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涤新资本论
近日,奈飞(Netflix)出品的动画剧《爱,死亡和机器人》,刷屏网络,好评如潮。而另一边,奈飞曾经的最强对手——百视达(Blockbuster),却快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巅峰时期,百视达拥有9000家门店,而如今,仅剩下1家。那么,百视达是做什么的?它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百视达是做什么的?
百视达是一家美国家庭影视娱乐供应商,以出租影片录像起家。
1985年,第一家百视达店面在得克萨斯州开业。那时候电视节目很少,网络也不发达,除了去影院,人们没有更多的渠道去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百视达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一痛点,影片租赁形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而且租赁价格也不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百视达的商业模式一开始非常具有吸引力。百视达凭借自身巨大的议价能力,以极低的价格,从电影制作公司那里购买最新发行的电影录像带。百视达只需要支付2美元的复制费用,再加上几美元的其他费用,总成本大约只有6-7美元,无需再像其他租赁公司那样支付65美元的版权费。
作为回报,百视达将租赁收益的40%分给电影制作公司。电影制作公司为了票房,一般不会将最近的电影录像带发行给其他租赁公司,使得百视达成为除影院外,消费者唯一能够获得最新电影的渠道。
由此,百视达获得了快速发展,很快,它从一个租赁小商店,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影租赁公司。1999年,百视达成功上市。
百视达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末路的?
01 轻视对手
百视达的商业模式,有个缺陷。消费者如果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影碟,就得缴纳“逾期费”,单这笔收入,占百视达总收入的10%以上。
1997年,百视达的死对头奈飞成立了,主打网上订碟、线下邮寄的商业模式,并且不收逾期费。
然而,百视达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因为初期的奈飞混得实在太惨了。为了吸引用户,奈飞发放了许多优惠券,但用户用完后,基本不会再光顾,钱都白烧了,再加上库存、邮寄等成本,1998年,奈飞就亏了1100万美元。2000年,奈飞亏损5740万美元,难以为继。
无奈之下,奈飞创始人决定找百视达结盟,建议百视达用5000万美元收购奈飞,奈飞帮助百视达打理线上业务。
百视达那边,压根就不考虑,他们既看不上奈飞(体量太小),也看不起线上租片市场。
02 内部受阻
看不起奈飞的百视达,两年后就改变了想法。
2003年初,奈飞宣布达到百万订阅用户,此时,百视达的CEO安提奥科开始关注线上租借。
但来自百视达内部的阻力很大,2003年底,百视达的“门店还是线上”的路线之争愈演愈烈。
原本,背靠百视达强大的资源、片源和顾客群,百视达的线上业务,是要一飞冲天的。但是,百视达线上业务不仅无法享用百视达的既有资源,还受到内部反对派的处处阻挠,比如:百视达门店所有的顾客名单,均不开放给线上部门使用;百视达线上与雅虎、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也遭到极力阻挠。
03 人事动荡
被反对派一通搅和,百视达线上发展缓慢,到2005年底,才有100万用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用户抛弃门店,百视达亏损严重,爆发财务危机。而奈飞那边,订阅用户已达420万,形势一片大好。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百视达内部达成统一,给予了安提奥科足够的空间和权限去放手改革。安提奥科先是削减业务、裁员,然后取消逾期费。顾客开始回流,门店价值得到一定提升。
2006年底,百视达打通线上线下,推出“全方位租片方案”,让顾客可以自由选择是在门店还是线上租片,结果一举成功。百视达的门店人数猛增,线上用户飙升,推出后6周,就多了75万!
但是,好景不长,百视达又一次作死了——它把改革功臣给罢免了。2007年3月,百视达宣布:安提奥科被罢免。
罢免的原因,第一、安提奥科的改革,尽管让线上线下的顾客量大幅提升,但成本很大,造成公司经营困难;第二、安提奥科完成了任务,索要760万美元奖金,董事会认为太多,只肯给560万,谈崩了。
紧接着,百视达找来了7-11的前CEO凯斯,由他接替安提奥科。凯斯也不含糊,把7-11那套照搬了过来,主打线下、放弃线上,错误的战略使百视达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凄凉的结局
2009年,百视达开始关店,一年时间关闭了1800家门店,并且撤出了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市场。
即便如此,百视达公司在2009年仍然面临严重的财务亏损,其股价从2002年的每股30美元跌到了2010年的每股41美分。
同时,百视达面对高达8.5亿美元的债务,最终在2010年,宣布破产,一代巨头就此落幕了。
得益于大环境,一个企业成功往往很容易,但想要长久的成功,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百视达的成功得益于电视频道匮乏、网络不发达,而当电视频道增加、互联网兴起之后,百视达遭到了很大的冲击,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
然而,百视达思维固化导致其转型迟缓,再加上内部分裂,最终迎接它的只能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