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热血重燃

在黑暗中审视自我。

文| 

前不久,一则关于姜文的新闻刷屏。

英国作家保罗·法兰奇在采访时透露,他的小说《午夜北平:英国外交官女儿喋血北平的梦魇》将被Netflix拍摄成剧集《午夜北平》,而姜文则在剧集中出演警察署长韩世清一角。

作者还表示,希望这个剧集能成为中国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者放话,主演敲定了,《邪不压正》中提过的“帕梅拉案”成了“再续前缘”的铺垫,甚至就连姜文为了对白而苦练英文的细节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而且网飞想依靠和本土团队合作,进军亚洲的小心思大家也看在眼里。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这则新闻怎么看都不像是空穴来风。

所以不光是各大自媒体带头转发,网友们也跟着“沸腾”了,一时间“网飞牛逼”“姜文牛逼”的呼声不绝于耳。

只可惜,观众们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新闻很快就反转了。

Netflix官方发言人出面否认,表示没听说过这个项目。

虽然爆料是假的,但观众对于类似题材的热衷却是实打实的。

据新传智库《2016年网络自制剧行业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无论是男性观众还是女性观众,对罪案悬疑类网剧的偏好都占据首位。

不过,与一般的偶像剧、仙侠剧、古装剧受众相比,喜好悬疑犯罪剧的观众更爱“挑刺”,往往对剧情、逻辑、演技有着更高要求。

大IP+高颜值+无脑玛丽苏+主角光环的组合拳,都敌不过一句“逻辑硬伤”和“编剧智商下线”。

正因如此,接连播出的《天衣无缝》《罪夜无间》《罪恶消亡史》都没能成功蹭上这个热度,无论是播放量还是口碑,都表现平平。

原本《绅探》算得上近期最有潜力的独苗。

首先,本剧由白宇主演,无论是关注度还是演技,都有保障。

其次,剧中服装和美术设计也颇为亮眼,看得出主创团队的用心程度。

结果就在粉丝们蓄势待发,准备四处安利之际,《绅探》却被指出人设、分镜、破案手法都有融梗、撞梗、过度借鉴的嫌疑。

不仅口碑急转直下,从被粉丝吹捧的良心民国侦探剧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抄袭烂剧,评分也从开播时的7.8一路跌到6.5,堪堪维持在及格线水准。

剧本,一直是国产类型剧的短板。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抄袭无疑是最便捷,同时也是最致命的方法,几乎无异于饮鸩止渴。

大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国产悬疑犯罪剧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怪圈:一边是观众的期待,另一边则是剧本的疲软。

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等待下一个能与《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比肩的原创爆款。

正好,这部重磅缉毒刑侦剧上线了,我相信它一定能满足大家的期待——

《破冰行动》

虽然本剧刚开播不久,但光看这卡司,小十君就想提前说一句,稳了。

为什么?

编剧陈育新,刑侦题材领域的专家,《湄公河大案》《征服》就是他的金字招牌。

导演傅东育,曾执导过《生死卧底》《国门英雄》的他,对拿捏缉毒警匪剧的火候自然是轻车熟路。

演员阵容则一如既往地选用了老戏骨加小鲜肉的经典搭配:吴刚、任达华、王劲松、黄景瑜。

但光有豪华班底还不够,剧情推进方面也不能太儿戏,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在侮辱观众智商。

同为缉毒题材,又有吴秀波、徐峥、王劲松、侯勇、傅程鹏、刘小锋等一众戏骨加盟,照样烂出境界的《猎毒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猎毒人》豆瓣评分仅有4.5

本剧的剧情冲突和人设建立都很巧妙。

先说正派。

黄景瑜饰演的缉毒干警李飞,正义感爆棚、热血、机警、英勇,是这场缉毒行动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剧里只用两场戏,就针对其性格特点进行了一次充分的特写。

