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刘雨静
瑞幸咖啡于4月18日宣布,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轮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咖啡投后估值29亿美元。
这是瑞幸迄今为止获得的第三笔融资。
去年7月,瑞幸咖啡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独角兽。去年底,瑞幸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2亿美元,领投方主要为A轮融资的大股东,并增加中金公司等国资的相继入局。值得注意的是,GIC、大钲资本、中金等投资方都和神州优车有关联——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神州优车的曾任COO。
频繁融资背后是瑞幸对资金的紧迫需求。在我们不久前的《瑞幸乌托邦,资本咖啡的泡沫?》中便探讨过,对于瑞幸而言,短短近一年内获得三笔资金,除了开店、新品研发,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补贴用户和扩大市场。
然而瑞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根据2018年底流出的一份瑞幸咖啡B轮融资商业计划书显示,2018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累计销售收入 3.75 亿元,毛利润 为-4.33 亿元,毛利率为-115.5%,净亏损达 8.57 亿元。处于亏损中的瑞幸咖啡,如何平衡不断开店所消耗的大量成本、持续烧钱补贴给用户所用的资金,以及快速拿到神州系以外的资本,这其中任一环节的断裂都会引发瑞幸会不会如刚刚倒下的ofo一样失控的猜测。
瑞幸今年动作频频,融资、需求上市的新闻不断。
早前3月,瑞幸便推出了为期10周的现金补贴方案,每周让消费者通过瑞幸咖啡app消费满7件商品的方式参与“瓜分500万现金”的活动,仅过去3周,每周购满7件商品的用户就从10.72万人上涨到14.37万人。而4月1日,瑞幸咖啡又将咖啡机、奶箱、粉仓等动产抵押,抵押权人为中关村科技租赁有限公司,被担保债权数额为4500万元,物品所属地遍及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多地门店。当时瑞幸咖啡回复称,“这是一笔常规的设备融资租赁,符合瑞幸轻资产运营的大思路。通过设备融资租赁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可以保证瑞幸资产价值最大化。”
瑞幸也曾传出IPO的意向,2018年11月路透社报道,瑞幸与投资银行就海外首次公开募股(IPO)进行了早期讨论;今年2月,彭博社又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称,瑞幸咖啡正在为美国IPO做准备,融资额在3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