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那些世界首富们,如今怎么样了?

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多豪门家族,比如至今仍耳熟能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梅隆家族、肯尼迪家族等等,但也有一些因为家族中途衰落,现在只留下曾经辉煌的影子。

文 | 美好家园读者俱乐部 马力

编辑 | 月刊君

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多豪门家族,比如至今仍耳熟能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梅隆家族、肯尼迪家族等等,但也有一些因为家族中途衰落,现在只留下曾经辉煌的影子。

在19世纪时期也有一些登上峰顶的富豪们,他们的家族命运最终又是什么样的呢?在《美好家园》这篇文章里给我们详细讲述了海外理财第一人伍秉鉴、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以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们的故事跌宕起伏,因为历史原因以及财富的传承规划不同,而最终导致财富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百年金融 :十九世纪首富沉浮启示录

当19世纪首富们登上峰顶之后,他们家族命运是怎样的呢?

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拉开序幕。这是一个科学化的时代,欧洲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的诞生或重塑;是铁路与工业的时代,是各大陆之间的大规模移民以及第一波经济和通信全球化浪潮的时代。

这个世纪风起云涌,伴随着一次次的科学技术革命,火车、发电机、电报的发明;又伴随着一场场的社会重大变革,南北战争、鸦片战争、普法战争、明治维新。在历史的旋风交加中,风流人物开始登上舞台,财富传奇不断上演,他们的故事跌宕起伏,写下一部《十九世纪首富沉浮启示录》。

海外理财第一人伍秉鉴

故事就从笔者拍摄《百年金融》纪录片中,记录的一个叫伍秉鉴的人说起。

“You are I No.1 old friend,you belong honest man,only go no chance.Just now have set tea counter,all finished,you go.”(你是我最好的老朋友,人挺实诚,只是运气不好。现在债务一笔勾销,你可以回国去了)。

这两句中文式的英语出自大清广州十三行的怡和行商人伍秉鉴之口,说这话时,他撕掉了一张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的美国波士顿商人7.2万银元的借据。

这个举动让伍秉鉴在美国为人所津津乐道达半个世纪之久。2001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制作了一个专辑,统计了过去1000年间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位是中国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绅、刘瑾、宋子文、伍秉鉴。

1834年,伍秉鉴对他的各种财产做了一次估算,共约2600万银元,按照购买力折算,19世纪中叶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200元人民币,那么,伍秉鉴的财产可以折合40亿元人民币。对比当时清朝全年的财政收入是4000万两左右,这个时期的美国首富,也不过资产700万银元。

伍秉鉴为何成为首富?19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1801年,32岁的伍秉鉴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伍家的事业也开始快速崛起,伍秉鉴成为了十三行的领头人。十三行是当时大清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当时就流传有“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说法。

伍秉鉴是个商业奇才。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834年以前,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贸易额都达数百万银元。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在每年结束广州的交易,前往澳门暂住时,总是将大量的存款和金银交给伍秉鉴保管。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华尔街日报》称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产,天下第一大富翁”。美国波士顿的一艘商船以他的商名伍浩官命名为“浩官号”。

2018年6月20日,《百年金融》摄制组在波士顿的哈佛商学院图书馆里,找到了伍秉鉴与福布斯之间交往的信件,记录了伍秉鉴的商业王国在美国的投资情况。伍秉鉴通过旗昌洋行股东投资美国铁路,其中包括密歇根中央铁路、柏林敦和密苏里河铁路。除了铁路,伍秉鉴还涉足美国的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跨国财团,伍秉鉴也成为中国大规模海外理财第一人。

伍秉鉴在美国的投资经历了怎样的故事?《百年金融》摄制组从波士顿驱车一个多小时路程,来到曾经繁荣的塞勒姆海港码头和埃塞克斯博物馆进一步寻找答案。

埃塞克斯博物馆珍藏的一张伍秉鉴的油画,记录了他在波士顿开展贸易的盛世图景,商贸船只往来如梭;而老海关,见证了当时繁荣的海洋跨国贸易。1783年,美国脱离英国独立,年轻的美国有一种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劲头,迫切希望开拓海外贸易,尤其是对华贸易,1784年,美国迅速跃居对华贸易的第二位。1803年,波士顿的托马斯·普金斯公司在广州设立了普金斯洋行,由16岁的年轻商人约翰·顾盛主持。

