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监狱里来了个“绝命毒师”

2018年3月,来自广东省陆丰市甲西镇的陈春进入上海南汇监狱服刑,他的罪名是制毒罪。

图片来源:visualhunt网站

记者:刘素楠

2018年3月,上海市南汇监狱新来一批服刑人员。监狱狱政管理科民警张警官在阅览服刑人员档案的时候,盯上了陈春。

南汇监狱三监区集中收押涉毒服刑人员,这些人的罪名多数是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罪。陈春是张警官接触的第一个因制毒罪进入南汇监狱的服刑者。再说,他的户籍地也极为引人关注——广东省陆丰市甲西镇。

甲西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南部,与相邻的甲子镇甲东镇并称“三甲地区”。从1999年开始,“三甲地区”因制贩毒犯罪严重,曾两次被国家禁毒委带上“毒帽”。2013年以前,全国1/3的冰毒产量来自陆丰地区。“中国制毒第一村”博社村便位于甲西镇。

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曾调集3000多名警力对博社村开展“雷霆扫毒”行动,当天缴获近3吨冰毒,抓捕180多名涉毒犯罪嫌疑人。最近热播电视剧《破冰行动》的原型,就来自博社村。2019年1月17日,“冰毒教父”、博社村原支书蔡东家被依法执行死刑。

陈春的档案引起了张警官的注意。监狱里的民警需要了解犯罪手段,深挖犯罪线索,进而更深入帮助服刑人员改造。

就在陈春进入南汇监狱当天,张警官找其谈话,其实更像是在闲聊天。“你跟我详细讲讲冰毒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真像新闻里报道的用感冒药就能制造吗?初中生就能在实验室里提炼冰毒?”

陈春说,制作冰毒的原材料是麻黄草。某地是一个纯农大镇,野地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麻黄草。制毒者向村民收购麻黄草,再用麻黄草提炼出麻黄素,进而提纯制造冰毒。2013年5月起,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麻黄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麻黄草等违法犯罪行为。

“这也没啥技术含量,不需要什么学历,教你几个步骤,给你写清楚,只要能认字,你就能做,就像生产线一样。”陈春告诉张警官。已经被判决的服刑人员再次陈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时,往往表现得十分平静,似乎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

很多人初中还没毕业,就去学制毒,陈春原本在外地经营一个快递站,但回老家后发现很多同龄的小伙伴都已经发家致富。有乡亲拉他入伙,不要在外面起早贪黑,他也曾拒绝过,但最终还是走上了制毒的不归路。

在制毒生产线上,他充当着搅拌工的角色。每天晚上按照步骤制作冰毒,第二天早上就能出货。

聊着聊着,张警官发现了异常:陈春描述的事情比判决书里的情节更多。第一次谈话结束后,他再次翻阅了陈春的档案,发现确实“有问题”,“说明他可能还掌握一些其他的东西”。他打算趁热打铁,第二天又找陈春谈话。

张警官没有直接询问他是否了解更多线索,而是从家庭方面深入,打“感情牌”。

陈春曾透露自己有个孩子。张警官劝导他:“孩子现在上幼儿园你送不了,上小学开家长会你没法参加,中考和高考你也看不到,但是未来有一天,你肯定能参加孩子的婚礼,能抱着孙子。可是,如果死缓期间你还有新的犯罪,这一辈子可能就出不去了。”

两个人聊了一整天,听闻此言,陈春说自己特别对不起老婆孩子,哭了出来。沉默半晌后,他说了一句:“民警,我不想死。”

张警官抓住了这句话。“他已经判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死缓期间如果他再有其他罪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话,就可能死刑立即执行。他说他不想死,那或许有其他可能让他判死刑的事情。”

他告诉陈春:“好,只要你说出来,只要能帮你争取从宽,我们肯定帮你。”

陈春放下了思想负担,坦白了其余在逃同案犯罪嫌疑人。事实上,2013年“雷霆扫毒”行动中,该制毒窝点就已经被端掉,但当时只查获到制毒工具、原料、冰毒等物品,并未抓获制毒窝点的犯罪嫌疑人。当地警方曾获取一个外号为“阿春”的制毒人员线索,但也仅仅只知道外号,并不知真人是谁。南汇监狱将新线索移交给当地警方后,线索重新对上了号。

