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近亿问鼎,口碑却下跌,新版《狮子王》改编价值有多大

老罐熬新汤,如何盘活经典改编?

文|猫影文娱  程梦

今天是迪士尼“真人版”动画电影《狮子王》国内上映的第一天,零点场票房近375万,截稿止累计票房9900万。

从之前表现来看,该片一直备受观众期待。早在2018年11月“真人版”《狮子王》首款先导预告片24小时内观看人次高达2.246亿,位居影史第4;正式预告更是在24小时内,观看人次高达1.74亿,位居影史第7;此外,影片上线前国内预售票房超2600万,猫眼想看人数19.2万;猫眼电影版预测仅内地票房预计达到11.85万。

而其在北美市场表现也十分强劲。首日预售成绩不但高于《黑豹》、《惊奇队长》等漫威电影,更是轻松超过迪士尼真人改编动画当前票房冠军《美女与野兽》的预售纪录。由此来看,一个星期后北美上线的票房数据也值得期待一番。

然而不幸的是,今天《狮子王》的烂番茄口碑解禁后,开始下滑。影片开局新鲜度67%,勉强及格,随着计入影评数的增加,评价不断下跌,截止目前已经跌破新鲜的及格线,新鲜度58%图标显示为“烂”,而IMBD评分也有5.5分。

在猫眼《狮子王》相关专栏下面,首先且引发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你觉得《狮子王》有拍成真人版的必要吗?答案五花八门。小影(ID:maoyingtv)初略统计了了下,“没必要”大概占据了一半左右。这也不禁令人联想到,从2010年至今,迪士尼改编的14部动画影片全球票房过10亿美元的只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女与野兽》两部,其余大部分成绩惨淡,国内票房更是不尽如意。

为何这些拥有经典IP、大制作的迪士尼动画真人电影会屡屡受挫?动画影片真人化是否真有着难以超越原动画的瓶颈?如果不是,又该如何改编才能将这条经典动画改编的路走顺畅呢?

拥有经典IP、大制作的迪士尼动画真人电影,为何大多表现平平?

迪士尼动画影片伴随几代人的童年。

从1928年公映的首部米奇动画电影《威利号汽船》,到影史上首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及迪士尼原创力全盛时期诞生的《睡美人》、《灰姑娘》、《美女与野兽》、《花木兰》等诸多动画影片,是大部分80、90人心中的经典。这其中的大部分动画影片斩获奥斯卡奖项的同时,票房也收获颇丰。

例如1937年上映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彼时票房收入就达780万美元,而后仅录像带就赚了2.4亿美元,几十年中重新上映了八次,是为史上最盈利的动画电影之一。1992年迪士尼斥资2800万美元推出经典动画片《阿拉丁》仅美国本地录像带销售就高达5亿美元,一年卖出2400万套。

随着信息时代更迭,为了保证一众经典仍然能持续吸引新一代的观众,迪士尼也开始顺应时代变化,对原有动画影片进行修正重新上线以及进行真人化改编。

其实迪士尼动画影片真人化早在1994年,彼时迪士尼就以3000万美元制作费用真人改编过电影《森林王子》,只是最终结果不尽人意,43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甚至连本钱都没收回来。可首战未捷似乎并没有打击到迪士尼,此后分别在1996年、1999年又推出了《101真狗》、《圣诞颂歌》两部动画的真人影片,可是票房成绩依旧都平平。至此迪士尼动画影片真人改编算是告一段落。

新的一轮真人化改编开始于2010年,就是至今仍然占据迪士尼已经推出的动画真人改编影片总票房第二名位置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该部影片也是首部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真人动画影片,全球票房成绩达到10.25亿美元,仅次于《美女与野兽》。

事实上这一票房数字与其旗下子公司漫威系列真人影片票对比算是一般。但彼时让迪士尼受到鼓舞,之后又重拾将自家的动画电影真人化翻拍再现荧幕的热情。从2014年的《沉睡魔咒》开始以一年一部的产量进行改编着,到今年达到一年四部的高产出。不算还在制作中和未上线的,如今已经有14部动画影片的真人版被搬上了大荧屏。

可如现在看,迪士尼之后的真人化改编之路十分暗淡,这之后的13部影片只除了2016年的《奇幻森林》和2017年《美女与野兽》达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票房体量,其余影片几乎全都折戟。

尤其《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作为给迪士尼动画真人改编带来希望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第二部,被寄予厚望。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更有好莱坞顶级A咖明星如约翰尼·德普、安妮·海瑟薇的保驾护航,可最终不仅不到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口碑同样有悖期望,烂番茄29%、MTC34分。

评分最高的一部真人动画影片是纪念5月份上映的《阿拉丁》,烂番茄93%,国内豆瓣7.8,还在上映中或许有望突破10亿全球票房。可是与原动画影片带来的影响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其实可以看到,迪士尼对于动画影片真人改编抱有很高的期望,从制作成本到项目把控上都投注了较大心血。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曾在采访中说过:我们现在不能拍中小成本电影了。迪士尼的大多部影片都是2亿美元左右或以上的高成本大制作。且在拍摄过程中霍恩对于剧本,严到“有时快把他们(导演编剧)逼疯”。如果拿不出令人满意的故事、角色形象,就会面临被换掉。(文中包括下文艾伦·霍恩采访来源《对话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如何称霸好莱坞?》)

