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那点事
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的知名度并不高,这个品类在国内市场不算惹眼,甚至可以归为超小众品类,因为做这类游戏的厂商实在是太少了。
但就在今天,一款被定为电影游戏的手游产品引发了大批玩家关注,不仅在TapTap拿下热门榜榜首位置,而且迅速拿下iOS免费榜TOP2。七麦数据显示,《记忆重构》曾获得两次苹果精品推荐,这也在游戏上线时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用户量。
无独有偶, 2019年第一天,同为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的《隐形守护者》也在steam平台进行了首测,正式上线之后不到1天的时间就拿到了热销榜第三的好成绩,三天内收到将近1000条评测,好评率高达91%。近期,《隐形守护者》的手游版本也出现在了TapTap预约榜前列,同样颇受玩家关注。
春节前夕爆火的《隐形守护者》吸引了国内各平台的视线,元宵节后的一次更新让原本因春节有少许降温的热度再一次抬高,而今天《记忆重构》的登顶,是否可以说明这类游戏已经被玩家注意到,并将成为下一个潜力品类呢?
一、国内真人互动叙事游戏风潮兴起,近期多款新游获玩家好评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真人互动叙事游戏。简单来说,游戏本身的内容是由真人拍摄的视频作为剧情推进载体,根据玩家在故事支线的不同选择,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游戏结局。
这听起来似乎和橙光游戏差不多,其中的区别在于,橙光游戏是游戏和小说的融合,而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则是游戏和电影的结合。现阶段的真人互动叙事游戏,融入了一些简单的QTE操作,比起略显单一的文字,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给玩家带来的可视化感官更加刺激、强烈。
比如前面提到的《记忆重构》,这款主打悬疑类密室逃脱的电影游戏加入真人拍摄之后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游戏的体验。解谜玩法和紧张刺激的悬疑剧情结合在一起给与了玩家更强的代入感,这种融合获得不少玩家的好评。截止发稿,《记忆重构》在TapTap平台拿下了9分的高分,并未因为游戏正式上线而出现玩家口碑滑铁卢。
游戏中的一切均以玩家第一主视角呈现,手机屏幕即主角的双眼,滑动屏幕即可在观察游戏中房间的陈设,点击屏幕即可与游戏中物品进行互动。
游戏中点击远处的模型,即可将其拿在手中观察
随着玩家的操作,游戏中人物也将做出对应的动作,进一步增强了沉浸体验感。
比如在解密码锁的环节中, 看着演员因紧张发抖的双手,玩家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目前除了《记忆重构》之外,在TapTap获得大量关注的此类游戏还有《活口:迷雾逃生》,在主创团队发了一条朋友圈后,有近百万人下载游玩,数万人关注了该团队的公众号。
可以看到,在游戏形式逐渐被玩家玩透的今天,这样的新品类无疑具备极高的吸引力,而玩家也愿意在一众“套路”游戏之外积极品尝新菜。
但实际上真人互动电影游戏在国外市场早已经产出过不少知名产品,不过了解的玩家并不多。而现在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游戏宣发平台的成熟,这类游戏也获得了更多国内玩家的关注。而且随着游戏内音画质的提高、优秀演员的加入以及越发完善的后期制作,再加上玩家对传统游戏逐渐积累的审美疲劳,该类游戏初显峥嵘。
二、两种艺术融合,如何才能让玩家认可?
电影被称为第八艺术,而游戏则是第九艺术,这一类游戏则融合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游戏强在互动性却缺乏真实度,电影则只能让观者被动的接受,无法参与其中,而真人交互游戏能让玩家真正的变成电影的主人公,决定剧情的方向、人物的命运。
游戏中选项抉择画面
玩家不用再对电影人物“我行我上”,也不用吐槽游戏中虚拟的建模和人设,真正体验我是主角我做主的刺激感,可以沉浸其中感受游戏世界。
15年发售的《press X to Not die》和16年发售的《地堡(The Bunker)》都是此类游戏的代表作,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但是这两款作品的剧情分支较少,剧情较为苍白,并存在一些恶搞,叙事能力并不优秀,结局也仅区区两个,比起“玩”更多的是“看”,所以游戏体验更倾向于电影。
到了17年,《地堡》的发行商Wales Interactive在总结了玩家对于《地堡》的意见后,发布了另一款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晚班(Late Shift)》。该作多达180个剧情选项和7个不同的结局,实现了玩家从看到到玩的转变。另外,游戏自带中文字幕,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近年国内的制作组也注意到了这个品类,并开发出了如上文提到的几款优秀作品,国内玩家也对这一类型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这一类游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玩家可以自己选择分支剧情,每个选项的抉择都可能对剧情产生改变,引起蝴蝶效应,最后得到不同的结局,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如果想让玩家获得完美的沉浸体验,就要做到面面俱到。比如,在一些不能由玩家做选择的剧情中,只要玩家扮演的人物做出一些和玩家本意相左的操作时,会让玩家产生脱离感,即“我不是他”的感觉,而这类游戏最大的卖点就是真实感、沉浸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极其强大的剧本做支撑,演员演技也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隐形守护者》剧本即演员情况
早期因为玩家并不了解此类作品,在新颖的游戏模式下,即使剧情、镜头等方面略微粗糙依然可以得到玩家好评。而当玩家逐渐被培养之后,对于游戏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能让玩家满意,是尝试开发此类游戏厂商将要面临的问题。
三、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的未来: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
目前来看,国内的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由橙光游戏改编而来的《隐形守护者》,还是《记忆重构》、《活口:迷雾求生》等,其制作规模都并不算大,但却取得了非常高的关注。
据《活口:迷雾求生》制作人透露,该作用户量曾达到近百万。基于社交关系链,这款游戏通过裂变式传播实现了用户量暴涨,玩家群体之间的自发安利助推游戏中越来越多新用户的涌入。目前,这款由三人小团队制作的游戏在TapTap拿下8.4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腾讯计划发行的《记忆重构》,国内大厂还未真正切入这一细分市场。相对于传统游戏,这类游戏制作周期较短、成本较低,并且市场竞品极少,对于国内厂商是可以去尝试的品类。
在笔者看来,在不远的未来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在影视和游戏行业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近期的《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明星大侦探》则是偏向于影视的互动产品,通过区别于纯观看的互动形式在用户群体中获得了好评。
而在游戏行业,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或许会成为游戏与影视剧、小说等IP联动的又一延伸方向。不受限于技术本身,IP改编与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之间同样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它的目标用户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游戏玩家,甚至一些喜爱影视剧的用户也会对这类游戏感兴趣,其市场空间不可谓不大。对于腾讯、爱奇艺、阿里这类影游均涉及的公司而言,在打造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上更具优势。而在更远的未来,尤其强调沉浸感和真实感的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配合时下热门的VR技术必定能大放异彩。
是电影也是游戏,这一形态本身就给真人交互式电影游戏带来了足够大的发挥空间,至少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已经显现出其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