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感”还是“正剧范”?国产影视剧的起名“玄学”

影视剧名,已经是考量制作用心的赛场。它的背后,暗藏着风险与机会。

《筑梦情缘》原名《巨匠》

文:晚舟

影视剧的起名成了玄学,杨幂与霍建华的《筑梦奇缘》5月6日刚刚播出,这个被观众戏称“自带阿宝色滤镜”的名字就经历了一番争论。粉丝在微博上感叹“还不如之前的《巨匠》大气有正剧感。 ”

微博粉丝发言

无独有偶,四月悬疑推理剧冒头扎堆的同时,剧名也纷纷撞车:《绅探》与《铁探》这两“傻傻分不清”。前有《招摇》和《扶摇》如双生姐妹的剧名,后脚广电总局3月又公布了一批改名电视剧名单,其中《白发王妃》更名《白发》又引发了一波热议。改名、撞车……小小的剧名,却能引发持续许久的讨论热度。

事实上,影视剧改剧名不算罕见。在某种意义上,剧名之于影视剧,是脸面,也是窗口。它浓缩了整部剧的内容剧情,也能折射剧集的气质类型。同时,一个好的剧名也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引发观看兴趣。不过纵观市面上待播以及正在播出的影视剧,较之从前平实直接的剧名,现下许多剧名越来越长,追求唯美飘渺感的同时也多少显得不知所谓。

剧名成了另一个赛场,因为过分追求唯美诗意而“失手”的影视剧也不在少数。如《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这部改编小说的IP剧,非常诚实的照搬了小说原名,也就造成了第一次接触该剧的观众完全不解其意,前期关注度较低的情形。后来还是靠着过硬的剧情与画面,挽回了收视与口碑,也因此被剧粉调侃“被剧名耽误的好剧”。

在剧名越发五花八门的当下,追求成为“不一样的风景”是许多影视剧的常规操作,但起剧名并不容易。更改剧名也好,有意“撞车”也罢,小小的影视剧名背后折射的是政策的趋势、市场的偏好与观众审美的变迁。影视剧名,已经是考量制作用心的赛场。它的背后,暗藏着风险与机会。

剧名花样多

虽然行业进入寒冬,但影视剧目数量依然庞大,剧名方面看上去花样也颇多。无论是优爱腾三大平台还是五大电视台,片名字数从几个字到十几个字,一眼望去百花齐放,不过似乎每个类型的“花”都大同小异。

据骨朵总结这些片名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化用诗词句及文言文,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寂寞空庭春欲晚》;二则走文艺清新路线,如《那片星空那片海》、《温暖的弦》;三是独具“网感”,网络用语特色浓郁,如《龙日一,你死定了》、《不过是分手》等等。

结合近几年各个类型剧中的代表作,统计发现类型剧当中,以青春剧和古装剧方式较为多元。只是看似多元的外表,似乎也并不能隐藏趋于单一的内核。以2017年为界,呈现出阶段性命名趋向。2012-2017年国产电视剧片名中的高频关键词是“传奇”“幸福”“青春”“爱情”和“英雄”,而近两年,国产剧命名格局开始缩紧,明显朝着“小而美”的方向走。关键词“英雄”减少、整个风格趋向更加正能量,青春剧开始广泛小字打头,呈现甜宠风格,职场奋斗剧要么小言化要么照搬国外剧名,主打正能量。

总的来说,国产剧命名呈现“网感”与“正剧范”泾渭分明的两端。以青春剧为代表的剧作类型,直白口语化,从片名即可窥见人物关系、故事走向、甜虐等级;以古装剧为主的诗化泛滥,片名与内容大多无甚关系,只求诗意,不求深意。不管两端如何背向而行,实际上都发源于“简单粗暴”的国产剧命名,两端之间则“撞名”现象频发,同质化严重。

深究背后的原因,为吸引观众眼球是一部分,另外则是受到了网络IP文改编影视剧的影响。这批发源于网络,带有强烈8090后风格的作品在改编成影视剧之后,为了保证其IP效果,大部分剧名直接沿用了其小说名称,诸如《微微一笑很倾城》、《龙日一你死定了》等等,这些作品本身就带有网络文学诞生初期追求“眼球效应”的特点,因此同一类型的作品在风格上就会显得“千篇一律”。

值得注意的是,2017是爆款网剧的井喷期,其中又以青春剧和悬疑剧为盛,之后青春剧数量暴增。不过青春剧在内容层面始终围绕在同学间的爱恨情仇,各方因素交织下片名的发挥空间不断被压缩。

