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结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宪法。这意味着同性婚姻在全美50个州全部合法,14个州对同性婚姻的禁令随之撤销。美国成为了第21个在全境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奥巴马推特上发文称:这是我们迈向平等的一大步,love wins。同性的恋人们,终于可以从黑暗处走出来。你们来人间一趟,你们要看看太阳,和你们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前几日蔡康永上节目失声痛哭的视频又在一起把同性恋这一社会群体推到了公众面前,他说:“我能做到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能给那些爸爸妈妈看,我们并不是妖怪,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这里。”
同性恋患者大多数以一种鸵鸟状态中生活着。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最安全的活法,但却是最无趣的一种活法。如果提前预料到这份痛苦和结果,他们还会选择进入婚姻吗?还会选择勇敢尊崇自己的内心义无反顾的爱上同性伴侣吗?
如果社会大环境不改变,那么个体的境遇就不会好到哪,就不会有更多的同志选择站出来,勇敢做自己。所幸美国宣布同性婚姻合法,给了全世界的同性恋人群更多的信心。
在中国,“我是同性恋”这句话如果放在七八十年前,没有人敢说出口,因为在当时同性恋是会被当成“流氓罪”逮捕的。几十年的发展,同性恋已经是一种自主的爱情选择,这是社会包容的体现,也是时代观念开放变迁的表现。
网络的出现,对同志的交友和自我认同,以及同性恋的社会能见度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这个时代的巨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在身边的年轻人,勇敢的可以手拉手跟同性恋人在公园散步,方便的可以在手机中下载各种app查看周围有多少同志,有各种维护同志群体的组织保护他们合法的权益。
甚至现在,“基情”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新媒体中常见的词汇。你要在一个普通的群里或朋友圈说自己是“Gay”,还有可能会收获一大片点赞。受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开放的大学生更是常常用基情来开玩笑,华中科技大学就曾举办过“I know you are gay”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到场,甚至窗户上都坐的有人。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关注。“同志”早已不再是一个肮脏的词汇,一步步从“人人喊打”到敢于公开再到如今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全球社会迈出了一步步,在走向开放,在走向权益平等。若干年后,彩虹旗一定会飘荡在更多的国家。
然而,即使社会宽容度已经足够高,但依然有歧视的存在。一些同性恋群体会为了世俗眼光,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找异性结婚,“同妻”是同性恋不被认可的悲哀的产物。试想,如果每一个同性恋者都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找异性结婚,那么同性恋这个群体永远都不会得到进步。
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一政策无疑也是对“同妻”改善。这一代人是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体,“形式婚姻”从前也是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但是形婚并没有改进同志的生存环境,反过来可能会让更多人选择做鸵鸟,折服于现实世界的已有定律;这样做从长远来说,同志社群不会得到任何的进步,也不会得到任何的认可。
因此现在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一种观念平等,一种婚姻平等,一种人类思想平等。不用再为了与他人与众不同的伴侣而躲藏,和爱人一起走在阳光下,是同志应有的权利。
电影里,《断背山》《V字仇杀队》都为同性恋正名;文学中,从白先勇的《孽子》、《寂寞的十七岁》等小说,到李银河的《他们的世界》,王小波的《似水柔情》、到朱天文的《荒人手记》……还有康永哥那本充满了暧昧情愫的《那些男孩教我的事》,有太多的文字用来写同志间特别的感情。
如今,他们的权利将被写进美国宪法,白宫将亮起彩虹灯,美国50个州都将飘起彩虹旗。维护同志群体的合法权益,支持同性婚姻,是社会观念的进步,是包容,是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平等”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