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创业者丛林”

腾讯是如何将自己的企业发展理念融入到青腾大学的发展过程之中的?

记者 | 饶文怡

4月23日这一天,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又多了一个名衔:“青腾大学荣誉校长”。

青腾大学是腾讯创办的一个企业级商学院项目。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超过280名创业者逐渐聚集到了这个平台上,融入到腾讯打造的开放生态之中。

在青腾大学的学员企业名单里,不乏像小红书、知乎这样的知名独角兽公司。目前,青腾大学的学员企业中共有14家上市公司,38家独角兽企业。

起于“开放”

青腾大学并不是国内唯一一家企业大学。

在青腾大学创办前四个月,马云牵头的湖畔大学就在杭州成立;一年后,获得小米融资的高山大学也在北京正式开学。这些“大学”的背后,隐藏着像柳传志、冯仑、史玉柱、李开复等中国民营企业阵营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翻看这些大学的创办历程,不难发现的一点是,它们的初衷大多围绕着“扶持新一代创业企业家”或类似的方面。

青腾大学在这一点上的色彩也许要更为明显,这与腾讯近年来的发展走向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1年的合作伙伴大会上,马化腾确立了腾讯的“开放”战略,让腾讯从一个创业企业开始向全生态开放,并且借助腾讯自身的业务,来连接外部的合作伙伴。相比于大包大揽,自己包办一切,腾讯在那之后更注重自身的业务边界,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交给第三方合作企业,来实现共赢。与此同时,腾讯也希望可以将自身的业务和这些伙伴所处的赛道相结合,在过程中相互合作学习。

按照马化腾的说法,腾讯的态度是“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在那之后,包括腾讯开放平台、腾讯众创空间等机构逐渐成立起来,并且吸纳了一批外部合作伙伴。青腾大学则是脱胎于腾讯开放平台。

最初成立的时候,青腾大学的名字还叫做“青腾创业营”。当时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给这个平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回过头来看,包括滴滴、美团等一系列企业,都是在那个时间节点找到了新赛道,从而飞速发展起来。

自2015年加入腾讯以来,王兰就一直全面负责青腾大学的创立和运营。她说,青腾创业营成立时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希望利用腾讯在社交、流量、技术、内容,甚至资本方面的资源和开放的理念,帮助创业者在当中成长起来,“从杂草成长为一片丛林”。

在挑选学员上,青腾大学设立了两个要求:候选人必须来自几个关键行业里面的领头企业;候选人需要是领头企业里面的领军人物,如企业的董事长、CEO、创始人等。

招纳学员的同时,青腾创业营也在同步探索中国商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在2015年和2016年两年,青腾创业营就分别把“互联网+”和“共享经济”作为战略重点。那段时间里,这两个概念都分别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主流,将绝大多数的初创企业包裹其中。

随着商业趋势的不断变化,青腾创业营也在进行着调整。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里,随着AI等前沿技术和数字化的文创领域逐步成为热门的经济赛道,青腾创业营陆续开设了与这两个领域相关的课堂,在触及全新行业的同时,进一步扩充了自身的学员名单。

从创业营到大学

学员规模的提升,让腾讯决定在2017年把青腾创业营升级为“青腾大学”,以更为完善的体系化方式来进行运营。

也正是在2017年,腾讯集团的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开始担任青腾大学教务长这个职务。

在2008年加入腾讯之前,杨国安曾经担任过美国密歇根大学管理学教授、台湾宏碁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副教务长,也有过阿里巴巴、台积电、安泰人寿保险等企业的顾问经验。

杨国安最为外界熟知的,是他在1998年提出的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理论框架。在宏碁集团,他临危受命,帮助公司创办人施振荣建立起以绩效、客户和执行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最终帮助宏碁集团渡过了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给PC市场带来的波及,完成了在世纪之交的组织变革。

之后,他将这一理论进一步具体为:“企业的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则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员工治理方式这三方面进行支撑。

加入腾讯,使得杨国安得以继续将他的这部分理论应用到这个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变革实践过程中。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管理的三角,核心应该是用户导向、创新和敏捷。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建立更加扁平化的组织,使得团队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应对市场上的变化。

在这一理论的带动下,2012年,腾讯进行了集团历史上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建立了BG事业群制,确保了腾讯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顺利升级转型。

“腾讯倡导以产品为单位,近年探索小团队闭环,进行网络型管理,已取得不少成效。例如游戏业务,过去8年持续在做工作室改革,让工作室像创业团队一样有当家的感觉,这样才会始终处于高度投入的状态。”马化腾在给杨国安《变革的基因》一书的序言中写到。

这种系统化的企业管理理论,也是不少初创团队们往往缺乏的。

王兰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青腾创业营升级为青腾大学之前,尽管学员质量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依然存在一个问题:每节课的内容都过于独立,没有形成体系化。当时,创业营就曾经试过用“杨三角”理论将课程内容串起来,但最终王兰还是决定请杨国安出马,亲自对升级后的青腾大学进行整体指导。