一、雨夜对峙

这也是目前为止我最满意的一场戏。

故事开始就直接切入正题,李飞不顾上级安排,擅自带着几位同事闯入村中,开展了一次抓捕行动。

紧接着就是李飞在雨中奔逃,被上百名群情激愤的塔寨村村民包围。

故事发生的时机十分取巧。

昏暗的灯光、众人脸上的阴影,雨水混合着汗水,共同营造出一种潮湿、黏腻、压抑的氛围。

同时借着夜色和瓢泼大雨的掩映,所有人物的神情都多了几分遐想空间。

这场雨中对峙戏让各怀鬼胎的塔寨村众角色有了一次集体露面的机会,也顺道展现了村中的各派势力。

比如,是淋雨还是有手下负责撑伞,是附和还是主动开口,是给其他人使眼色还是听命,体现的都是各个角色在村中的地位。

说回李飞。

这场戏体现出他年轻气盛、冲动热血、大胆无畏的一面。

他贸然以一个闯入者的身份,进入塔寨村,成功逮捕毒贩林胜文,从而缓缓揭开了这起骇世惊俗罪案的一角。

而这个掌握了诸多内幕又被意外逮捕的毒贩,正是剧情中预设好的“诡雷”,一触即发。

二、警局问询

这是一场纯文戏。

李飞把林胜文拷回警局之后,连夜展开了一次问询,毒贩先是否认贩毒的事实,再是试图激怒和嘲讽李飞。

这段对话很短,信息量却很大——

毒贩对警察的情况了如指掌;巨大的金钱诱惑早已腐蚀了警局内部,甚至牵扯到高层,所以林胜文自信自己就算被捕,也马上会被保释。

此外,林胜文还无意间透露出警局内有领导以每月300万巨款受贿,而且自己手里还有视频证据。

到底谁是收受300万巨款的警方保护伞?

目前为止,这依然是观剧过程中最受观众瞩目的未解之谜。

这里体现的是李飞谨慎、机敏的一面。

他在套话过程中,先是支开同事,然后假装关掉摄像机。

接着坐到桌上,和毒贩拉近距离,放松对方的警惕,面对嘲讽也不动怒,反而带着笑意回应。

总之,见招拆招。

再说反派。

剧中几位老戏骨的演技都十分出挑,但最惊艳的还是要属王劲松。

当他饰演的塔寨村村支书林耀东,从人群中不急不缓地走出时,其他角色仿佛瞬间沦为陪衬。

即便一言不发,仅仅露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就能感受到这个人物身上散不去的阴鸷和狠厉,配上慢条斯理整理眼镜的动作,兼具儒雅斯文和傲视群雄的气魄。

▲据王劲松本人透露,这个动作是纯粹的临场发挥

林耀东正是塔寨村内宗族势力的主心骨。

明明情势紧急,警察找上门来要带走林胜文,村民和李飞等人争执不下,等他一开口,现场鸦雀无声。

首次登场也只说了三句话“麻烦您让他出来,我保证他不跑。”“是吗?”“给警察同志让路。”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狠话不多”。

之后,诡雷开始引爆。

一连串变故发生:果真被保释出警局的林胜文却突然“自杀”,李飞意识到警局有内鬼,接着就在营救好兄弟宋扬的过程中遭遇伏击,被毒贩打晕。

醒来后,他发现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自己:击杀宋扬的枪、毒贩捏造的交易、家中搜出的大量现金。

如果被警方逮捕归案,他将面临审讯,而且很难保证自己的安全,为了查明真相,他只好“畏罪潜逃”。

塔寨村内毒贩和警方的博弈是本剧的主线,而在支线上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香港毒品买家赵嘉良(任达华饰)。

虽然目前戏份不多,但他每次出场总能带给人一种压迫感,妥妥的黑帮大佬气质。

由他牵扯出的警局高层,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吴刚饰)。

表面上,他德高望重,是受人敬仰的资深缉毒警察,还是不少警员入行时的偶像。

实际上,他却和赵嘉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仅在一次抓捕赵嘉良的特别行动中力排众议,选择放弃抓捕。