几乎所有片名围绕“青春”“时光”“爱”等关键字眼造短句,近两年青春剧片名一览表俨然大型造情话现场。起剧名有了固定公式,关键词可供选择的不多,排列组合出来的片名也就很难丰富起来。类型剧数量如此多,而片方只能在有限的模版中适当增减替换文字,频频“撞名”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背后根源也正是同质化的剧情与题材。

 起名套路化

当然,跟风也会制造一大批诸如XX传、XX者的浪潮。不得不承认,《甄嬛传》是国产剧剧名美学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后来者展现了大女主戏的巅峰,也催生了许多类似的剧名。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国产剧不得不重新改名。迪丽热巴主演的《丽姬传》在开播前突然改为《秦时丽人明月心》正是为了从一堆“XX传”中突围出来。

与《甄嬛传》同命运的《伪装者》则在近代革命战争题材里掀起“XX者”的旋风。这部剧片名的诞生十分有趣,它的原著小说为《谍战上海滩》,并不抓人眼球。而改良后的“伪装者”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文本形象重塑。但由于这股XX者浪潮实在过于泛滥,由陈坤主演本名为《脱身者》不得不脱掉“者”,改名《脱身》来和这股“时尚”分道扬镳。

而“同人压死官方”的情况也出现在了谍战剧《天衣无缝》上面。这部剧改编自张勇的小说《贵婉日记》,张勇正是《伪装者》的原著作者。为了实现“品牌化管理”,最初的剧名定下为《猎谍者》,最终在一大批“XX者”跟风之下,《猎谍者》不得不选择一个更具辨识度的剧名——《天衣无缝》。

某一部剧火热之后,市面上跟风出现一大批类似剧名,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导演或者影视公司身上也并不少见。《延禧攻略》火了之后,于正顺势将《驯夫记》改为《盛唐攻略》,但其实两部剧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联系。张震、倪妮新剧《宸汐缘》更名为《三生三世宸汐缘》,而真正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构成关联续集的是《三生三世枕上书》。《宸汐缘》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唯一的共同点只是同一个导演与出品方。

从把八竿子打不着的《驯夫记》改为《盛唐攻略》,再到《宸汐缘》改为《三生三世宸汐缘》,这类“改剧名”的操作被视为“品牌化管理”,一般是为了沿袭前作的热度与知名度。

改名求生欲

但不是所有的改名都是为了迎合市场或者观众,在最近热播剧改名浪潮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满满的“求生欲”。事实上,纵观近三年50部更换过剧名的剧集,同时考虑到每年各家卫视黄金档最多只能“消化”110集古装剧配额的规定,统计发现50个改名剧样本中就有12部古装剧,占了24%,这也证明古装剧这类型剧确是改名重灾区。在限古令的传言下,制作公司必须在每个环节都小心翼翼,首当其冲的就是剧名。

而一直以来关于“宫斗/权谋”题材古装剧播出受限的传言就没消散过。就在不久前,《独孤皇后》《东宫》两部古装剧分别在网络播出之后又相继下架。虽然主管部门从未发明文限制某类剧的播出,但两部宫廷剧的下架处理也足够引起制作公司的高度注意。为了能够顺利播出,从剧名上“去宫斗化”也是一种努力和姿态。

随着大环境的调整,古装剧的剧名在风格上都比较庄严大气,虽然大多改编自网络IP,也要追求一种“正剧范”。这其中典型的代表是《江山故人》和《天盛长歌》。这两部剧的名字一波三折,除了“正剧范”,之前因为演员的原因也对原著小说名称有过调整。

《凰权》本是一部大女主IP,因陈坤加入改名《凰权·弈天下》;《江山故人》改编自小说《帝王业》,章子怡加盟之后改为《帝凰业》。《凰权·弈天下》和《帝凰业》的改名调整了两部剧女频、男频的偏向,《天盛长歌》和《江山故人》的更名则和主管部门对于玄幻、架空题材的调控密切相关。

事实上,自从去年广电总局先后颁布了多条政策,对于电视剧内容导向、演员薪酬配比、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审查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监管,再加上各种“限令”以及对于国家“重大宣传期”的高度重视,导致目前的电视剧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的趋势来看,宫斗、权谋、黑社会、封建迷信等一系列剧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压制,现实主义题材出现明显升温,宣扬正能量以及创新是市场与政策都想要看见的场景。影视剧改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只有在内容题材上的把控做到了一流,好的剧名才能打得出响亮的名头。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