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家鲁:自然流淌的幽默和温情骗不了人

来创投,找好项目不如找好人才。

张家鲁

影视行业外,绝大多数人可能没有听过张家鲁这个名字,但或多或少都看过他的作品。从《天下无贼》、《梅兰芳》、《风声》,到“狄仁杰”系列、《寻龙诀》这样的古装魔幻大片,都是他的编剧代表作。

2019年,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发布了创投会评委名单,张家鲁首次担任该影展创投单元评委。或许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当中,张家鲁的名字始终跟商业大片捆绑在一起,而FIRST青年影展,又是鼓励青年创作者去表达自己、勇敢尝试多元化的平台,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不过张家鲁认为,他虽然在从事编剧行业后,大多参与主创的项目都是类型化的商业大片,但他也“是文艺青年出身,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都是看艺术电影的”,认为自己处于艺术片和商业大片都能欣赏的中间领域,“怎么样好像我也能看到一些好处”。

更加关键的是,今年FIRST青年影展也首次提出了“电影市场体系”的概念,“涵盖创投会、产业放映、论坛、工作坊等在内,为节展、作者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填充上一块重要的空缺版图”,还将首次专门设立电影市场颁奖典礼,不仅拥有多个现金奖励,也会提供不少非现金的发行、制作、设备相关的服务奖励。

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创投会评委

优秀的电影人,如何在保持自身表达的基础上,与产业进行更好的连接,是今年FIRST青年影展希望做到的。创投环节的阐述形式也得到改良,让创作者与产业形成对话,“有控制地让市场端的意见进来。”除张家鲁之外,此次创投单元的评委还有曾国祥和宋佳,也能看出FIRST青年影展组委会的意图。

在此次担任FIRST青年影展创投单元评委之前,张家鲁在近两年有着丰富的创投评审经验,在国内多个电影节里都担任过创投单元评委。他认为这是接触青年电影人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跳出自己熟悉的经验领域,看到新一代创作者们在思考什么、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刺激。”这与中国电影市场的极速变化密不可分,张家鲁希望在接近年轻创作者的同时,找到更多与当代年轻观众对话的方式。

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五四发布会”现场

不过他也能看到不少青年创作者在进行前两部电影创作时的同质化,比如有许多人都会选择自己儿时的家乡作为故事背景,“譬如说个人成长的项目,这方面的故事真的挺多的。因为每个人成长环境不一样,面对这样的状态,家庭成员也不一样,故事会千奇百怪”。另外一类,则是充满了乡土气息的探案悬疑类型,“因为发生在老家,他写侦探过程时,可能会有个神人,叔叔或者什么工人、农民,显得特别土,又特别酷。我们那时候就开玩笑说,真的有个类型叫土酷侦探。”

虽然目前电影行业整体发展放缓,开机项目减少,好项目更显稀缺,但张家鲁认为也不要抱太大能够在创投直接找到爆款项目的希望,“但当我们要讲一个类型化的故事的时候,需要的技巧(更多),各方面的结构怎么更讲究。一个年轻的创作者,去操作这些元素的时候,会比较辛苦,他可能需要想好多办法,或者导师去帮助他。”

在他看来,与其试图寻找爆款项目,不如寻找可能打造更好作品的人才。“如果想在创投会上发现未来可能成为爆款、票房很好的市场类的项目太难了,应该说更重要的是看到人才。不管编剧还是导演,他的作品里可能有一些类型的可能性。(这个类型)成立需要一定的技巧积累,如果有成立的可能性,我们(评委)就有机会帮他把这个东西留住。未来我们会让他尝试更类型化的、成本更高的项目操作。”

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五四发布会”现场的张家鲁​

界面娱乐对话张家鲁:

界面娱乐:在此次担任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创投单元评委之前,你在国内另外几大电影节都担任过创投评审,这次来到FIRST,希望能够看到并选出怎样不同的作品?

张家鲁:这几年(担任创投评审)一直没有断过,简单讲,就是想多跟年轻的创作人、电影人去接触,导演或者是编剧。对我来说,自己也在做电影这条路上,老感觉隔一段时间就有被消耗的感觉,因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累计,有时候反而是一种限制。今天我跟年轻电影人接触,不管是在台北、上海、北京,都会觉得有意思,原来新的时代他们是这么想事情的,是这么看这个世界的,是这么去体验他们的人生的。可能经验有限,但他们看世界的角度真的跟我们不太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可以学习到很多。

界面娱乐:陈国富导演去年担任了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评委会主席,他回来后有跟你聊对FIRST的感觉吗?你来之前会有怎样的预期?

