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商韬略 张凌云
曾经千亿市值的大白马,百亿货币资金凭空消失,问题到底出在哪?
1
今年以来,康得新很忙,忙着颠覆股民三观。
1月,就爆出了2019年债市第一个雷。
明明2018年末的账面上还躺着153.16亿元货币资金,还有42亿多的可出售金融资产,却拿不出15亿来还融资债券。
康得新随后承认,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到底是什么样的难言之隐,让康得新宁愿违约也不出钱?
当时便有媒体质疑这150多亿元货币资金是造假数字,或者已被挪作他用,才会出现看上去有钱却拿不出钱的奇葩局面。
从常理来看,上市公司比较容易在并购商誉、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上动动手脚,但很少拿货币资金造假,因为这笔钱是存在银行里的,几乎没有操作空间。
但很快,康得新就刷新了这一认知——122亿元的巨款存在银行里,也可以说没就没!
4月30日,康得新发布了2018年年报。年报称,账面货币资金153.16亿元,其中122.1亿元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
没想到,北京银行口头回复说,该账户“可用余额为零”。
比起15亿元的还不起债,人们更关心120亿元的凭空消失。要知道,康得新如今的总市值也就144亿元。如此戏剧化的反转,让康得新的财务问题成了众矢之的。
年报发布的同一天,康得新便收到了深交所的“退市风险警示”,当天停牌一天,股票简称由“ST康得新”变更为“*ST康得”。
5月8日,康得新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表示这是大股东康得投资集团(持股24%)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签署了《现金管理合作协议》,*ST康得作为子公司,其存款会集中到母公司康得集团的账户上。
也就是说,*ST康得确实有122亿元在账,但钱已经被划到康得集团的账上,实际余额才会显示为零。
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震惊业界!
要知道,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构建资金池产品时,上市公司要与控股股东隔离开来,以免发生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
虽然还未坐实财务造假,但康得新此举,为控股股东挪用上市资金大开方便之门,给资本市场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退市,或是对股民最好的交代。
2
康得新2010年登陆A股,一直是新材料领域最被看好的潜力股之一。奔驰、宝马、苹果、三星、茅台、五粮液、Gucci、CHANEL等顶级大牌都是它的客户。
凭借自主研发技术,康得新仅用了3年时间,就从盘踞20年的美国3M公司手中夺下了中国汽车窗膜市场,实现进口替代,2017年康得新在中国市场份额已近四分之一。
康得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3M”。
预涂膜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康德新认为市场空间太小,上市后便开始发展光学膜。
2011年8月开始投产我国最早的光学膜示范线,2013年投产2亿平米的光学膜生产基地。钟玉称,康得新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膜企业。
2017年年报显示,光学膜营收98.3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83.39%,已成为康得新最挣钱的产品。
钟玉曾用“奇迹”二字来形容康得新光学膜从无到有、一鸣惊人的战绩。
或许是预涂膜和光学膜的成功,让康得新对进军碳纤维也信心满满。
中国碳纤维的技术研发相对落后,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康得新的加入,被媒体寄予厚望,认为它将引领中国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崛起。有券商认为,康得新在碳纤维的率先布局,有望再造一个“康得新”,届时康得新冲击3000亿市值的梦想将触手可及。
高涨的舆论呼声中,2017年康得新的股价也上扬至历史最高点,总市值将近1000亿元,涨幅近30%。
于是,在盲目自信中,钟玉带领康得新,进行了一场500亿元的世纪大豪赌。
2017年11月,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与荣成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康得碳谷科技项目,总投资500亿元,预计2023年投产、年产6.6万吨碳纤维、年销售收入高达1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纤维产业基地。
届时,又一个属于中国、属于康得新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
然而,这次,康得新没有等到奇迹,却等来了陨落。
3
康得新在2017年有多辉煌,在2018年就有多灰暗。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康得新累计停牌天数超过150次,并经历多次跌停,甚至一度跌破4元。如今市值缩水近九成。
有人归因为去年整体经济下行,宏观经济环境恶化,金融加速去杠杆,银行不再大量输血,康得新未能幸免,资金链紧张,股价闪崩。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问题出在康得新内部。
在康得碳谷项目中,康得新和荣成国资各出资20亿,康得集团出资90亿。
那么,问题来了,康得集团拿得出90亿吗?
2018年5月,康得新曾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透露,其20亿增资款已到位,荣成国资20亿元也已到位,唯独大股东康得集团仅到位2亿元。
此函表示,康得集团总资产为175.58亿,净资产25.37,利润总额仅为1.08亿,对应资产负债率高达85.56%。
实际上,母公司康得集团一直在靠康得新输血。
从2016年至今,康得集团累计质押了其持有的99%的康得新股票。仅2018年一年就有8次质押,累计质押总市值15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按照40%的质押率来算,康得集团累计通过股票质押获得的贷款超过60亿。
也就是说,康得集团并没有钱,却要玩这场百亿级的吸金游戏。
此时,康得碳谷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核心设备合同已签订完毕”。盛名当前,康得集团和康得新都骑虎难下。
因此业内人士猜测,康得集团与北京银行签署协议,暗度陈仓康得新122亿元,就是为了缓解碳纤维带来的资金困局。
在这场盲目豪赌中,没有赢家。
太阳底下无新事,想靠资本赌博的从来不止康得新一家。远有当年被刘姝威锤爆的“中国股市神话”蓝田,近有300亿资金“消失”的康美药业。
康得新可叹可怜之处在于,它的成功并非完全由泡沫堆成,原本有实力有机会一步步成长为像华为一样的民族振兴代表。
然而,止不住对资本与名利的贪婪,活生生地将一手好牌打烂了。
参考资料:
《深交所问122亿去哪?康得新说存银行、银行说余额为0》新浪财经
《钟玉的产业大冒险》疯言潮语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