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买正品退假鞋遭逮捕,耐克的球鞋电商生意有“bug”

尽管数字化直营业务正在驱动耐克全球扩张,但其电商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罗盈盈

在品牌官网购买正品球鞋,然后利用无理由退货条款寄回假货,潘某三人希望借此大赚一笔。

好在,这些不法行为已经被戳破——最近,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的公开信息显示,三人以假货代替正品诈骗退款费用的行为,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批准逮捕。

据耐克公司的报案资料,2018年8月底,耐克发现,一位潘姓客户频繁在官方直营平台下单购买运动鞋,但随即以无理由退货将购买的鞋子全部退回,“我们觉得订单可疑,找供货商进行鉴定,发现退回货品均为仿品。”

经警方调查发现,潘某等人总共退回假冒运动鞋百余双,涉案金额达10余万元。其中,最高纪录是一次性退货60双高仿鞋,以假货代替正品来诈骗退款,再将真鞋卖出赚取差价。

耐克无理由退货条款

潘某已经在家中被警方抓获,后者很快交代了自己利用退货行骗的做法。

据金羊网报道,最早在2018年2月,潘某在耐克官网购买一双售价为1599元的Air Jordan 11篮球鞋。随后,他找到一家卖耐克高仿鞋的微商,以640元的价格入手仿鞋,并将鞋子退回耐克平台,顺利获得全额退款。

“我之后就想到,可以利用这个漏洞,在市场上买一些高仿品,把真货调包,”潘某交代称。

首次轻易得手之后,潘某等人变本加厉,多次退回高仿品。他甚至一次性以假换真60余双鞋,单次涉案金额高达8万余元。

潘某的同伙蒋某则供述,从2018年8月起,发现潘某变得出手阔绰之后意识到有利可图,自己便加入到对方的行骗生意当中。

对此,案件检察官表示,“无理由退换”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他提醒商家遇到退换货情况时提高警惕,防止收到假货。

近年,耐克一直在数字平台加快布局直营业务(DTC,Direct to Consumer)。

从2015年开始,耐克将直营渠道作为一个公司战略提出。此后,耐克的直营销售比例不断上升,2016财年的占比约为26%,2018财年提升至约30%。

在中国市场,阿里巴巴和耐克的合作开始得较早。2018年,阿里巴巴CEO张勇还被邀请至耐克俄勒冈总部,交流新零售布局经验。

目前,包括耐克官网、天猫旗舰店和微信小程序商城等中国电商平台,均由耐克公司自行运营。美国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数字化投入得到回报——最新财报显示,大中华营收已经连续19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零售环境正在发生变革,消费者想要更有新意的概念、更有创意的产品、更加快捷的配送、更具个性化的体验,这是所有人的机会,那些平庸的零售将会被淘汰,”前耐克品牌总裁特雷沃尔·爱德华兹曾提及DTC布局。

2017年在北美,耐克围绕直营战略宣布一系列措施,包括与亚马逊合作、发力自家网上商城、关闭业绩不良的经销商渠道。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耐克一改多年来对待电商平台的硬朗态度,宣布在亚马逊上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耐克全球营收同比增长7%至96.1亿美元。其中,北美本土增7%至38.1亿美元,大中华涨19%至15.9亿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增6%至24.4亿美元,亚太和拉美地区实现3%的增速,销售额达13.1亿美元。

耐克首席财务官安迪·坎皮恩(Andy Campion)在公开声明中指出,在直面消费者计划的带动下,DTC业务利润率提升,因此推动所有四个区域市场都实现明显的增长。

不过,现在看来,虽然数字化直营业务正在驱动耐克全球扩张,但其电商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若非潘某等人的退货数量庞大引起怀疑,耐克未必会发现回收货品为假鞋,这显然是一个低级漏洞。与此同时,假货有没有当真品再次出售,同样是一个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规模巨大的高仿鞋产业,正在为潘某等人的行骗行为提供“帮助”。

Highsnobiety的最新行业报告显示,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达60亿美元。其中,球鞋转售网站StockX称中国市场规模已突破10亿美元。不久前,国内球鞋交易平台独角兽“毒”完成A+轮融资,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

近年来,在Air Jordan等经典产品的推动下,中国球鞋市场需求持续高涨,高利润的天价球鞋催生一笔大生意,高仿鞋产业应运而生。潘某在供述时提到,“鞋子细节修改得很完美,像真的一样。”

2018年8月,美国警方曾查获一起重大的假冒Jordan球鞋案,相关组织从中国进口一批假货到美国,两年里运送多达42个装有假鞋的集装箱。截至查获,这一组织贩卖价值超过7000万美元的假鞋,约合人民币4.7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