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金融业下一步开放要坚持三大原则

下一步,应继续坚持“三大原则” 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坚持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坚持金融业对外开放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同时,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外金融机构云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徐忠 徐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业开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2018年以来金融服务业开放加快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应继续坚持“三大原则” 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坚持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坚持金融业对外开放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同时,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有一些声音担心,金融开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比如金融业开放可能加速跨境资本流动,放大一国金融系统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具有衍生品种类繁多、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等特点,一旦出现风险,可能通过流动性、产品关联、资产价格等渠道引发跨机构、跨市场风险联动。应当充分认识到,随着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中国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各项条件逐渐成熟,上述潜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金融市场的体量也很大。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86万亿元,在全球债券市场规模中排在第三位。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断完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中国还具备后发优势,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可充分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验教训。

开放本身不是金融风险的根源,相反,扩大开放可以帮助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金融服务业需要在竞争中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强化了金融机构的健康性。在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竞争性股改上市等方式,国内银行在经营效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提高。

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能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规则,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维护金融稳定。此外,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能分散风险,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国际上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金融风险越集中杀伤力越大,越分散越容易化解。开放后参与主体增加,竞争更加充分,风险不会过度集中,出现问题也会有更多主体分担。

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建议

第一,坚持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事前审批、正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下一步,要从正面清单管理过渡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和业务,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第二,金融业对外开放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推动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同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三,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都要持牌经营、接受监管,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建立宏观审慎和微观市场监管的双层管理框架,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监管穿透,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本文节选自两位作者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撰写的《金融服务业开放与风险防控》一文)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