伍秉鉴向来对新来的淘金者特别眷顾,年轻的顾盛也渴望打开局面,两人很快就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为他们带来了利润:当茶叶价格上涨或者货源短缺时,伍秉鉴可以比其他行商更多地供给顾盛上等茶叶;而等到茶叶价格降低时,顾盛又能让伍秉鉴的茶叶在美国的市场以较高的价钱出售,两人因此不断套利,赚得盆满钵满。

1829年,24岁的美国人福布斯来到中国学做茶叶贸易,伍秉鉴认他做了义子。8年后福布斯回国,开始了一门新生意——修铁路,成为横跨北美大陆的泛美大铁路的最大承建商。借助与福布斯的关系,伍家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正在发展中的美国,把资金投向建设中的美国铁路。而此时,美国的“铁路大亨”正在登顶的途中。

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

一开始火车被称为“铁马”。乔治·斯蒂芬森于1814年发明的“铁马”有5吨重,此后10年他不断对这个被命名为“布鲁克”的火车头升级完善,直至1825年9月才有完美的亮相。1825年9月27日的火车首秀,当天,在英国的斯托克顿附近挤满了4万余名观众,让人们认识到火车拥有光明的未来。

铁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英国人史蒂芬森于1825年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便吹响了世界各经济强国的铁路建设史的号角,美国人紧接着英国人的步伐在3年后的1828年就开始动工建设铁路,1830年建成了全美第一条长达21公里的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

如果说斯蒂芬森是铁路时代的开创者,那么范德比尔特则是铁路帝国的缔造者。他以从“船王”完美转身为“铁路大亨”的传奇经历,成为美国独立之后成长的一代首富。

范德比尔特出生于1794年,11岁时就辍学到父亲的船上帮忙,1810年,16岁的范德比尔特用借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只小渡船,很快他就拥有了一支船队,运输着无数乘客和货物,来往于美国各地,因而成为航运的代名词,绰号为商船队队长。

最初,与其他船员一样,范德比尔特也怀疑蒸汽机的力量,但没过多久他就意识到,蒸汽船明显具有抗击风力和潮汐的优势。很快,他就得出结论:未来属于蒸汽船!于是,他将帆船交由父亲管理,自己则完全投身于对现代运输模式的学习,开始为富有的蒸汽船主托马斯·吉本斯工作。

范德比尔特用4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航运王国。随后,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夕,在他事业的巅峰时刻,他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范德比尔特决定告别航运业,转而投身铁路运输业。他开始组织修建第一条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铁路无疑释放了美国的发展潜能,因为这种运输方式可以使货物低成本而高效率地从美国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范德比尔特在铁路运输业上的投资,获利颇丰。战争结束时,他成为了美国首富。

为了把这个事实昭告天下,他决定建造一个纪念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致力于修建纽约大中央车站。这是美国最大的火车站,占地90000平方米,高度超越了纽约市其他所有同时期建筑。它象征着范德比尔特铁路帝国的庞大规模和强大实力,即使到今天,它仍旧是纽约市的地标性建筑。

除了“船王”、“铁路大亨”这些名号显示着范德比尔特在实业界举足轻重的位置,他还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在纽约市发展成为美国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范德比尔特还投资了媒体,他投资的《伍德哈尔和克拉夫林周报》鼓吹自由恋爱,揭露股票和证券业内的欺诈丑闻。他还是电报巨头西部联盟公司的大股东,他甚至还促使了华尔街第一个女交易员的诞生。在19世纪后半叶,没有人能像范德比尔特那样影响着美国的商业发展。

