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起诉前员工窃源代码,小鹏汽车“疯狂挖人”再现窃密隐忧

“做批评者容易,做建设者难。”

文|AI报道

“疯狂挖人”、新车对标特斯拉Model 3、回怼基石资本张维……进入2019年的小鹏汽车,各种吸睛。而今天,公司刚入职不久的员工被“偶像”特斯拉起诉,再次把小鹏汽车推向舆论风口。

特斯拉诉小鹏汽车员工窃密,小鹏回应其无端指责

3月22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知名电动车厂商特斯拉对一名曹姓前员工发起诉讼,指控他为国内电动车品牌小鹏汽车窃取了机密资料。具体来说,被起诉前员工在特斯拉曾从事过Autopilot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工作。

特斯拉称,该前员工在离职前上传了超过30万个与Autopilot相关的文件和目录到个人iCloud账户。去年年底,该前员工在接受了小鹏汽车的工作后,从个人工作电脑上删除了12万个文件并断开了个人iCloud帐户,然后“反复登录特斯拉的安全网络”,以便在他离职最后一天之前清除他的浏览器历史记录。

而针对此次特斯拉的起诉事件,小鹏汽车回应,目前已针对此事启动进一步调查。此外,小鹏汽车表示,无端指责不会压制创新,将继续引入多领域高科技人才,积极面对全球智能汽车的竞争浪潮。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表示:Tesla和小鹏汽车都是创新公司,都在针对自动驾驶做自主研发,只有竞争才会使技术进步,用户受益(例如我们很快会OTA升级的自动泊车技术,完全在行业内没有找到类似模式)。

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小鹏汽车,并非是第一次遇到被起诉。

去年7月,美国联邦特工指控苹果工程师张晓浪涉嫌窃取有关自动驾驶的专有信息,并试图将其带往小鹏汽车;今年1月2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官方指控前苹果公司员工陈继忠企图窃取苹果自动驾驶汽车计划的商业机密,当时有报道称陈继忠原计划回国后应聘小鹏汽车。

AI明星独角兽小鹏汽车,为何频现舆论风口?

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但近年出色的产品落地能力,使小鹏汽车或得了多家资本的青睐。今年1月29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启动2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获得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资本的联合领投。在B轮融资完成后,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资金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目前,小鹏汽车已经是估值300亿人民币的AI独角兽企业。

“疯狂挖人”模式

小鹏汽车产品落地的背后,离不开其强大的核心团队。小鹏汽车核心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广汽、福特、宝马、特斯拉、德尔福、法雷奥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三星、华为等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而且,去年刚宣布再融300亿的小鹏汽车,今年又宣布将招5000人。

刚进入2019年,2月14日至3月13日,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小鹏汽车便先后宣布了5项高层人事任命,开启“疯狂挖人”模式。

2月14日,有车以后公司原联合创始人李鹏程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品牌公关总经理,领导品牌策略、公关传播、社会化营销和品牌创意等方面工作;

2月21日,曾担任广汽丰田品质保证部及质量管理部部长的宫下善次加盟小鹏汽车,出任生产质量高级总监,负责小鹏汽车在生产品质管理相关方面的工作;

2月27日,曾在广汽本田、广汽菲亚特等企业任职的罗炳春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售后高级总监,负责售后方面的整体管理工作;

3月8日,曾任职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市场部副部长的刘培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销售副总经理,负责小鹏汽车各城市端的市场运营和销售管理工作;

3月13日,曾在高通工作的吴新宙也正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自动驾驶副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美国及国内的整体技术路线规划、业务及团队管理。

从上述任命来看,小鹏汽车已形成从售前宣传、销售,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规划、品质保障,再到售后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对标特斯拉,技术实力受质疑

虽然,人员很是“佩奇”,但小鹏汽车在核心技术上,总让人质疑有特斯拉的影子。这也是小鹏汽车为什么常被业界称为——“中国版的特斯拉”。

日前,小鹏汽车第二款新车被曝光。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该车内部代号E28,定位高端四门轿跑,将在上海车展首次亮相。

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刚发布其新车,一台跨界SUV车型Model Y。

更巧的是,特斯拉将在中国投产的两款车型,一款是轿车Model 3,一款是SUV Model Y。与小鹏目前的产品几乎相似,一台SUV、一台轿车。

此前,国外知名汽车媒体electrek曾做过小鹏汽车和特斯拉汽车的一组对比:

在核心技术方面,第一个被对比的是电池组架构。

自特斯拉以来,几乎所有的新汽车制造商都采用了安装在汽车两个车轴之间的地板上、相同长度且扁平的电池组设计,而小鹏还复制了电池组内部的电池模块设计。

小鹏Xpeng电池组和特斯拉Model S电池组对比图

两家虽然使用相同的18650电池格式,但小鹏汽车实际上使用的是三星锂电池,而不是特斯拉定制的松下电池。

小鹏汽车将一个特斯拉式的中心触摸屏作为车辆的主控制中心。

小鹏汽车Xpeng内饰和特斯拉Model S内饰的对比图

双方仪表盘的用户界面对比图

不过,特斯拉已经将部分技术专利公开。所以单纯从外观上判断,不能说明小鹏汽车是否用了特斯拉的技术。

此外,小鹏汽车今年揽入了不少特斯拉前核心员工,包括特斯拉前Autopilot团队的机器学习负责人谷俊丽博士,难免不会有特斯拉的影子。

有趣的是,现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的谷俊丽,曾发表演讲称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技术并不适合拿到中国来使用。

通过小鹏汽车,把脉中国AI企业

小鹏汽车这几年进程颇快,行业内也不时受到争议,认为此举不稳妥,过于激进。而其发展进程,可能也与其掌舵者——何小鹏“进攻性”的性情,以及当下AI行业普遍急求落地的大环境相关。

3月18日,基石资本发表文章《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为什么没有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的倒闭年》。文中肯定了“新能源汽车和智慧驾驶是汽车领域无可争议的方向”,但转而断言称“在中国并没有任何一家新能源造车企业值得投资。”这一观点,与以中国新能源造车佼佼者自诩的小鹏汽车向左。

随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转发上述文章回怼:“谢谢,也无需您投资。”并表示:“做批评者容易,做建设者难。”

何小鹏表示:“不管是否成功只要真心想干好不是忽悠的我都佩服,今天蔚来、小鹏等的困难和挑战,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坑罢了,总是要往前的。”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企业如果没有资深技术人员,就没有产品落地,就只能被甩到后边。虽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但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不够完善,缺乏资深技术人才。2017年底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资深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与美国差距显著,10年从业者仅占38.7%,而美国的10年以上AI从业人员比例达到全球最高的71.5%。目前来看,中国企业想要获得资深AI人才,主要还是通过国外引进。这也使得有些中国AI企业略显浮躁,急于求成。

但可观的是,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6年,美国在AI领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自2015年,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数量开始超越美国。而且,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也有其优势,即高学历者众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达到62.1%,领先于美国的56.5%。这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人才虽然比较年轻缺少经验,但学历高、接受能力强,后续潜力不容小觑。尤其是近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涌现了一批人工智能学院、创新联盟、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机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可以说,中国AI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相信随着中国后发人才力量的成熟,中国AI人才不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更会成为世界AI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力。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