张家鲁:我们有聊过,但没有聊影展的过程,其实他的感受挺多,只是跟我说了他和娄烨导演聊的东西。我是第一次来参加,可能过两个月就去西宁了,但我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来FIRST影展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特别有活力。我刚刚下车走进会场时就能感受到,像一个Party,能量充沛。其他电影节可能是比较规范化的,很多规矩是积累下来的,我去参加的一个电影节开幕式整个周围是封锁的,还要领证,FIRST影展这边相对放松一些。

界面娱乐:娄烨导演新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你担任的监制。为什么你第一次当监制,就选择娄烨导演进行合作?

张家鲁:我觉得也是机缘,我跟娄烨导演是2013年底金马奖作品展上认识的,我们聊天。他是文艺片大神,但在聊的过程中,发现他对类型电影的认识和喜爱,不亚于我们。我自己也是常看艺术片出身,跟他也聊得来,我就说合作一个项目了,很轻松。当然后来做片子的过程就还是很辛苦的,相信你们也略知一二。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界面娱乐:跟这么多成熟导演合作过,你觉得现在年轻创作者最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张家鲁:譬如说对家庭的观念。原来我们的时代,会对家庭有不同的认识,但都是在一个基础认识之上。但在新的时代,因为他们创作的题材,肯定是跟他们的生命有关的,尤其是第一部、第二部电影,他们对家庭的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可能会用一个很新颖的、意想不到的角度,去看那个事情,而且有些人会加入一些类型元素,去把这个东西剧情化。对我来说,原来他们是这么看世界的,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刺激。

界面娱乐:这几年看了这么多创投作品,从电影专业的角度来说,你认为这一代青年导演拍摄的项目有什么共性?

张家鲁:这么说吧,新生代的这些创投人,他们难免会有同质性。每个电影节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可能FIRST电影展会比较倾向于艺术片和作者表达多一点,然后上海电影节,会发现市场性的东西多一点,北京电影节从开始选择的时候就会请一些从业人员进行筛选,类型的、商业片的东西会更多一点。我也不知道今年看到FIRST电影展的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原来我印象是偏艺术和个人表达的,但我相信也会有一点变化的。

在一些创投项目里,会有一些不能说是类型,是雏形的分类,譬如说个人成长的项目,这方面的故事真的挺多的。因为每个人成长环境不一样,面对这样的状态,家庭成员也不一样,故事会千奇百怪。

比如我有一次印象很深,看那个项目根本没法想象故事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对我们经过编剧训练的创作者来说,故事编写的太奇怪了,但又不能说不是一个故事。等他们汇演的时候,我忍不住问他,怎么想到的,他就说这是我家里的事,我就说行行行(笑)。真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没办法去这样想事情。

因为这些故事都是跟成长经历和老家环境有关,然后他们都会想加入一些类型元素。什么类型元素对他们有吸引力呢?我发现像侦探、悬疑,是这个时代的创作者很喜欢用的一个类型。可能在老家他发现了一个什么状况,一个或大或小的案子。因为发生在老家,他写侦探过程时,可能会有个神人,叔叔或者什么工人、农民,显得特别土,又特别酷。我们那时候就开玩笑说,真的有个类型叫土酷侦探。所以个人成长是个类型,土酷侦探又是一个类型,看创投项目很多,好些都是这样的。

张家鲁编剧的《太极1:从零开始》中,也有明显的混搭元素

界面娱乐:你作为评委和资深从业者,你看到项目后的判断,跟这些项目后来的真实发展差别大吗?

张家鲁:其实应该看这个题材和项目的规格大小,以及跟他表达之间的贴近程度。简单来讲,如果更偏个人表达的,未来的成品跟他(创投时)的剧本呈现差距不会太大,可能就看个人审美的高低了。但有些比较偏类型化的项目和剧本,未来出来的成品会差距比较大。

我实话说,个人表达的作品,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技巧,只要把故事讲好讲清楚,或者是一股劲、一个充沛的情感能冲到底。但当我们要讲一个类型化的故事的时候,需要的技巧(更多),各方面的结构怎么更讲究。一个年轻的创作者,去操作这些元素的时候,会比较辛苦,他可能需要想好多办法,或者导师去帮助他。如果我们看到类型化的项目,反而会比较小心,因为可能剧本阶段就会有比较多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尺度能去丈量。如果是个人表达作品,(形式)是作者说了算,我们说不定还会觉得有意思。

界面娱乐:不同的评审,专业背景也不相同,在评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不同的观点?

