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络大电影 阿笔
“她综艺”依然占领市场。
《妻子的浪漫旅行》夫妻大合体成热搜话题,谢娜、魏大勋在线吃狗娘;《女儿们的恋爱》4月24日迎来大结局,Selina与张轩睿有没有在一起成谜,把阿信和田馥甄都炸出来了;更早一天《女儿们的男朋友》第一季也收官,王子文落泪、有关婚姻和父女关系的探讨,引众人探讨。
纵观2019年Q1季度的综艺,尤其是网综,从《我家那闺女》开始,“她综艺”成了“话题”小担当。旅行、恋爱、母婴、选秀成了“她综艺”中,近三年以来的香饽饽。在网络大电影看来,“她综艺”的背面,更多映射的是“她用户”的狂欢以及“她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
而如何定义“她综艺”?其实,至今也并没有一个官方解释。艺恩在之前的女性综艺数据报告中对此进行了阐述:指以女性为综艺主角,从女性视角,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话题展开讨论,以折射当下社会中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聚焦女性观众,为“她”量身定制的综艺节目。但其实,抛开定义来看,“她综艺”里还蕴藏了女性角色的迭代,以及整个综艺市场的用户画像。
她综艺里的女性角色论
按照艺恩对于“她综艺”的界定,最早能追溯到2004年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甚至更早,比如台湾由蓝心湄主持的节目《女人我最大》等。
但其实,真正有这个说法还是2016年前后,一档在北京卫视播出的综艺《但愿人长久》,大规模pr节目开启女性题材新篇章,并打出了“她综艺”旗帜。刘嘉玲、刘晓庆还有两名素人悦悦、孙嘉灵四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女性嘉宾,聚在一起,跟随着大篷车的步伐,深入全国各地探访平凡而伟大的杰出女性。不过,激起的水花并不大。
此外,还有网综《爱的时差》,也是比较明显地主打“她综艺”营销点的综艺。宁静、马苏、奚梦瑶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主角”,将分别与“年上男”和“年下男”两位男嘉宾相处相知,以女性视角呈现“年龄差”中的爱情观。三位嘉宾个性都比较与众不同,当时也是激起了很多话题热议。
但在网络大电影看来,“她综艺”真正密集性地产生话题,还是在今年。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家那小子》的姊妹篇《我家那闺女》,聚集了包括吴昕父女、焦俊艳父女、傅园慧父女等在内嘉宾,释放出来许多关于两代人对于婚姻、恋爱等直击当下大龄女性的话题,不夸张的说,几乎期期热搜预定,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贩卖焦虑的综艺。
芒果TV也势必要将这条路走到底了,同期还推出了《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同样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试图窥探或者解读她们的婚姻观、恋爱观、人生观等。说起来,内容、制作、营销的套路还真是如出一辙。在此之前,芒果TV、《恋梦空间》、《妈妈是超人》,以及其背后的湖南卫视上播出的《妈妈的牵挂》等节目,也符合这一套逻辑。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她综艺”从妈妈到妻子到女儿,从选秀、旅行到母婴、化妆时尚,再到婚姻、恋爱交友,18岁以上的女性,身份、关系、角色的不断迭代。她们的生活和三观,在不同的“她综艺”中得到释放,但也不乏节目组为了收视点击,过分解读和刻意制造话题。之前在《我家那闺女》中,就出现了嘉宾之一傅园慧微博手撕节目组后期剪辑。
真人秀节目到底几分真几分假,大部分观众并不在意,有没有戳中他们情感,引发共鸣的信号比较重要。如果Selina与张轩睿真在一起了,对于坚守这档综艺的观众来说,就像是追了很久的电视剧迎来了一个Happy ending,对他们来说,投射到这档节目或者这对嘉宾CP身上的自我期待得以实现。
很大程度上来说,“她综艺”是“她用户”催生出来的概念和综艺类型,但同时,“她综艺”又给“她用户”提供了喜欢的综艺内容。根据数据现实,“她用户”占比逐年增长,成为网综的忠实用户。其中,在2018年头部TOP20女性综艺中,女性用户占比过半的就有14部。阶段性看,二者也算是彼此需要和成就。
她综艺里的同质化
有发展就必定有阻碍,对于内容为王的影视行业来说,同质化绝对是千年拦路虎。
先来品一品最基础的“她综艺”起名。《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妈妈是超人》、《不可思议的妈妈》、《拜托了妈妈》、《妈妈的牵挂》、《妈妈咪呀》;《国民美少女》、《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等等。就问你,有没有被绕晕?
