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unshine出圈:小众艺人的“翻身”出路在哪里?

积累,是3unshine们目前最需要的事。

文|麻辣娱投 杨远

近年来,艺人往个性化、艺术化上转型的越来越多,相较于传统的“唱跳”型不同,从去年杨超越、王菊开始,以及最近因《乐队的夏天》再次回到大众视线的Cindy,都吃准了“个性化”带来的红利。

围绕艺人的特点与履历,实现“定制化”的作品包装与推广,这点早在欧美娱乐圈就不足为奇。

硬件条件(唱跳、颜值等)可以没那么高优势,那就将短板变成“特点”,这也是从去年起,“以丑出道”的3unshine逐渐扭转舆论风评的原因。

颜值不在大众平均审美水平里的Cindy,近年来频频以“自信大姐”的身份亮相,在粉丝圈里也获得C皇之称;五音不全的Dora,每次在歌里的声音都会被修成电音,倒也成了一种特色。

如今娱乐圈也是越来越多“人设”翻车。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KOL出现,倡导多元审美、平等包容的理念。

在这种势头下,3unshine的“逆袭”,也可谓是意料之中。

“逆袭”离不开定制化包装

众所周知,艺人成名离不开经纪人的功劳,其审美、影视资源、包装能力,都是能否捧出艺人的关键因素。

2016年以来,女团综艺也开始兴起,从浙江卫视播出的《蜜蜂少女队》,到腾讯视频的《最强女团》、芒果TV的《夏日甜心》等等。

但这几部综艺基本上也属于昙花一现,并未在当时市场上引起轰动。

其实,即使是头部艺人,在演艺生涯初期也都有不被人认可的至暗时刻。即使是王菲,也曾因为不同于当时香港大环境的歌曲风格,遭遇唱片卖不出去的窘境。

若干年以后,3unshine的命运,也是一样,在误打误撞登上《创造101》节目以后,还被导师胡彦斌发微博质疑一番,之后,唯一一个能留下来的Abby宣布退赛,与上个经纪公司也大闹一场解约,也可谓是最惨的时光。

幸运的是,3unshine遇到了热手文化的张铠麟,其带领当时陷入谷底的3unshine,进行彻底“改头换面”的转型,可谓是触底反弹。

自此,3unshine似乎彻底换了一个赛道。

不同于出道初期模仿日韩甜美系女团唱着恋爱酸甜歌曲,如今3unshine的歌词里,则更多是价值观的输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部分的歌,也都是张铠麟作曲作词。

有粉丝质疑3unshine被张铠麟操纵,但不可否认,张在作曲、选歌的优势,的确是让3unshine在整体形象上扳回一成,甚至是好几成。

《不正确的审美》里,圆脸的Cindy唱着“什么善恶是非美的丑的,全都给我分清了”,抨击现代人的刻板印象;《巴拉》里,Abby唱着“口不口水无所谓,重要的是feel要对”,态度跟大张伟类歌手们宣扬简单真实生活的价值观也很相似。

借歌词唱我心,这也是3unshine最近几年作品被人认可,更获得微博2018十大影响力音乐大V、年度特立独行艺人、年度网络新势力艺人的原因。

无疑,近年来增加的粉丝们也吃这一套。

其次,与唱着《甜蜜具现式》、县城女孩的模样已全然不同,如今画着紫色烟熏妆的Cindy,在舞台上与队友互动时刻意表现的“婊气”,以及被粉丝夸滥的slay,都给人感觉正在步入“麻辣鸡”的道路上。

如今,长相分明、性格有棱角,是个性化艺人打造IP的最佳之选。3unshine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团队改造时,Abby也说,“我们就像个试验田,造型师会把他们原来不敢用的东西,让我们身上加,看会不会碰出不一样的东西。”

《创造101》制片人邱越曾悲观地表示,“百废待兴”是现今中国偶像行业的状态,“无数女孩将青春消耗在偶像行业里,唱外国歌跳外国舞,没有一点中国文化的影子”,显然是给现在的偶像艺人经纪业敲了个警钟。

反观3unshine歌曲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平台上均有着不低的播放量,MV的播放量也基本在几十万左右,已经算是小有影响力的爱豆,某种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歌曲本身的独特性。

粉丝变现依旧困难

不提名气,如果拿变现能力定义的话,3unshine如今依旧不算成功。

今年3unshine成都演唱会预售不过几百,此外,3unshine公众号发的文章单篇阅读量也不超过1000,与其他明星都相形见绌。

GQ曾有报道,在今年3unshine的北京演唱会上,现场大概只去了60个粉丝,男性居多,也大多奇装异服。在三人与主持人互动时,也感受不到是受过专业训练过的明星。而粉丝与他们的互动,“很少有荷尔蒙碰撞”的感觉,更多是平等的对话交流。

