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晚五、被教练骂、要塞红包…考驾照是每个人心中的痛。现在,驾考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传统行业。
政策开放是首因。2015年4月15日,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办主任座谈会上提出,部分城市可以开始试点,进行“自学直考”。换句话说,现在人们有机会绕过驾校费用,自己到车管所申请驾照考试。
消息一出,被诟病已久的驾考行业有可能面临改革。驾校的垄断地位将消除。转型在即:他们要从驾考的把持方,变成服务的提供方,不得不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强化运营手段来争取更多生源。随着年中到来,试点已经在浙江、广州等地陆续打开,马上就有互联网公司看中了这一个新的市场。
最近,上海本地的一家“车轮互联”公司(原名“易点时空”)发布了新版产品“车轮考驾照”,试图成为连接教练和学员的平台,做驾考版的“大众点评”。学员在平台上选驾校和教练,并公开互相打分评论,解决传统驾校“约车难”的问题。
这个平台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如果你是一个总爱迟到、约了车总不来、态度不端正的学员,下次就没有教练愿意答应你的预约了;而学员也能根据口碑筛选出心仪的教练和驾校,并根据双方合适的时间预约。
在上海,车轮考驾照已经签下7家驾校,包括通略、安亭、诠豪等;初期上线教练人数300左右。车轮互联的联合创始人定胜斌表示还要更快扩张,他认为“在第一阶段,车轮线下团队将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万家驾校,20万个教练,直至覆盖全国。”
这家公司的团队背景让它敢于大规模扩张。据了解,车轮考驾照的整组销售团队来自美团,地推能力强;而联合创始人关勇曾任职于腾讯、YY,互联网经验丰富。
车轮考驾照能否省略掉驾校这一环节,直接做成一个“互联网驾校”,自己招聘车队和教练?定胜斌认为,暂时还没有这一计划。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政策态度尚未明朗。虽然新规正在酝酿,但目前还只在几个试点城市开始,至于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还得看这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如何。相关的解释性政策是否会跟进。另外,车轮互联属于互联网公司,并没有自己成为驾校的资质。目前不清楚国家对互联网公司做驾校的态度并不明朗。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传统“驾校绑定”驾考制度涉及诸多利益分配。驾校、教练、招生代理、车管所,等等。这些利益不可能因为一个新规或者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打乱。而所谓“颠覆式”把传统驾校“一窝端”的改革也是不合理的。改革要陆续推进。
所以,车轮互联决定先从“轻”的痛点开始。从改革教练拿红包、用户选择驾校难入手。如果这些做得好,再加上国家政策的给力支持,反过来也能倒逼驾校进行转型。
其实中小驾校现在对车轮互联非常热情。因为生源赶不上大型驾校,它们更需要车轮这种互联网平台提供宣传和推广渠道,增加曝光量。
上海通略驾校市场部的吴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认为选择和车轮合作是顺应互联网的趋势。另外,并不担心互联网会抢了传统驾校的饭碗。“我们在驾校培训行业已经做了10几年,这种根基和服务的底子是不可能被替代的。”
目前市场上关于驾考的互联网产品主要还停留在帮助学员完成科一和科四的笔试题上,或者再加上答案解析。即使有涉及路考的部分,也都停留在视频或者动图教程的层面。包括驾考宝典、驾照考试、驾考助手等都是此类。真正有野心想撬动整个市场的,目前还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