为了掌控铁路运输业。范德比尔特需要寻找一种新类型的货物,保证火车一直有货可运,而且他必须垄断这种货物的市场。石油给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从开采的原油中提炼出煤油。作为一种安全而价当时一个人口不足50000的小城市。但是它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盛产石油的俄亥俄州。且克利夫兰附近的油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范德比尔特得知,在克利夫兰有一家炼油厂,刚好建在铁路附近。于是他找到炼油厂的老板——一个正濒临破产的年轻石油商。他就是后来的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1858年,洛克菲勒在19岁时,与朋友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从事农产品贸易,并且在随后的美国南北战争中赚到了第一桶金。1863年,洛克菲勒他们开始从事石油行业,并建立炼油厂,若想在石油行业混,建厂很重要。

1865年2月,洛克菲勒与合伙人克拉克在经营上有严格低廉的照明燃料,煤油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煤油出现之前,美国的普通百姓并没有稳定的照明方式。太阳落山后,黑暗就会笼罩大地。煤油的出现改变了美国,范德比尔特意识到,这就是他投资的下一个目标。

他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石油供应商。克利夫兰是美国重分歧,双方都互不相让,最后,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买下了克拉克的股份,这在当时就是天价,随后洛克菲勒将公司更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正式成立了美孚石油公司,这家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美元,不仅是全美国第一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凭着强大的实力,洛克菲勒还要订立一个关于煤油标准的新规定,彻底改变低质量、拼价格的不正常的炼制石油市场。

洛克菲勒首先上了新技术和新设备,他的工厂在高科技的帮助之下,提炼出了一种质量上乘的标准照明火油。这种火油点燃后,因为没有油烟,大受消费者的欢迎。而洛克菲勒也为煤油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为了配合这种火油的销售,洛克菲勒还大手笔地制作了几百万盏新颖的煤油灯,免费赠送购买美孚“标准油”的用户。美孚油在洛克菲勒的强力运作之下,不仅卖遍了全美,而且还打进了欧洲和中国的市场。

石油就是“流淌着的黄金”。当时美国的原油运输,大多走的是运力大、运价廉的铁路,美国几大铁路的霸主,为了在石油的运输上,获得更大的利润,就找到洛克菲勒,准备成立一家南方公司,这家公司的宗旨是给洛克菲勒这样的大客户优惠,而中小的炼油企业,却没有任何优惠的条件。

南方开发公司成立后,果然几大铁路霸主联起手来,就开始对铁路运输石油的运费进行了大幅的涨价,可是原油产地的油矿主们不干了,他们联合起来,刀枪并举,一起对南方开发公司展开了抵制——限量开采原油。

面对原油短缺的局面,克利夫兰地区的中小炼油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洛克菲勒的炼油厂虽然受到了影响,可是他却利用炼油企业超级不景气的机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口气兼并了克利夫兰的25家炼油企业中的21家。洛克菲勒完成了自己的炼油帝国的版图构建后,摇身一变,终于成为克利夫兰地区的“石油大王”。接下来的洛克菲勒以克利夫兰地区为跳板,又开始快步走上了控制整个美国炼油工业的征途。

经过8年的开疆扩土、迅猛发展,美孚石油公司的炼油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他们从全美的炼油总量的4%猛增到95%。1882年,美孚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托拉斯。

财富传承与命运

那么,当19世纪首富们登上峰顶之后,他们家族命运是怎样的呢?

由于与外商的关系密切,伍秉鉴不得不包庇外商的鸦片贸易。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来广东查办鸦片。在此之前,广州上至官员,下至行商,已经形成了一个鸦片利益共同体,官吏、行商、外商相互包庇、勾结,商界乌烟瘴气。林则徐到广州后,传见伍家等行商,痛斥他们包庇鸦片走私的罪过,并为了传讯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将伍秉鉴摘去顶戴,戴上锁链,将其子伍绍荣逮捕入狱。伍秉鉴当时已年过七旬,他苦苦哀求。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战败并丧失贸易主权,行商制度面临被废的命运。伍秉鉴写信给在美国的友人说:“据说行商制度将被废除,我衷心地希望如此,我愉快地期待我将成为一名自由人的时代。如果我现在是青年,我将认真地考虑乘船前往美国,在你附近的某处定居。”

