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霍伟东:打破身份论,激活商业生命力

何谓商业生命力?是坚定初心回归商业本质,抛开资本的浮躁、短期的暴利,传承工匠精神,着眼好产品、好服务的商业本真;还是寻求变革,打破地域边界和行业壁垒,在合作共赢理念下深度融合?

6月26日,川商总会主办的2019天府论坛以“商业生命力•初心与嬗变—与时代共奋进”为主题,邀请政商学各界嘉宾,共同关注商业生命力,探寻一条与国家共奋进、与新时代共发展的商业大道。

何谓商业生命力?是坚定初心回归商业本质,抛开资本的浮躁、短期的暴利,传承工匠精神,着眼好产品、好服务的商业本真;还是寻求变革,打破地域边界和行业壁垒,在合作共赢理念下深度融合?

川商总会特别策划2019天府论坛智库解读系列,力邀专家学者分享对“商业生命力”的独特见解,与我们一起共话商业大道,共同期待2019天府论坛。

本期,吉利学院校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霍伟东,带来他对于“商业生命力”的见解。

霍伟东:生命力(Vitality)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商业生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企业首先要生存下来,才可以谈发展。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只能解决生存问题;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有优势,这可以解决发展问题;

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创造或者引领消费者的需要,这才是企业保持商业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而这源于创新,不断的创新。

回归初心,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拥抱变化,是企业发展的元动力

霍伟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企业既要回归初心——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更要拥抱变化——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更好的引领或者创造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企业发展的元动力。

打破“身份论”,解放市场主体

激发市场活力,激活企业生命力

霍伟东:全球有70多亿人口,中国就有14亿人口,光中国的消费者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美国只有3亿多人口,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进口国。我国人均GDP才10000美元,与美国的人均GDP差距很大。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国中产阶层将会日益增多,消费潜力和消费实力都将大幅提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乐观的。历史大势,浩浩荡荡。我们只要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打破了“成份论”,解放了人;我们今天,若可以打破“身份论”,解放市场主体,那么将更加激活市场活力,更加激活企业的商业生命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

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企业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坚持引领和创造需求,这样才能抓住机遇,更好的生存,更强的发展,才可能具有旺盛的商业生命力。

 

相关阅读:

2019天府论坛6月26日举行,全国商界大咖共话商业生命力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