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刊联名信呼吁暂停所有生殖系基因编辑

“将基因编辑遗传给后代可能会对本物种产生永久性的、甚至可能有害的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田思奇

面对有关基因编辑婴儿的争议,部分科学家决定团结以呼吁全面叫停。

在3月1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联名信中,包括两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先驱——张峰和查彭蒂尔(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内的18名科学家及生物伦理学家联名呼吁暂停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直到各国制定出国际规则来指导这项技术的使用。

这些专家来自中国、美国和德国等7个国家。他们在评论文章中写道:“我们所呼吁的治理框架将在最具冒险性的重设人类物种计划前设置主要减速带……将基因编辑遗传给后代可能会对本物种产生永久性的、甚至可能有害的影响。”

同时文章解释说,这并非要求实施永久性禁令:“相反……在这种框架中,各国在保留权利自己做决定的同时,能够主动否决所有临床性的生殖系基因编辑,除非其满足一定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制药公司基于体细胞基因编辑的治疗手段不在科学家呼吁叫停的范围内,因为此类疗法不会传给后代。不会导致基因编辑婴儿出生的生殖系基因编辑研究也可以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一些科学家认为禁令没有必要,因为这依旧难以阻止像贺建奎一样的科学家暗中进行基因编辑研究。

据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介绍,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体男方阳性、女方阴性)参与实验,指使个别从业人员违规在人类胚胎上进行基因编辑并植入母体,最终有2名志愿者怀孕,其中1名已生下双胞胎女婴“露露”“娜娜”,另1名在怀孕中。

伦敦大学学院生殖科学和妇女健康项目主任海伦·奥尼尔(Helen O'Neill)指出,该提议忽略原本就存在的全球禁令。虽然中国已有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约束,但贺建奎依旧选择违反这些规则。“他这么做可不是因为法律允许他这样做。”奥尼尔说。

另一位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先驱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没有出现在作者名单里。她在声明中表示选择支持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建议,即“在科学和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伦理与社会问题得到阐释之前,通过严格监管排除应用。”

3月13日当天,《自然》杂志发表社论称,不论联名信能否得到更广泛的支持,该期刊都呼吁所有关于人类胚胎和配子中使用基因编辑工具的伦理审查建议,包括那些旨在评估效力和安全性的建议,都应保存在公开的登记册中。其次,研究人员需要开发系统在早期识别可能有越界风险的研究,例如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具有潜在生物安全风险的研究的监管指南。

社论也注意到:“不幸的是,总会有一些国家的法律框架相对宽松,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因此全球努力的目标也应该是制定和整合法律战略,以防止和惩罚不可接受的研究。”

牛津大学Uehiro实用伦理中心主任Julian Savulescu教授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研究非常重要,但尝试人体试验还为时尚早。除非已经证明它在胚胎试验中是安全的,否则胚胎不应该继续发育。

“在承担所有风险的同时,胚胎或孩子应该得到合理的好处。但有的时候孩子并没有从中受益,风险是不必要的,甚至还会带来严重后果。诚然,科学发展迅速,基因编辑有朝一日可能成为治疗人类疾病的 重要手段。但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将健康的胚胎暴露在基因编辑的风险之下,是错误的科学,”Savulescu说。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近日也表示,就目前而言,在技术不成熟、相应的社会伦理问题未得到充分讨论解决之前,我们应当禁止对于人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试验和应用;而对于基础性研究则可以允许科学家尝试探索,否则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步伐。

2月26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关于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条例明确了管理范畴,医疗机构主体责任,伦理审查的主要内容以及处罚力度。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3月11日透露,今后将继续出台涉及科研活动伦理、学风作风等的相关文件或法规,对科研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讲清楚科学家应该怎么做,科学活动有何规范,成果转化有何规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