1843年9月4日,伍秉鉴去世,享年74岁,一代商界巨鳄就此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尾声骤然衰弱的缩影:他因广州开放外贸、海上丝路的最后繁荣而成为世界首富;又因为鸦片战争和大清帝国的没落郁郁而终。

范德比尔特于1877年去世,留下1.05亿美元财产,占美国当时GDP的1/87。如果按个人财富占GDP的比例折算,远远高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1885年,他的儿子,继承者威廉逝世,在他的经营下,家族的财富总值已经达到1.94亿美元,将父亲留给他的财产翻了将近一番。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自此之后,范德比尔特家族开始走向没落,“镀金时代”的到来,为这个大户人家带来的是无休止的聚会。后人兴建豪宅,在曼哈顿的第51号到59号之间兴建了十几幢豪华大厦,其中57号大街上的1号大厦拥有137个房间,这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大厦。

到了第四代,情况愈演愈烈,雷金纳德是一位狂热的赌徒和花花公子,他的哥哥为了在上流社会撑场面常一掷千金,雷金纳德曾说:“范德比尔特的每一个儿子都为他的财富添砖加瓦,只有我除外。”

家族遗产在越来越多的后人中分散开的同时,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也经历着诸多变革。铁路运输业已经在1920年代晚期达到顶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货运、驳船、飞机和汽车都已经入侵到铁路运输行业。无奈之下,公司将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六班铁路客运班次缩减至两班。范德比尔特创造的财富在保值的情况下没有传过三代,家风也只传承了一代。威廉曾说:“继承财富是幸福的障碍,它让我没有任何希望得到的东西,没有任何一定要去寻求或争取的东西”。财富没有为威廉带来幸福,这应该是他选择让后代享受财富的初心,但却也因此毁了这个家族。

后来,家族出售了其持有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股票,曾修建在纽约市的某座豪宅现如今也成了一所温室花园。曾经盛极一时的家族,如今只剩下范德比尔特大学以及两条范德比特大道,象征着家族遗产继续存在。所幸还有另一些东西,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第三代时,范德比尔特家族成员曾大手笔做起慈善,有人捐出100万美元用于在纽约兴建廉租房,并向哥伦比亚大学、基督教会等机构捐出数十万美元。这些都让世人在今天受其恩惠时,感恩与感怀。

洛克菲勒家族在19世纪末把资产分为延续家族的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为公益慈善做贡献的洛克菲勒大学和洛克菲勒捐赠基金几个部分。洛克菲勒家族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六代,现在的实际控制人斯蒂文·洛克菲勒是家族的第五代。洛克菲勒家族在19世纪由石油业起家,到19世纪末时,已经开始进行家族的资产配置。

其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现在的洛克菲勒捐赠基金,用于在全球经营慈善事业,以人文、医疗、教育为主,基金风格非常低调,但是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会花费至少几亿美金。包括中国的协和医院,最初也是由洛克菲勒捐赠基金资助兴建。另一个配置方向是洛克菲勒大学。这个大学在中国知名度不高,因为它的发展重点在于研究而不是教育,因此并不招收本科生,但在美国医疗研究领域享有与哈佛大学并列的盛名,并已获得多个诺贝尔奖。

第三个方向,是洛克菲勒家族基金,该基金最早只管理洛克菲勒本家族的资产,但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演,本家族的资产逐渐稀释。目前已经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家族办公室,借助洛克菲勒的品牌与资产管理经验,为多家富豪家族共同管理资产。

洛克菲勒家族自第一代起就已是世界最有权力家族之一,至今实力并未减退。当2017年大卫·洛克菲勒以101岁高龄辞世,引发了全球各方的纪念潮,而各类纪念文字的重点也大都落在洛克菲勒精神上。洛克菲勒家族早早为富人定下了指标:不是比拼财富,而是看道德贡献。

//作者介绍:

马力,资深财经媒体人,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百年金融》导演,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英大金融》杂志主笔。曾任著名财经电视脱口秀节目《财富非常道》主编,策划《十问中国金融未来》《股市十八秋》等大型专题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