更是在被上级指派逮捕李飞的过程中,偷偷向赵嘉良求助,要求他派人保护养子李飞。

有趣的是,两人的人设都是本剧中最有港剧风味的。

同样是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触碰法律的灰色地带,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

总的来说,就是亦正亦邪。

至此,剧情冲突已经刻画的非常清晰。

接下来就看李飞如何逆转危机、洗刷冤屈,然后再以这条剧情线为引,讲述塔寨村内毒贩和警方之间的正邪博弈。

我最期待的不只是看东山市警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拔除这颗“毒瘤”,还有谁才是这场大型狼人杀中的“铁狼”,或者说,警局内到底藏了几匹狼。

一路追下来,《破冰行动》其实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比如前期快速铺垫完剧情和主要人物之后,节奏逐渐放缓。

最明显的就是,开始依靠回忆杀推动情节发展。

无论是马云波回忆当年救李飞的情景,还是李飞在审讯时回忆和李维民之间的对话,实际上都可以一笔带过。

▲突如其来的回忆杀

以及剧中时不时就把东山市的毒品情况汇报、上层机关问询过程、各部门联合磋商过程全都事无巨细地呈现出来。

这固然符合办案流程,只是难免会给人一种在看新闻联播的感觉,同时也影响了剧情的连贯性。

而悬疑犯罪剧最重要的就是剧情和节奏,一旦拖沓,观众就容易看走神。

不仅如此,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欠缺火候,部分正面角色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有脸谱化的趋势。

以至于反派角色显得有血有肉,更吸引观众。

于是大家纷纷在“林耀东”的微博底下留言“你这个大坏蛋!”“你这个糟老头坏得很。”“被老师的眼神吓到了。”

王劲松本人也表示“受宠若惊”,立马发微博甩锅“都是林耀东的锅,我不背,也背不动。”

足以见得,这个幕后boss的戏已经盖过其他伟光正的角色了。

但说了这么多,正是因为难得有一部豆瓣8.5的高分刑侦剧,观众对它的期待够高,才会有“挑刺”的兴致。

▲王老师还是很nice的

我们平时见惯了“大尺度”与"HBO“美剧”“日剧”的绑定套餐,但大家心知肚明,这个词一般不会有机会和国产剧配对。

《破冰行动》是个例外。

正如本剧的定位:真实大案国情剧。

因为真实,所以才有突破尺度极限的可能。

真实亦是本剧引以为傲的底色,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剧情真实。

剧集改编自2013年轰动全国的“广东雷霆扫毒案”,剧中角色、地点、情节,在现实中都有迹可循。

比如东山市对应陆丰市、塔寨村对应的是博社村、林家指的是蔡家。

现实中的林耀东(即博社村村支书蔡东家)被称作“冰毒教父”,比“绝命毒师”更胜一筹。

▲现实中的蔡东家

蔡东家被依法判处死刑时,各大媒体曾经复盘过这起案件,给小十君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说,现实远比普通电视剧更震撼人心。

广东陆丰,这一片区域涉毒问题由来已久,因此被赋予了响当当的名号:广东金三角。

这其中又以博社村最为特殊。

“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这句顺口溜形容的正是这座“中国制毒第一村”,其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现实中的博社村俯瞰图

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广东的宗族观念很强。

因此博社村内制贩毒品大多以家庭为核心,在相同利益和宗族意识的双重捆绑下,一旦沾染上,就很难置身事外。

而且与一般的贩毒散户不同,博社村民的武装力量也很到位:军用手雷、炸药、仿AK47手枪,这些都是警方在行动中搜出的罪证。

制贩毒品的兴起甚至使得博社村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一片“废土”。

村中以制毒业为核心,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地下产业链。

代价就是产业生态链彻底畸形,明明是海岸城市,渔业、旅游业却一蹶不振,种植业和养殖业也一并瘫痪。

自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中四处弥漫的只剩古怪的化学品气息和金钱腐蚀人心时散发出的腥臭。

