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车企销量难免波动,怎样才是更理性的观察角度?

今年上半年汽车消费的不振,让几乎所有车企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压力。

这两天刷朋友圈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个人观点//关于一汽-大众所谓降薪、停产、销量‘腰斩’……的感想:

1.很多媒体在问我这些问题,坦诚说,有的时候我回答时耐心不足,在此表示道歉。感谢媒体的关注与监督。我希望各位有问题随时联系我。我是东北人,实在,就像我们企业一样。

2.有同事问我,为什么别人现在问题很严重却不被关注,我想说,道理很简单,就像明星,你接受红毯和镁光灯,就得忍受偷窥你的相机。你是一线明星,不是跑龙套的。

3.也有人问我一汽-大众该做什么,我想说,我们应该提起精神,按照我们既定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二十几年了,我们不是一帆风顺走过来的,没有抗压力的企业,不配做第一。

再次强调,以上为个人观点。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写下这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一汽-大众企业公关总监兼新闻发言人李鹏程。有人觉得这是一段公关辞令,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公关人的真情流露,但无论如何一直以来在汽车行业,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敢于用非硬邦邦的公关语言对外发声,有勇气主动去直面质疑的汽车公关人不多。

质疑、回应、再质疑、再回应……这种良性的双向沟通,才会推动着整个汽车行业变得越来越透明、理性。

站在时间轴上去理解销量波动曲线

犹如点名一般,每个企业都有被抛在舆论火炉上炙烤的时候,这一次又轮到了一汽-大众。而这次舆论矛头所指竟是一汽-大众曾令人无比艳羡的地方——销量、薪水。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媒体热衷讨论的还是一汽-大众年终奖到底是发27个月还是55个月工资?要知道就在去年,一汽-大众依然以销量同比增长14.18%的成绩,拿下了批发和零售的两项冠军。

但谁都熬不过形势,今年上半年汽车消费的不振,让几乎所有车企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压力。今年5月份,销量前十的车企里头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无一例外全部遭遇销量下滑。一汽-大众在5月份更是销量同比下滑了14.5%。

看似哀鸿一片,但是如果站在足够长的时间轴上去看待车企销量下滑的话,就会对销量波动的曲线有更透彻,也更理性的理解。

跑汽车新闻有一定年头的人都知道,很多车企都经历过销量的起起伏伏,或者说在每一年都有某某车企销量增长不达标的新闻爆出。比如2012年时的东风标致,因前五个月销量增长未能达到预期,迫使不得不调整全年销量目标,到2012年结束时连下调后的销量目标也依然未能完成。

但再看最近两年的东风标致呢?东风标致早已走出了销量的波谷。去年提前12天就宣告完成了销量目标,同比增长43.1%。今年前五月车市这么困难,东风标致销量还做到了同比增长16%。

马自达也一样。马自达2012年全年在华销量下滑了12.9%,在2013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滑20.6%。但随着新品的不断推出,基本上在2013年就实现止血成功,2014年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3%。在车市惨淡的今年,马自达在5月份的销量甚至同比增长42%。

弄明白销量波动背后的逻辑更重要

经历过2008年以前的艰难期,迎来了2010年以后的辉煌期的一汽-大众,如今是又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或者说新常态期。其实体量巨大,排名靠前的几家车企都无一例外进入了这样一个阶段,而这正是汽车消费大环境症候的一个投射。

因为盘子越大的车企,越有可能在大势不好的时候首当其冲。去年销量第一的一汽-大众自然无法幸免,包括体量同样很大的上海通用,去年增速极快的长安福特,都难以避免会受到大盘动荡的影响。

销量的起起伏伏有其周期,对于车企来说很正常。毕竟车企是一个制造型企业,不是快速消费品企业,更加不是互联网企业,其周期性特点会更加明显,以一个新车为例,其在市场上也会有4-7年的产品周期,开发新车和扩充产能都有一定的周期。

一汽-大众销量这一轮销量的波动,跟其大众品牌目前在SUV和MPV布局的空白有关,而今年前五个月也就只有SUV和MPV两个细分市场保持着快速增长。如果只看轿车市场,在捷达、速腾、高尔夫所在的细分市场上,一汽-大众5月份销量的市占率依然是第一名,从这里不难看出一汽-大众依然还是去年那个一汽-大众,体系竞争力依旧很强,动荡的原因更多还是因为外部大盘变化造成,并非是企业在体系竞争力上出了大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企业能更快度过周期动荡,快速从波谷走向下一个波峰?

从历史里去找答案。当神龙、马自达、福特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正是他们布局得最激进的时候,无论是神龙的升蓝计划,还是马自达在新产品上力推的创驰蓝天,或者是福特2011年时抛出的1515计划。事实证明,布局完成后的他们都是最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上销量冲劲最大的车企。

资本都是逐利的,只不过资本的眼光总比我们看得更远而已。对于投资人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来说,他们去年给一汽-大众制定了2020的战略目标,并大手笔加大投资加速产能扩张,一口气同时公布青岛和天津两个工厂的投产计划,极大丰富包括SUV这样的新产品线。投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在2020年达到产销规模300万辆,无论是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都要在各自细分上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销量的起伏,犹如起风时的海面。海浪翻腾,诡谲。要真正了解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长期发展的生命力,则要透过销量一时起伏的表象,更看中其静水流深的力量,比如企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渠道建设、产能规划等等,这些才是一个车企基业长青的根本。

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我们再去看车企销量一时的动荡变化,也可以更加透彻、理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