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股解码 赵丹
编辑|李雨谦
吴向东离职,华润置地人事大地震。
在华润体系内履职26年的吴向东,一直以来被外界看成华润置地的“灵魂人物”。已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商业地产TOP100榜单》披露,华润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置地”01109-HK)连续三年夺得榜首。外界认为这与吴向东一手缔造的万象城项目有关。正是华润置地注入了商业地产的基因,从而使得在其他城市复制万象城的成功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也正是这位对华润置地有着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离开成为华润置地人事大地震的导火索。同时也给空缺了四年的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一职的交代。就此见证了华润置地唐勇时代的开启。
据媒体报道,追随吴向东离开华润置地的人数超过30人,涉及城市更新、工程、设计等各条业务线,其中以华润置地总部所在的华南大区人数最多。这30多人中,职务最高的是华润置地华南大区总经理王笑,主管城市更新的华润置地华南大区副总经理赵荣,以及华润置地商业地产事业部总经理赵炜。
显然华润置地迎来了最尴尬的局面。
唐勇又该如何接盘?
经历了华润置地高层变动,吴向东离职后,唐勇此时接认,似乎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难。实则早在2016年,唐勇就主导了近年来华润置地的转型和发展战略。
据已发布的华润置地2018年业绩报告披露,2018年,华润置地实现销售2106.8亿元,同比增长22.3%;营业收入1211.9亿元,同比增长18.9%。利润收入方面,华润置地同样维持着增长态势。
2018年,华润置地净利润为272.8亿元,同比增长25.4%;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43.4%和22.5%,相较2017年分别上升3.1和1.1个百分点。其中,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24.5%。按照克而瑞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排名,2018年华润置地处于行业前10。
华润置地如今房地产开发业务销售额尽管已经高达2106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9,但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让这家老牌房企意识到必须要转型。
隐形掌舵人现身,华润置地产业布局
据华润置地2018年7月发布的企业新战略显示,将逐步转向“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以开发物业与投资物业为主导,积极探索“2+X”创新业务。除了地产之外,将重心放在城市更新、物业服务、康养地产、长租公寓、产业基金、产业小镇、文化体育等领域。
华润置地以综合开发作为传统优势业务,包括开发物业与投资物业,主要是确保业绩的稳定增长。2018年华润置地实现总签约金额2106.81亿元,按年增长38.5%,累计投资物业租金收入达到95.76亿元,同比增长27.9%。
在2018年华润商业年会上,华润置地公布了未来三年的商业计划,表示将商业开发提到和住宅开发同等地位上。并表示截至2020年,华润置地计划投入运营的商业项目达54个,2021年及以后开业的项目还将有17个,加上华润集团委托管理的项目,预计5年后,华润置地投入运营的购物中心将达到90个,租金收入突破100亿。
2019年华润置地在商业方面,包括鞍山万象汇、济南万象城、苏州吴江万象汇、哈尔滨松北万象汇、合肥庐阳万象汇、临沂万象汇、桂林万象城、上海时代广场、扬州文昌万象汇、昆山万象汇等十个商业项目将相继开业。
2018年华润置地公告披露了对于公司未来布局的规划。
在开发业务方面,华润置地将深度参与城镇化进程,不断满足客户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全价值链标准化,提质增效,管控成本,高快周转。以客户为中心,保障客户权益,重视客户体验,持续打造好产品好服务,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在投资物业方面,华润置地将通过多元化渠道挖掘增量及存量机会,顺应新零售发展趋势,主动拥抱互联网、新技术,探索数字化转型,强化购物情景化,提升客户体验,保持中国商业地产领导者的领先地位。
在X战略方面,华润置地将聚焦城市升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创新业务,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持续向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转型。
从整体布局来看,华润置地已经规划好转型之路。在唐勇的带领下,华润置地能否实现完美的转型,想必需要时间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