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直击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里的首场执法检查

一场突击检查表明随着“强制时代”到来,上海人的生活垃圾投放不再是“儿戏”,对于法律、法规的综合运用将会为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提效增速。此外,这样一次执法预演或为今后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工作中“怎么管”、“如何管”提供一次执法范本。

摄影:杨舒鸿吉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徐菲

2019年1月31日表决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的到来。

虽然距离《条例》正式实施还有4个月时间,但是上海首场执法检查已经在路上。

3月1日,界面新闻跟随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一道,进入虹口区居民生活区及商场进行执法检查。执法过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社区还是商场,分类容器及垃圾厢房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达标,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但执法过程中,居民参与度不高,商家对于生活垃圾分类要求执行不到位的短板仍然存在。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场突击检查表明随着“强制时代”到来,上海人的生活垃圾投放不再是“儿戏”,对于法律、法规的综合运用将会为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提效增速。此外,这样一次执法预演或为今后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工作中“怎么管”、“如何管”提供一次执法范本。

小区30%居民愿意参与分类

上午十点半刚过,虹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川北路中队城管队员陈大橹、孙阳就携带着执法设备,进入位于长春路158号的虹叶花苑进行检查。

虹叶花苑始建于21世纪初,两期工程共10栋建筑物。单体建筑最高有30层,共计180户居民,是一座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保留上世纪生活习惯的老式小区,也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攻克的社区形态之一。

根据事先记录,陈大橹、孙阳很快找到了该小区的智能垃圾厢房。两人向守候在此的保洁工人出示了执法证件,并向他说明了执法意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经过改造后的社区垃圾厢房内摆放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四台垃圾箱,现场并未有异味传出。

这位保洁员用一张“绿色账户”卡在智能垃圾箱的读卡器上轻轻一贴,然后选择了湿垃圾的按钮。湿垃圾箱的箱门随即打开。记者通过垃圾投放口发现,里面堆满了蔬菜叶、鸡蛋壳等残余垃圾。

保洁员向记者表示,小区内的垃圾处理都是定时、定点投放,由他和社区志愿者指导居民完成垃圾投放的工作,“只有合理投放,居民用来开启智能垃圾箱的绿色账户卡才能积分。”

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居民可在垃圾厢房内的一台自动售货机上进行自助积分兑换,换取洗洁精、肥皂等生活用品。”保洁员说。

陈大橹、孙阳依次打开了四个智能垃圾箱,并用手电筒仔细检查垃圾投放的情况。最后,两名执法队员告诉记者,“该小区完成的情况较好,后续会继续加强监督。”

摄影:杨舒鸿吉

突击检查并未发现问题,小区所在的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邢长路居委党支部书记柏年麟告诉界面新闻,根据上海市政府对于生活垃圾两网融合及源头减量的相关规定,该小区于2019年1月18日进行了垃圾厢房改造。接受执法检查的这处厢房已经达到了A级标准。小区内目前有30%的居民愿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下一阶段,居委会会在加强宣传工作的同时,撤掉小区楼道内的公共垃圾桶,以此举来促进居民主动到垃圾厢房进行分类投放。

据悉,上海2019年将对全市12000多个小区涉及到的17000多个垃圾厢房要进行全面改造,全部做到规范达标,争取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到年底时,16个区的所有小区要做到全覆盖。

奶茶店的一个纸杯招来一张罚单

中午11点30,执法队员一行来到上海东大名路上的白玉兰广场进行执法检查。

白玉兰广场有“浦西第一高楼”之称,单体建筑内有商场、写字楼两个形态,入驻商家有180多家。

企业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情况如何?对于商业大都市上海来讲,同样关乎垃圾分类工作质量。

执法队员首先来到商场一层一家名叫“奈雪の茶”的茶饮店。

“你好,我是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今天依法对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请带我们检查一下店内所使用的垃圾收储容器。”执法队员表明意图之后,该店店长袁梓硕带领两名执法队员钻入狭窄的操作间内。

因为是一家茶饮店,日常营业产生的垃圾类型仅为以茶叶为主的湿垃圾和以茶杯为主的干垃圾两种。该店对于两种垃圾的存放进行了归类,并且在两个垃圾箱上贴上了标签以示区别。

但是执法队员在盛放湿垃圾的垃圾箱内发现混杂有一只一次性纸杯。袁梓硕解释说,自从去年12月份开店以来,店内就将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但是今天可能是员工的疏忽,所以造成一只纸杯混杂在湿垃圾中。

最终,这样一次疏忽,为这家奶茶店招来了一张处罚通知书。

“因违反《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依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本机关责令你(单位)立即整改,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袁梓硕心服口服地在责令改正通知书上签字,表示将立即整改,加强员工教育。

摄影:杨舒鸿吉

和“奈雪の茶”的认真反思不同,商场内一家名叫“甲泰”的餐厅则在执法检查中跟执法队员打起了太极。

执法队员进入后厨后发现,餐厅并未按照规定设置不同的垃圾储藏容器,当场提出质疑。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执法队员,湿垃圾桶就在店外的广场上,而跟随其指引,执法队员并未发现相关设施。

最终,该商家因违反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执法人员依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在3月1日17时前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大型商场及办公楼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如何管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由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由业主自行管理的,业主为管理责任人。

白玉兰广场物业方,上海金港北外滩置业有限公司营运部工程物业经理许振威告诉界面新闻,已经获悉大楼租户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一些问题,将立即执行整改。

他还告诉记者,目前大楼内的租户是100%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是由物业方上门收取,然后会在垃圾厢房内进行二次分拣。后续,物业会加大监督力度,对于未落实分类要求的租户,将拒绝收取垃圾。

已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案件672件

突击检查并开具整改通知,上海的垃圾分类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也运用执法手段来宣告“强制时代”的垃圾处理“新风尚”。

据上海市城管部门透露,2018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治理力度,截至今年2月底,共开展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4800余次,重点加强对党政机关、居住小区的监督检查;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672件,督促相对人自行整改1300余起,有效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秩序完善。在坚持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同时,城管执法部门依托城管社区工作室,主动会同居委、物业等部门,在居住小区、学校、公园、党政机关等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法制知识,有力推动了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处置建设。为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效能,加快构建“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机制,全面展现“生活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全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3月1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大整治行动。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今年针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执法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3月份至6月份将以检查、指导、宣传、警示为主,告诫市民要按照《条例》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到了7月1日后,将全面启动新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执法工作,跟以往不同,将全方位、全流程进行监督,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阶段,还将做到小区、单位、商场全覆盖。

徐志虎透露,《条例》赋予了城管执法部门履行处罚的职责。“如果有个人在经过告知、劝诫、警告后仍存在拒不改正的行为,我们也将依据法规开出罚单,并将处罚记录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中。”

相关阅读:上海垃圾分类实验:设绿色账户积分,市民每月得实惠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