事实上,三位女孩的现场表现,与她们歌里所呈现的“偶像”风格,还有一定距离。现在,无论是时尚硬照,还是个人形象,3unshine都脱离不了背后团队的作用,但幕后的作用力再强大,如果不是艺人本身所散发的魅力,也难以持久。

根据艾媒咨询的《2018-2019中国艺人经纪产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报告》,中国艺人经纪产业市场分散,行业壁垒低,竞争激烈,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艺人经纪行业进入转型期,优质艺人成为艺人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平台旗下的文娱集团,也早已推出相应的IP打造计划,不过针对的对象也多是头部优质艺人,鉴于成熟艺人已经有了较高的粉丝粘性与流量效应,公司或平台所做的一切,也是围绕固有庞大粉丝来挖掘更多价值。

而小众艺人就不同了。他们要么还在挣扎于大众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要么就急于摆脱某个不太理想的短板,很难说一时能够从粉丝身上得到什么商业价值。

在今年一次现场互动中,3unshine的Cindy还直接承认,“想去旅行,但没有钱,现在的钱只够上舞蹈课或声乐课”。

与一众艺人还不得不费力求流量的同时,目前每年也有多档综艺、影视剧上映,除了头部以外,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但相反,中国的偶像培养体系还在建立阶段,偶像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还是供不应求。

而在此情况下,艺人的变现能力,也更多体现在to B上,以影视、广告为主要收入,在积累了一定关注度以后,“再由B端买单”。

照此来看,3unshine还差得很远。积累,是3unshine们目前最需要的事。

艺人需倾向“自产自销”

张铠麟这样小体型的经纪公司与3unshine的合作,也很像欧美ACC经纪公司的常见包装模式:即管理扁平化,团队任何一人只负责艺人的某一环节,合作而非系统化养成,这样一来,对每个艺人观察入微,包装上也更能突出艺人的个性特点,比如宣传Cindy、Dora等县镇女孩的励志追梦故事、被嘲笑不放弃的坚持精神等等。

但追求审美多元的“政治正确”还是要屈服于市场,在向来崇尚快消的娱乐业,能否挖掘与保持住某种IP优势,答案还是要交给市场验证。

《媒体时代》杂志在2012年就提出:国内未来艺人明星的出处——选秀节目的渠道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到处可见的自媒体。

这一点,在将来5G普及以后,或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回头看,国内的选秀节目的确在减少,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影响力上,都早已不同于2000年的快男超女。而与此同时,各类通过社交媒体而爆红的网红们也是越来越多。

比如靠社交媒体话题发酵而红的3unshine,她们不是通过传统选秀进入大众视线的,虽然走红伴随着“被黑”,但相比其他还在寻求曝光机会的无名艺人,她们无疑赢了第一步。

但有了些许名气,还远远不够,只有名气更大、甚至突破粉丝圈层,才有谈商业化的可能。

尽管如今移动短视频、直播平台已捧出不少草根明星,有些粉丝量级与影响力甚至不输明星,但实际上,网红们离真正能登上电视屏幕、通过专业化培训的明星们,还有一定距离。

传统的经纪公司,一般则有规模化的“PGC”、“UGC+PGC”等模式,形成以艺人养成、娱乐输出、人气变现,再到发掘艺人的整个流程闭环,相比之下艺人发生丑闻的概率也会更小。

所以,光从商业模式上看,即使自媒体有“短快爆”的优势,也终究比不过传统媒体渠道的专业性。

但另一方面,对于艺人本人来说,靠短视频走红的艺人,似乎更容易有内容的产出力。即使短视频的创作成本与正规公司发行的MV、电影难以相比,但仅从内容上也能看出创作者的才华,这种基于草根的朴实才华,更易俘获人心。

艺人的创作力也是粉丝影响力的核心,一些歌手艺人的短板也在于作词作曲的局限,虽然在团队配合之下并不影响作品产出,但这样的作品,并不能更有效地代表歌手本人,也难有更“真实”的感染力,容易被人质疑为“陷入包装,是幕后者的傀儡”。

此外,经营名声与及时变现到底哪个更重要,也是诸多艺人经纪公司考虑的问题。

因为娱乐业的特殊性也在这里,某些艺人因为一些事而获得曝光机会,但因此而来的热度也难说持久,若不及时寻求变现,以后很容易被更多新人埋没而难以出头。

本就比一众“傻白甜”偶像们更有话题度,辨识度更强、容易让人记忆深刻,这也算是3unshine们的先发优势。

从青涩小妹到自信女皇的转变,暂时目前从市场反馈来看还算成功,但也如网友所说,女皇的称号,不是光看外表、劈个叉发个新歌就可以的。

如何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女皇气场,并维持这种转型优势的稳定与持久性,甚至最好能出现真正的“代表作”,才是更多小众3unshine们在努力成为大众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