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这群在宫里“当差”的互联网人 正把故宫变得更年轻

一群80后年轻人,正把这座600年历史的宫殿通过一系列APP的开发,让生僻的历史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说白了,这是一个博物馆如何转变自身定位的故事。

正在找角度的自拍青年。图片来源:周卓然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庄颖都要推着自行车,从那扇曾为帝后游览西郊诸园时出宫的西华门进宫“当差”。

穿过从未对公众游客开放过的西华门,便会路过如今正在施工大修的各式廊庭、巷道,几分钟后抵达一个狭长院子的门口,这就是故宫的新媒体办公室。而庄颖便是这个负责故宫新媒体开发团队中的一员。门外还是红漆黄瓦,门内却贴满了各式动画形象、Q版人物还有带着二维码的海报。这让唯一一位在隔壁慈宁宫住过的孝庄皇太后情何以堪。

庄颖的自行车就停在办公室门口的长廊中。

你可能听过甚至下载过故宫各类“萌萌哒”的APP,比如《胤禛美人图》和《每日故宫》等,这些APP都是庄颖所在故宫新媒体团队所开发的。它的正式名字叫做故宫资料信息部,负责IT、图片及其拍摄,还有数字媒体。如果放在古代,有些类似于管理各种档案、实录和画像的内阁大库。

听起来似乎很不故宫,倒像是一间地道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虽然直接负责APP的团队只有10人,但若算上整个数字化工作,这支队伍的规模可不小。

“我们部门总共71人,男女比例还算平衡。”庄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大家一般是应届应聘进来的,也有少量从别的机构调入的。”

故宫资料信息部的大部分成员都很年轻,出生在1980至1985年之间,庄颖则生于1983年。你可能以为在故宫工作都得是学习历史或者考古出身,但事实故宫团队成员的背景还颇为洋气。2008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社会文化专业硕士毕业的庄颖选择入了宫。起初还是做网站的英文编辑和外事接待,直到2012年,她所在的数字展示一组开始转型玩上了APP。

“年轻人都很活跃,组长会问我们有什么感兴趣的方面,可以说出来讨论并计划。我们自己都认为古老的史籍读起来太难,为什么不换一种形式表现呢?”庄颖说。

自故宫成为博物馆以来,游客每年都在攀升,2012年,故宫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1534万人次,至今未被打破。同样是那一年,腾讯微信的用户突破两亿,新浪微博首次实现商业化,而淘宝“双十一”创下191亿营业额的新纪录。而已经600岁的故宫,也试图通过新媒体引起更多年轻人对它的兴趣。

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

“博物馆这个行业,现在也在讨论是不是要给大家一种很高端、很没有办法接近的形象。我们都在想怎么能够去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观众,怎么去吸引观众,这是一个大的转变方向。”庄颖说。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在历经互联网影响下的蜕变,故宫也不例外。

2013年5月,资料信息部推出了历经一年多制作的首个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怎么,纠结四爷居然不是只爱马尔泰·若曦或心心念着纯元皇后?放心,图中展示的12位或品茶、或抚琴的美女和四爷都是清白的,她们只曾在四爷用过的屏风上出现。这款APP设计得颇为精致,除了细部可以放大观赏,图中的部分物件还可以点开查看备注。

《胤禛美人图》反响不错,上线两周下载量超过了20万。故宫又接着做了朝服、皇袍可以随便挑的游戏类APP《皇帝的一天》,以及《韩熙载夜宴图》等。

很难说这不是借着公众舆论的大势,近几年,《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清宫剧大火,一大群潜水的历史迷出没在各大社交平台,人们对那几个爷遐想万千。

在《后宫甄嬛传》中大红的华妃居所——翊坤宫,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

但无论故宫新媒体被包装得多活泼,内容都必须基于严肃的史料。

“做新媒体比较不同的一点,所有的东西都是要基于院内专家已经拥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庄颖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其次还要看是否有足够的图片和其他富媒体。这些敲定了以后,我们会找一些设计的灵感,以及想具体的新产品的形式要是什么样子。”

