就了后来众人皆知的“谢春花”。那些诞生在断腿时的音乐作品,唱得都是青春记忆里的少女心事,没成想一经发布很快在同龄人间产生了强烈共鸣,进而在社交网络上得以广泛传播。年轻的歌迷们纷纷谈论起关于“谢春花”的故事与歌曲……到最后,突如其来的“名气”大到连家人在私底下都不再叫她本名,统一改称“春花”了。
用音乐找自己
当年欲说还休的小心思,结果还是在众目睽睽下暴露无遗。如果认定了自己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么属于自己的春天就总会到来。在谢春花身上,这一系列剧情顺理成章地向前推演着,到最后只剩下了时间快慢的问题。
在音乐这条不归路上,跑赢别人反而容易,但跑赢自己却格外艰难。你不仅要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与坚持,还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谁,不断去自我审视。
细数近些年崭露头角的年轻一代音乐人,谢春花始终处在“跑得最快”的第一阵营。从我们第一次见面的2016年开始算起,此时“单枪匹马”的谢春花不久后便签约了公司,以此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值得自己专注的事情,比如如何让音乐更好地记录所思所想,这些都让谢春花更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音乐创作上,她保持着出道每年发行一张原创专辑的速度,作品屡见各大热播榜单。音乐演出上,从livehouse巡演很快升级到剧院巡演,再到体育馆开个唱,参加万人音乐节……谢春花登上的每个台阶,都在刷新着历史记录。
如果说第一张专辑《算云烟》里,还留有谢春花在学生时代的最后秘密。那么接下来的《知非》《点心》和《无声叛逆》,就是谢春花在用音乐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自己。
从早期的作品《借我》《荒岛》《我从崖边坠落》开始,谢春花的歌曲旋律就从不复杂,歌词也简单易懂,总让人听完觉得唱歌的人就在身边,仿佛她有能洞穿心事的本领,带我们把内心的话用音乐说透。
也就是这些明快的曲调,搭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谢春花的首张个人专辑《算云烟》,成了当年的播放量“爆款”。歌迷们初次认识到了这个“邻家女孩”的音乐实力,同时也对她的更多可能抱有无限期待。
签约心喜文化后,先后发布了2017年的《知非》、2018年的《点心》,以及2019年的《无声叛逆》。这三张专辑里有谢春花痕迹明显的自我突破与成长,也有对音乐理解不断加深的内心透视。
说到刚发行的最新专辑,许多人听出了“刚”的感觉,比如《污泥》《自食后果》等作品,都能直接感受到歌者的态度与能量。这样的一种音乐上的释放,把以往歌曲的大调风格转为小调,在谢春花看来,实际上都是在记录当下的所思所想。
能用音乐记录自我,是音乐人独有的方式与福气。把经历与遭遇写成歌,才能在反复打磨时找寻到更真实的本心。写歌是为了什么?记录这一刻的真实自我,让未来回望时有迹可循。
所以谢春花告诉我们,《无声叛逆》就是当下的自己,此前的每一张专辑都是,没有刻意转变,也没有刻意保留,它们都是一部分的谢春花,顺其自然,由心而生。
足够勇敢,才能“叛逆”
2017年和现在的公司签约,谢春花过上了签约歌手的生活,她终于不需要自己一个人化一个多小时的妆——过去很多需要自己去亲力亲为的事情,从此刻开始交给更专业的人去打理。
工作状态更加职业化,受到的外界关注也快速增长着,尤其是来自网络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很早就把谢春花包围其中了。
但不论是发自拍还是传视频,微博上的谢春花,都和现实生活中的没任何区别。她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瘾少女”,但也会时常打开微博查看留言和评论,然后选取有趣的逐一回复。她喜欢这种真实做自己的勇敢,敢想敢做敢面对,有一说一不回避。
如果非要说人前和人后的最大不同,那就是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里她往往很宅,不爱出门;但只要一上了舞台,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她就很爱表达,沉浸在演唱中,享受音乐。
很多人听了新专辑《无声叛逆》,还会觉得谢春花的风格变了。她倒从没这么觉得,不管是《久病无医》还是《自食后果》,这些歌都是唱给我自己的。
“我从来没有给自己规定过必须要做相同的事情”,谢春花这样说,所以很多时候我想到了就去做了,很多事情就这样自然发生,也没有刻意去问为什么,刻意在意什么结果。
至于所谓的歌曲传播度与流量思维?谢春花压根儿没想过,“想了这个问题,才说明我真的变了吧。”
你看四年过去了,变得是受众的看法,唯有谢春花没变过。
说起新专辑里最喜欢的一首歌,谢春花说出了《久病无医》。她说,这首歌在唱人际关系的脆弱性。“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误会,隔阂随时间加深,再想重归于好再去互相理解,机会是不可能的,毕竟伤痛产生了,就难以抹去。”
就像它的副歌部分唱到的,“有时交付真心/换不得诚意/早已看到结局。有时一意孤行/来不及委屈/也无能为力。多少关系,溃烂无医。……”
通常制造伤痛是简单的,但是愈合伤口却难上加难。通常捏造事实是简单的,但是澄清真相却难上加难。谢春花在《久病无医》想要探讨的,其实是比过去严肃一万倍的现实命题。
这首歌或许不是更多歌迷的最爱,但在此刻或许最能展示出24岁谢春花的心声。那就是做自己的路上,难免会有代价,才能最终抵达。
所以说,即便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称“男朋友可有可无”的谢春花,从未变过,也不会委屈自己按照他人的规则去改变。对待感情,她依然觉得,爱情从来就不是生活的全部。
“没有用的人当然不会被需要,当然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从来没有缺席过。”四年之后,谢春花依然这样说。(后台回复:谢春花,看谢春花的完整回复)
说她刚也好,说她REAL也罢,这就是谢春花。任凭周遭翻天地覆在变化,她都会“自己做决定过怎样的生活”,从不规定自己做相同的事情。
在我看来,她只做过一件相同的事,那就是做好自己,做谢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