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国有银行改革四十年,一半时间在与不良作斗争

“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和不良资产作斗争,教训颇为深刻,刻骨铭心。”姜建清说道。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陈鹏

“中国国有银行40年的改革历史中,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和不良资产作斗争,教训颇为深刻,刻骨铭心。”姜建清说道。

3月12日晚,SFI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在第11期“CF40·孙冶方悦读会”上发言时指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也遭遇过多起较大的金融风险。尽管金融风险与市场环境变化相关,某种意义上具有特殊性和偶然性,但过度扩张、盲目创新,忽视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忽略风险防范才是罪魁祸首。

他认为,当前,大型商业银行正处于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科技周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改革任重而道远。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和推动战略转型。

首先,在公司治理方面,大型商业银行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加强党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三会一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以及管理层)公司治理架构作用;要处理好市场化薪酬机制与党管干部原则之间的关系,完善激励机制;要高度关注多元经营下的银行公司治理,在做好“机构监管”、“准入监管”的同时,突出“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协同监管,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

其次,大型商业银行要深入研究统筹支持实体经济与推动金融创新的关系。坚持实体经济本源,规划和推进创新,把握好创新的质与度。

第三,要坚定不移抓好风险管理。加强金融监管,提升监管效率和效能,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要深化金融改革,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逐步改变高杠杆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改变重视信贷增量、忽视存量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第四,要稳步推进国际化、综合化、信息化改革。深入推进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统筹应用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顺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趋势,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顺应互联网信息革命的大潮,深入推进数据化银行建设。

回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历程,姜建清说,包括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大大推动了国有企业卸重负、去杠杆和大量处理了僵尸企业,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股改前的20%左右下降至2017年的1.56%,拨备覆盖率从不到20%提升至171.5%,资产质量状况极大改观。但是,股改上市并不是国有银行改革的终点,它只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新起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