对于信息资料部正在做的事情,故宫给予了足够空间。

2012年,故宫换了新院长单霁翔,这位今年61岁的院长一开始还搞不清“萌萌哒”到底是好词坏词,但到现在他已经把故宫出品的文创产品推销得炉火纯青。故宫的新定位是,开始要向世界四大博物馆看齐——这四大博物馆是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为了更好地向线上拓展,抵达更广大的观众群,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新建了七八十人组成的独立数字媒体部门,专门做数字导览。还在网络上发起艺术家活动,来寻找那些被大都会藏品启发的艺术家。类似的博物馆还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

故宫有超过180万件藏品,一部分未曾公开展出,而另一部分除非你亲自到一趟故宫,否则在从前也很难在网上找到它们清晰的图片和介绍。

《每日故宫》界面。

于是,今年2月,日历应用《每日故宫》诞生,每天都会推一件故宫藏品和它简单的介绍。这不是一件繁杂的作品,打开之后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宫”字,还伴有“当”的敲钟声。它的界面是由和故宫一直合作的中央美院下面的柠檬岛设计公司制作,设计力求简洁,因为藏品“本身已经够漂亮”。

《每日故宫》是资料信息部从iPad应用到手机应用的转型之作。“用手机的人还是比iPad多。”庄颖解释道,“在手机上用的,不能很大容量,我们就开始想能不能去做一个轻量化的东西。”为了贴合用户使用手机碎片化的习惯,《每日故宫》每天打开30秒以内就能看完,而每一天又都有新的内容。但由于故宫藏品太多,逐件展示不太现实。

“如果一天天推,恐怕几百年过去了。”庄颖说,“所以现在在藏品的挑选上,我们尽量找一些有趣的、有代表性的、漂亮的、或是背后有一个故事的。”比如,7月1日推送的是《富春山居图》。

此外,《每日故宫》还有一项笔记本功能,庄颖和她的同事都是知识管理软件“印象笔记”的用户,他们特意找来了“印象笔记”团队,来支持云同步和其他技术的开发。

《每日故宫》的内容通过微信的分享传播到了海外。一位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每日故宫》华人用户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当时是看到了朋友圈分享,觉得很新颖,在国外没有见过,就去下载了APP,每天都能知道原本不了解的中国文物感觉很棒。”

但就目前来看,微信等中国式的渠道使得对故宫新媒体项目的关注还局限在华人圈内,博物馆在国外的影响力和四大博物馆还有差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料信息部做了一个类似Google街景的独立网页“倦勤斋”,目前还正在改版英文网站。

《倦勤斋》界面,真实感很强,还有配乐哦。

与之同时,故宫还在筹备数字博物馆。从2003年开始,故宫启动一系列大修工程,并预计持续到2020年这场工程才会结束。随着大修的进度,部分从未开放过的后妃生活区已经开始接待游客,而永寿宫、慈宁宫也将首度对游客公开。在配合这项大修任务中,资料信息部将在端门上安装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并利用三维立体扫描和数字技术来做古建、石狮子等祥瑞动物的虚拟修复和虚拟还原,以此保存整个修建过程的数据。

看到这里,如果你是微信公众号“淘宝故宫”的粉丝,可能会疑问“为什么还不提到这个号”。但事实上,“故宫淘宝”并不由庄颖所在的故宫资料信息部打理,而是由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所负责。之前界面新闻写过“故宫淘宝”是怎么做出来的,“淘宝故宫”推送以无厘头又机智的文风而爆红朋友圈,还带旺了专注扎针二十年的“嬷嬷针线盒”等一系列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

现在的故宫里有很多文创产品商店,除了淘宝账号,人们也可以在实体店里购买萌萌哒皇帝。
《故宫淘宝》的经典之作:朕有个好爸爸。

而最近,工商银行向故宫出版社贷款了90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也将主要用于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如今的故宫商店也不再是以往只卖难辨真假的景泰蓝手环和明信片、书籍的小卖部,到下午4店快要闭馆之时,伴随着售货员的催促,游客们还在卖萌的文创产品商店里流连忘返。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