在她看来,杨国安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在于,他既有着丰富的管理方向学术积累,也有着多年的行业顾问咨询经验,“他一方面能够结合行业最领先的学术知识,同时也能够将对腾讯业务的全面掌握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这些经历使得杨国安成为了青腾大学教务长这一位置的最适合人选。

对于青腾大学的学员企业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些基础的业务指导。对于这些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的创业者而言,他们往往需要一些能够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带来助推力的内容。

因此,杨国安的加入,给青腾大学的学员们带来的是腾讯常规业务资源外的另一些战略指导。在他看来,这些经验也是学员们所需要的。

“很多互联网企业会找传统咨询公司,但咨询公司往往太重了,要搭建很大的体系,做很多调研;互联网本身是很轻的,要不断尝试、不断优化、不断迭代。”他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腾讯在内部成立了管理咨询部。“腾讯从初创企业到巨头的发展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太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腾讯高管与青腾大学学员的分享和互动,对学员在成长的路上,对互联网企业更有参考性和借鉴性。”

探索产业

而随着腾讯在2018年9月进行公司历史上的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并且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之后,青腾大学的发展也同样变得更具有“腾讯特色”,这把它们和其他企业大学们区分了开来。

在马化腾出任“荣誉校长”这一职位的同时,青腾大学启动了第三次战略升级。除了将原有的科技、文创、商业学堂分别升级为三大学院之外,青腾大学还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合作,成立了“北大-青腾未来产业学堂”。

在战略升级发布会的现场演讲中,马化腾提到,中国互联网到了一个转折点,人口的老龄化会带来一些挑战,但同时也会带来机遇,促使经济发展动能由过去的人口红利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腾讯同样在探索这种转变之下的路径,“腾讯在过去两三年跟互联网毫不相干的领域打交道,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路径也越来越清晰了。”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将自身在诸多产业领域中的一些经验和之后青腾大学的学员们进行分享。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青腾大学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但全面的变化。

一个最直接的变化体现在学堂的学员画像中。杨国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此前青腾大学的三大学堂之中,学员主要以年轻的创业者为主;但在未来产业学堂之中,学员更多地会来自于传统行业,年纪相对而言更大,他们所在的企业规模也更大。

“产业学堂里面的学院,大概70%是传统企业,30%是互联网企业,或者是帮助实体企业转化用到互联网的一些合作伙伴。”杨国安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产业学堂并不排斥互联网创业者的加入。通过这些课堂,互联网的创业者也可以学习到传统产业的运作规律,从而找到合作的机会。但更多地,这个学堂主要解答的还是传统企业家们在转型时遇到的新问题。

在杨国安看来,虽然现在很多传统产业都已经冠上了“智慧”的名号,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并不代表着企业们就能很清晰地了解到数字化的技术方案能否很好地和自身业务相结合。

比如说,数字化和企业运作的哪个环节能够更好地结合,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结构中的哪些领域进行调整,这些都可能会使传统企业在进行转型时遇到的实质性问题。

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腾讯也并不能够完全自认为已经有了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怎么转型,北大没有答案,腾讯没有答案,学员也没有答案”。因此,在青腾大学的产业学堂中,杨国安所设计的是一种共同学习的模式,让学员、腾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三方一起来研究已经成功的案例,探讨传统产业究竟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好地营造这种共同学习的氛围,在完成战略升级后,青腾大学也让腾讯的几位高管一起组成了一个校委会,参与到授课、游学,甚至探讨业务合作等环节中。校委会中,自然也包括了腾讯CSIG事业群的掌门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

这个过程中,腾讯也在学习。实际上,不断学习、复盘、反思,是变革的大环境下,企业保持自身活力的必然要求。

“腾讯总办定期也有一些务虚会,内部进行复盘、反思;企业高管要不断成长,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学习文化。作为腾讯的领导者,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好学。”自2008年以来,杨国安经历了腾讯内部的两次大调整,他的一个最主观感受是,腾讯的高管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成长,“每次一反思、突破之后,又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青腾大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腾讯自身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杨国安认为,青腾大学的不断演进,实际上是一个增加腾讯自身和不同赛道之间交流的过程。

青腾大学发生改变的同时,杨国安的理论也在进行着同步的调整。

在传统产业中,企业最常见的组织能力是成本、质量和交付时间。像海底捞、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对人才标准要求不高,它们更注重的流程标准化管理。至于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核心则是用户导向、创新和敏捷,它们需要依靠快速响应的能力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至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理论,则融合了上述两个方向的特点,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杨国安认为,产业互联网中,企业的组织管理同样需要关注用户导向和创新,但这两个领域和消费互联网时代相比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的用户导向可能只是产品或者渠道,但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引入,用户的痛点和需求也通过大数据反映了出来;此外,数字技术也使得营销、导流,制造环节更加敏捷,整个链条也产生更多的创新机会。”杨国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而在这两点之外,杨国安认为,另外一个组织能力还要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来决定。在转型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可能会追求更强的执行力,有的企业可能会对成本和效率要求更高。也许当产业互联网推进完一个10年,他的理论才会根据整体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新的总结。

面对着充满未知的“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在探索,腾讯上下在探索,青腾大学和杨国安自己也都在探索。这注定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