阿春就是陈春吗?陆丰警方请南汇监狱提供一份陈春的DNA样本,经过对比发现,陈春的DNA与当时警方在现场捡到的一个烟头提取的DNA信息吻合。这证明,陈春确实到过某制毒窝点现场。之后,南汇监狱民警继续与陆丰警方合作开展案件侦破,顺利侦破了特大制毒犯罪案。

近3年来,南汇监狱深挖了28起犯罪线索,除了制毒,还涉及诈骗、盗窃等犯罪行为。

“在监狱做深挖线索工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服刑人员谈话,发现异常,其实这个工作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就是一句话的事。”张警官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2018年11月,南汇监狱来了个因电信诈骗入狱的服刑人员。他所涉案件是一宗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由公安部挂牌督办,拘捕了101个犯罪嫌疑人。其犯案时间在2016年,那一年,山东省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衰竭死亡,引发社会关注。

这些因素引起了南汇监狱狱政管理科民警的兴趣。

在找该服刑人员谈话时,科室民警唐警官问了一句:“龙哥你知道吗?”

这名服刑人员愣住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龙哥?”

其实唐警官并不了解龙哥,只是在他的判决书上看到了这么一个名字。凭他的经验判断,电信诈骗这种团伙犯罪,嫌犯之间不是同乡就是同学,不熟悉的人无法进入组织内部。

张警官说,面对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对方反应很反常。“我们能察觉到这个反常,就能挖出这个反常后面的案情。”

最后,这个服刑人员透露,他与龙哥等人是同乡,几个人是熟练的“话务员”,受雇于不同的老板。老板将其带到塞班、菲律宾、柬埔寨等地,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打电话骗人。最后,该团伙在回国探亲时被抓获,他因诈骗罪获刑两年。

“所以说档案很重要。服刑人员入监之后,我们会仔细查阅他们的档案,看档案的时候就会对一些信息感到好奇。”唐警官说。

今年,南汇监狱民警还帮助服刑人员在狱中成功规劝其同案嫌犯、一名网上在逃人员自首。

3月份时,南汇监狱民警发现一名服刑人员行为异常:他入监服刑一年了,近期却经常向父亲询问妻子的情况。他父母甚至老丈人都曾来探监,但却不见他妻子来监狱探监。

主管民警便和该服刑人员聊天:“你让你媳妇儿来呀。”该服刑人员沉默不语。主管民警感到事情有异常:夫妻俩没离婚,感情好,妻子却不来探监,有问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名服刑人员给家人打电话,继续询问妻子的消息。主管民警建议他给妻子打电话,他却回答说没有妻子的电话。

“这年代,还至于没有电话?”主管民警觉得肯定“有事”,继续与该服刑人员聊天。最终,他开了口,他开的公司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他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妻子是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被抓之后,妻子潜逃在外,这么多年一直不敢回上海。

民警核查此事,发现他妻子确实已经被网上追逃了两年多,随后对他紧追不放:“你既然知道这种情况,为什么原先没说呢?”

原来,起初该服刑人员家人与妻子已经失去联系,最近,他父亲来探监时透露,妻子给家里来电话了。这名服刑人员认为自己已经被判了8年,如果妻子潜逃多年后被抓,肯定要被重判,那么夫妻俩将有十多年见不着面。他觉得,与其如此,不如让妻子面对现实,一起服刑,再一起出狱,面对新生活。

主管民警便鼓励他给家人写信,规劝妻子自首。同时,在该服刑人员父亲来监会见时,民警也抓住机会跟他讲当前追逃的形势和政策。随后,妻子传来消息:愿意自首,但请求见丈夫一面。

“这可能是他们过去和未来几年里唯一一次见面。我们一分析,认为可以。监狱是改造人的地方,我们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促使他们真正认识错误,面对错误,就给他们俩人见面,当面规劝她,坚定她自首的决心。”

4月8日,网逃妻子来到南汇监狱,隔着玻璃窗与狱中的丈夫见面,通过电话互诉衷肠。她一挂电话就对监狱民警说:“我愿意自首。”

此外,南汇监狱与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成为共建单位,定期带服刑人员的资料去公安网上追逃系统比对,深挖网逃人员线索。“该挽救的挽救,该打击的打击。”这成了南汇监狱民警的口头禅。

(陈春为化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