▲剧中的塔寨村俯瞰图

自古常说邪不压正,但还有一句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毒贩和缉毒警察间的正邪博弈也充满了艰难险阻,与之形成对应的是剧名中的“破冰”二字。

表面看是指冰毒,实则是指笼罩在塔寨村顶部的冰层,或者说,保护层。

保护层又分为内外两层,既有村支书林耀东负责给塔寨村内猖獗的贩毒势力提供庇护,又有警方保护伞负责给毒贩泄漏风声、开脱罪名。

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武装力量强悍、制毒产业根深蒂固、警方保护伞众多,这些因素都使得博社村的“毒情”愈发严重。

可以说,笼罩在汕尾市的,是一张足以遮天蔽日的暗网。

破案初期确实就像剧中所呈现的那般步步艰难:好不容易人赃并获,物证却被村民毁了;抓到毒贩,还得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光明正大地走出警局。

甚至还有报案人失踪坠海、线人牺牲等等。

为了破局,警方最后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二、格局与细节的真实。

“雷霆扫毒行动”最终收网时,广东警方动用的警力甚至还创下了多个全国之最,其中就包括一次调警涉及单位和警种创全国之最,一次性出警数之最。

具体到现场,不仅调度了3000余名干警,还有直升机、边防快艇,实现了一次海陆空立体合围。

堪称天罗地网。

要想还原这样的大场面,绝非易事。

幸好,因为禁毒题材的特殊性,该剧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省公安厅的鼎力支持。

据透露,在千人抓捕行动中,不光直升机、巡逻艇都是货真价实的警用设备,警力也都是真实的缉毒警察。

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从曝光的花絮来看,担得起“生猛”二字。

《破冰行动》同样讲究格局与细节并重。

根据一位基层缉毒民警整理出的线索来看,剧中小到桌上不起眼的摆设和文件和人物仪容着装,大到场景布置、建筑物,都做到了最大程度贴合现实。

▲图源来自微博用户:比你帅的人

三、人性的真实

贫穷不代表罪恶,但可以滋生罪恶。

就像博社村村民们为什么要贩毒?

主要是因为穷,因为制毒收益高、利润多。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

而制毒业,正是这句话的绝佳注脚。

林胜文只是这条利益链上不起眼的一环,但他却能随口开出八十万价码贿赂警察、给情妇花六十万买房、一个月还给两万零花钱,出手极其阔绰。

反观缉毒警察。

一个月只有三千块不到的工资,低的可怜。

有的警察为什么会堕落?

也是因为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

当李飞目睹宋扬被毒贩林胜文奚落,自己又被对方开出八十万巨款贿赂时,他没有摆出大义凌然、伟光正的面孔,只是用无奈的语气说“我就挣那点死工资。”

毕竟日子苦不苦自己心里有数,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动摇。

这份真实让人感动,也让人心安。

无论是缉毒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工资水平低,甚至是公权力沦为罪恶势力保护伞这样略显尖锐的话题,剧中都没有回避。

这就成功做到了让敏感话题不再敏感。

也正是真实要案和人性拷问的结合,才让《破冰行动》在一众罪案悬疑剧中成功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缉毒警察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他们中的许多人是靠着智慧和勇气游走在生死的边缘。

甚至直到牺牲,对他们的保密工作也始终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他们的墓碑上不能刻真名,表彰荣誉时的照片要马赛克。

他们终其一生,都是无名英雄。

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李飞这样,拥有可贵人性、崇高精神、坚定意志的缉毒英雄,才换来如今社会的安宁。

▲黄景瑜在访谈中提到缉毒警察工作的危险性

就像荣格在《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中曾写的那样,“让一个人面对自身的阴暗就等于向他展示自身光明的一面。有过几番站在两者对立之间做出抉择的体验之后,人就开始理解自身的意义。”

敢于展现塔寨村这个混乱庞杂的罪恶温床,敢于剖析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试着在黑暗中审视自我,才会对善恶边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明白我们的岁月静好,来之不易。

- END -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