大片制作下,严把控,又有原动画影片这个大IP做支撑,但真人版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似乎大多都未能达到预期。迪士尼以及霍恩的期望是:每一部的目的都一定是吸引全球最为广泛的观众。明显不少影片并未做到这一点。

至少早些年,国内大IP+大制作+大明星的高配置还是有着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在这一众真人改编的动画影片上行不通难免让人疑虑。

动画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让动画真人改编受到了局限

 

将动画影片真人化,首先要面对的考验就是如何将动画中的虚化场景以及将人物嫁接到真人真物上,而不让观众产生不适感。

相对而言动画世界更加虚化,人们对于动画场景、人物接受程度也更加宽容,无论是多么奇幻的人物形象还是场景,大众接受起来不难,可是放到现实中可能就会引起观众的不适,例如《阿拉丁》中通体蓝色的威尔·史密斯的造型本是根据动画中角色的还原,却被不少人吐槽太丑,成为不能接受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

对于迪士尼动画来说,将虚幻故事真实化表演也是其矛盾所在。不同于漫威影片中展现的是英雄拯救世界故事,观众被影片中的打斗情节、场景以及其包含的世界观吸引。迪士尼动画多是具童话故事,此类动画影片,吸引观众的多是影片中的童话氛围和奇幻色彩,其实就是影片营造的不真实的梦幻感。

所以在真人化的是时候,迪士尼动画相对要更多去考虑如何在真人影片中刻画出二次元中的虚化感。这其中有一个事实是,动画与现实的隔离感在此方面的表现天然要优于真人电影,这就让真人影片想以此打动观众变得十分艰难,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冠上“毁经典”。

此外如何挑选演员也是难题,动画影片刻画的虚幻角色在观众心里都有了先入为主的形象。而真人再来饰演时,每个观众心里的衡量标椎不同,难免会有对演员产生排斥然后“迁怒”影片的情况。例如不久前官宣的《小美人鱼》真人版电影的女主——美国歌手Halle Bailey,就遭到一众网友抵制。

 

老罐熬新汤,如何盘活经典改编?

但并非动画影片与真人改编之间的鸿沟全然不可逾越,迪士尼的几部真人动画影片其实也给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老故事要创新。

新一阶段的首部改编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不同于第一阶段真人化改编将原版动画原汁原味的再次演绎一遍,而是多添加一些全新的解读,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故事体验。

原作主要是以爱丽丝进入仙境的感官为主线,带着观众一同领略其中充满想象力的奇幻冒险经历。而改编中加入更多对配角人物的表现,例如对于红桃皇后残暴性格形成原因的成分展现,以至于不少观众看完甚至喜爱起这个反派人物。

改编的影片不在和之前观众心里的故事模样完全重合,对于观众来说就如同换季去逛服装店,熟悉的店面有着新的猎奇感。

可之后《白雪公主之墨镜墨镜》、《魔境仙踪》、《沉睡魔咒》,虽说也加入了对角色的全新解读,但似乎都是套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模式而来,全是反派洗白的套路。看了几部自然也就厌了,《爱丽丝梦游仙境2》的跌底其实就能明这一点。

但2017年原汁原味改编的《美女与野兽》,即使取得当前迪士尼真人动画影片全球票房第一成绩,也只能算是个特例。

或许是因为艾玛·沃特森与丹·史蒂文斯的带动,也或许是因为影片主角贝儿,是迪士尼公主电影系列中女权主义苏醒的首位被真人改编的公主代表而受到更多关注。如同目前达到女权主义顶峰状态的《花木兰》受到热议的情况一样。

根据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故事公主行为体现,一般讲公主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和睡美人等角色生活,目的导向完全依附剧中男性角色。从贝儿、小美人鱼等开始女权开始苏醒,公主们开始有了独立思想目的导向开始个人化,到木兰达到巅峰拥有男性一样的抱负和追求。

当时其实就有不少观众吐槽:“搬砖侠”,“非常平庸的翻拍......对动画版的致敬确实神还原,但掩饰不了故事的空洞与乏味,毕竟童话家喻户晓,没有新意实在难以取悦年轻观众。”......

对于迪士尼的动画影片真人改编而言,复刻模式的经典再现未必能一直迎合上观众的情怀,套模式的改编也终究会被观众寻到其中的套路来。如何从原有故事出发,根据每一个故事内容挖掘出其独有的创新解读?或许是吸引观众的正途。当观众更多的被故事吸引,或许就能让观众忽略虚拟现实过渡带来的不适感。

迪士尼或许也认识到这一点,霍恩就曾在采访中就其经典影片运作问题表示过:我们需要新的故事线,我们需要给观众新的理由去看这些电影,要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部已有系列的续集,但这也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这里有新的转折。

因此无论是否真人化,经典IP改编重现出现在幕前或许都因该注意创新这一点。就当前上映的《狮子王》,作为一部群动物像的动画影片,即使改编不用担心真人演员参与带来的诸多问题。可是改编如果只是将情景真实化,故事内容一味复刻原内容,或许影片最终取得的成绩多是消耗经典的情怀而来。一旦改编不能顺应时代吸引年轻的一代,而之前老一代的情怀又被消耗殆尽,经典可能最终也将消失不在。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