张家鲁:还是分不同的类型。更市场化、类型化的剧本,有尺度丈量的时候,可能结构紧一点、节奏快一点这些东西可以讨论,看法会比较近似。但等到个人表达的剧本时,评审之间的意见会明显的不一样,看你喜不喜欢这个题材,他从这个角度说话你接不接受。那个时候评审的审美会出现差异,有些评审就会对特别个人表达的无法接受,可能他们制片人背景比较看市场。我好像一直是在两者之间吧,怎么样好像我也能看到一些好处,可能跟我个人性格有关系。

界面娱乐:我们大多是从商业大片当中认识你的,没想到你对个人表达的艺术片有欣赏的看法。

张家鲁:是这样的,我们做电影,包括你来采访,肯定都是文艺青年出身的(笑)。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都是看艺术电影的。等到后来往上走的时候,当然可能有命运的引导,有些也是生活的需求,就往类型片走。在类型片里想要去做个人表达的东西,但空间真的想对笑了,因为第一要满足尺度跟结构,再来是整个提案大、预算高,各方面需求特别多,投资方的、出品方的、演员的,导演和监制的就不用讲了。当你要去做一个商业大片的时候,钳制是很大的。我们都挺羡慕(做艺术片的),有更大的空间。有时候,我也会经常想出来吐口气,说看看到底现在年轻主创他们在想什么,想体验一下他们怎么去拍电影。回到初心的感觉吧。

张家鲁花了两年时间为《寻龙诀》做编剧

界面娱乐:今年FIRST影展的创投单元和过去有了不少变化,让创作者能够和资方更紧密地进行沟通。你认为对年轻创作者来说,当下的市场环境如何?

张家鲁:我自己是这么看的,如果想在创投会上发现未来可能成为爆款、票房很好的市场类的项目太难了,应该说更重要的是看到人才。我觉得是需要谈的,光看剧本,没有办法决定这个项目到底怎么样,但是看到人,大概七七八八也就知道了,看跟他聊天说话吸不吸引人。可能他语速特别慢但特别吸引人,或者逻辑特别清晰条理分明,或者在讲述项目的过程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幽默感或温情感。这些事骗不了人的。

在这里面,主要是看主创,不管编剧还是导演,他的个人特质,在他的作品里头,可能有一些类型的可能性。比如说那个侦探元素,他抓不抓人,就是透过类型的设置,把老家的故事都给引出来并收紧,不会散漫。(这个类型)成立需要一定的技巧积累,如果有成立的可能性,我们(评委)就有机会帮他把这个东西留住。未来我们会让他尝试更类型化的、成本更高的项目操作。

界面娱乐:你也是工夫影业的创作总监,旗下也有不少年轻创作者。你认为他们签约公司和自己写作品参与创投,哪种方式更适合在当下进行成长?

张家鲁:我觉得可以齐头并进,创投一定要去参加的,因为这里可以让你各方面,不管是创作、表达、跟人相处的社交技巧,都会得到压缩性地密集提升。在创投会是那个,我们碰到一些(创作者),觉得合适的也会进一步接触。

工夫影业打造的首部青年导演作品是肖洋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少年班》

界面娱乐:现在市场环境其实挺糟的,现在青年导演还容易获得好机会吗?你们工夫影业作为制作公司,现在算是正在经历困难时期吗?

张家鲁:我们公司内部也会做青年导演的项目,下个月就要开拍一个签约导演的。我们让他做了一个中体量的电影,是个IP,从公司成立初就买的一个叫《十年女友》的网络小说改编的。

我们目前感觉还OK,还能过得下去(笑)。公司成立7年,跟出品方制作方都累积了一些信赖感。我们的票房可能有高有低,但作品的品质还算拿得出手。至于票房到底会是什么结果,我们只能看拍出来后会怎样,但我们会有品质的保证,投资方有好题材,或者我们有好想法,合作起来还是相对顺畅的。电影这个事情风险比较大,我们也在出品网剧,对公司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当然了,现在网剧也越来越不好做了,不管是平台的状况,还是我们自己的考量和顾虑,以及限制因素。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