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风控精英论道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未来的方向,可能是利用数据和技术勾勒出小微的金融生命线,从而进一步成为小微的财务参谋。美国靠的是为数众多的社区中小银行,中国靠什么?

记者丨郝昕瑶

“中国有世界上最新颖的金融科技,且不说让全世界都眼红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有2000多家P2P平台,4500多家银行类金融公司,8000多家注册小贷公司,还有50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在一本财经日前举办的金融科技风控大会上,前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前美国运通银行董事林晴给予中国的金融科技很高的评价。

在林晴看来,中国有世界上最五彩缤纷的金融大数据,从支付、商城的交易数据,到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应用、定位轨迹、信息推送数据,还有企业税务申报、征收等等数据,以及中国独一无二的发票机制。

甚至在摩根大通2018年年报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给股东的信中也提到,摩根大通的高管团队曾到中国考察金融科技。

在谈及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时,前Capital One董事总经理、亚洲地区主管Ajay S. Mookerjee博士认为,金融科技市场将在2025年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整体估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规模将是整个银行业的四分之一。

金融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如何平衡金融的风险和创新?消费金融采用何种运营和风控逻辑?普惠金融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多名金融从业者对此展开了讨论。

风控,不应该只是给监管看的报表

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风控是所有金融从业者的“命门”。

林晴介绍,经历了大衰退,美国各个银行在监管的强力推动下投入了极大的资源,以满足监管资本充足压力测试和风险胃口(Risk Appetite)的要求,这是被动式的风险管理。

更高层次的风险胃口管理应该是主动式的。资本充足,不应该只是给监管看的报表。风险资本回报必须落实到利润主导的风控策略当中。承担更多的风险之前首先确定是否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在平时的利润优化中,准备牺牲多少近期利润,来为未来的最坏情况买个保险。这就需要在风控策略中,引进非预期损失的维度。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以美国运通为例,所有量化决策的职责,都由风控团队承担,把风控和营销真正合并到了一起。从产品设计、目标用户的确立到催收,目标统一的信贷策略,始终贯穿着整个客户的生命周期。

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永也认为,作为传统金融业内人士,中邮消费金融遵循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按照商业银行法第四条,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效益性。而当前互联网的一般经营逻辑顺序是:效益性、效率性和安全性。经营目标很明确,就是追求价值回报。

经营逻辑会带来风控逻辑,就使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逻辑和传统的商业银行、主流金融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效率性则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传统金融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实现的是高效率的服务。这是传统银行做不到的,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所在。

成立于2015年底的中邮消费金融,2018年营业收入是20.9亿元,利润总额是2.71亿元,净利润和上年同期相比翻了两番,而不良率的指标是在同业平均水平以下。余红永透露,这得益于全面、全程、全员、全责的风险治理体系。全程,即全生命周期;全责,即实行董事会负起风险管理的领导责任,监事会负起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经营层负起具体经营责任的风险管理治理构架。

“在信用风险之外,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等,其实都是风险治理的重点。”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永表示。

众安保险风控资深副总裁梁玉苹则指出,风控和模型不是整形师,而是卸妆师。

众安采取帮忙分散风险的方式,也就是帮助服务的金融机构去看要承保的客户消费生命周期的合理性,是不是过度消费,众安要不要加保,以帮助金融机构做第二道风险评估,协助分散风险。

“我们强调的新保险概念,就是通过保险科技协助和助力金融机构,利用智能化、技术化、科技化,把我们的风险评估和信贷周期管理科技进行技能输出,加上承保分散风险。” 梁玉苹介绍。

普惠金融是“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

数据显示,小微企业金融的全球缺口是5.2万亿美元,而且这还只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小赢科技CRO李侃认为,在这一方面,市场广阔,金融科技公司大有可为。

但是,普惠金融一夜之间在中国市场上横行。监管叫停以后,又转入地下的“714高炮”,在追逐高利的“热钱资本”推动下继续行动。“到底是多大的雪,你送的是不是炭?”林晴提出,中国的普惠金融市场穿透力仅次于美国,信贷如果是锦上添花,能够被锦上添花的人群,到底有多少真正的信贷需求?雪中送炭,自然风险就高,风险溢价不应该是高息覆盖成本的暴利手段,更不应该是“火中取栗”。

小微是风口,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被蛇咬过的银行,靠什么来跳出井绳的阴影?如何把资金融到小微的经营生命线当中?

林晴认为,金融科技未来的方向,可能是利用数据和技术勾勒出小微的金融生命线,从而进一步成为小微的财务参谋。美国靠的是为数众多的社区中小银行,中国靠什么?这是所有从业者需要考量的问题。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