再加上,内容设定层面的相似,更是让人忍不住想唱起蔡依林的歌: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比如,同样是由观察团(类似主持人)+父亲+女儿组成的《女儿们的恋爱》和《女儿们的男朋友》,两个节目呈现的都是两代人之间不同的婚姻观、恋爱观和价值观,通过真人秀+棚内观察两部分组成,前者四组女儿中,包括任家萱、任容萱、沈梦辰,傅园慧后来退出节目,只有沈梦辰和杜海涛是真实存在男女关系的,其她嘉宾则是相亲交友状态;
另一边,《女儿们的男朋友》巧了,都是文体结合,同样是四组嘉宾:姜丽文、张晔子、黄芷晴、范斯晶。这回反过来,只有一组嘉宾一开始没有男朋友,处于一个相亲—建立恋爱关系的过程,剩下三组则是真实的男女关系。
简单来说,两档节目都想要呈现两种状态,一边教你怎么和男朋友相处,一边教你怎么找男朋友。但坦白来说,类似的元素太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分不清到底嘉宾上的是《女儿们的恋爱》还是《女儿们的男朋友》。再者,同类型试图教大家如何谈恋爱的节目还有很多,《恋梦空间》、《心动的信号》等等,长此以往,只会更加混乱,模糊不清。
从节目的初衷来看,探讨不同年龄之间不同三观的本质,越来越被弱化。唯话题论,在这一类综艺上,体现也越发明显。
对于母婴亲子类节目来说是,同样亦是。不过,因为限童令,像《妈妈是超人》、《不可思议的妈妈》、《耐斯爸妈》等需要孩子参与的节目,已渐渐停播,成为过去了。更多则聚焦在母婴产品内,或者转变探讨的角色,只探讨女性作为妻子和妈妈的身份。
还有一类值得提,那就是选秀,从最早的《超级女声》到《创造101》,以及即将跟大家见面的《明日之子》女生季、《青春有你》女生版,不同于前面妻子、妈妈、恋爱、婚姻等生活层面的焦点,这一系列“她综艺”呈现的是女性的另一面,她们想通过这个节目的舞台实现自己的偶像梦想。但节目和现实,终究一样残酷,每档节目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走出来,真正走到最后的就更少了。这类综艺更多的对手是“他综艺”中的男团练习生。
从今年的态势看来,日益严重的名字撞车、桥段设定相似、内容话题同质化严重,一定是接下来“她综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的套路,一次两次过后,观众的接受度还会有多少?当然,这也是任何一档综艺需要思考的问题。
她综艺里的她经济
即便如此,在网络大电影看来,“她综艺”的市场前景依然可观。
首先,如前文所描述,女性用户是综艺市场的主要受众,而“她综艺”中女性占比大,对于节目来说,绝对是利好的,受众就是收视率,收视率越高,就意味着越容易受金主宠爱。我们盘点了近几年来部分“她综艺”的广告信息。
如图所示,不难发现,护肤品牌、饮品、手机等比较偏爱这一类综艺。基于内容与植入贴合的层面看,倒也容易理解。女性和护肤品,儿童与饮品,几乎都属于自动建立联系系列,而手机则属于大众产品。有意思的是,《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闺女》、《妈妈是超人》等节目中,分别出现了小红书、唯品会、拼多多、网易考拉等带有社交和电商属性的平台赞助,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就更加考验节目嘉宾的带货能力了。
从泡脚桶、保健药、按摩头盔、书包、护肤品、化妆品开始,到陆虎家的装修,节目里嘉宾使用的东西成了关注的亮点,尤其是吴昕同款泡脚桶、按摩器,风靡各大社交平台。根据唯品会数据显示,唯品会站内#我家那闺女#搜索量一夜进入TOP5,节目播出后24小时,流量涨幅超11%,同款带动保健品、羽绒服、泡脚桶等翻倍增长。“拼着买,更便宜”,拼多多的这句slogan也早已成了各大节目中的口头禅。无独有偶,《妻子的浪漫旅行》的赞助商之一OLAY,直接签了嘉宾谢娜为代言人,如今在护肤品中,名气和销量也是与日俱增。
诚然,带货能力强,金主自然只会加大赞助的筹码。换句话来说,节目就还会继续,但如何保证持续健康的生命力?值得商榷。宏观层面,做好“真人”和“秀”的平衡,把握好“价值”和“娱乐”在节目中的具体呈现和输出,是“她综艺”节目的难点,亦是痛点。做好了,就是有口皆碑,反之,要么沦为话题综艺,昙花一现,要么直接被观众抛弃。
对于主打女性观众、主要聚焦女性嘉宾的“她综艺”来说,话题引发情感的共鸣,固然重要,但正儿八经地找到或者提供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发挥正向价值观引导作用,才是一档优质的“她综艺”应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