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哨网
昔日的工业巨头GE,如今已经风光不再。
2月25日,通用电气(GE)宣布,以214亿美元将旗下BioPharma业务出售给丹纳赫(Danaher),
这是Lawrence Culp(以下简称“卡尔普”)9月接手GE首席执行官以来,最重大的战略决策。
这家横跨医疗、发电、航空、可再生能源、金融等领域的百年巨头,欲通过变卖资产,扭亏为盈、重新恢复往昔辉煌。
GE一年前还回绝了丹纳赫的收购要约。但在卡尔普被任命为CEO后,事情有了转机,GE对这项交易的态度变得较为开放。
这笔收购将为GE带来约200亿美金的净收益,GE将用这笔收益来消减开支,偿还债务。截止2018年12月底,GE债务高达到1210亿美元。
受上述消息影响,GE股价盘前一度涨超15%。不过GE想要恢复公司往日的荣耀,道阻且长。
舍得出手的“孩子”
这次出售BioPharma业务,GE可谓是忍痛割爱。
GE医疗集团利润率十分可观。2018年,GE医疗集团的收入为197.8亿美元,同比增长4%,实现利润37亿美元,增幅为6%。
而被剥离的BioPharma业务是GE生命科学的一部分。在2018年,BioPharma业务产生了约30亿美元的收入,占通用电气全年营收的15.8%。它是生物仪器、耗材和软件的领先供应商,支持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工艺开发和制造工作流程。该业务包括过程色谱硬件和耗材、细胞培养基、开发仪器和耗材以及服务。
GE表示,在生命科学部门将继续保留Pharmaceutical Diagnostics业务。该业务为世界各地的放射科客户提供造影剂和分子成像耗材,并与GE 医疗集团的医疗成像业务高度互补。GE的药物成像剂每年为大约9000万患者提供服务。
卡尔普表示,BioPharma业务虽然前景看好,但并非GE医疗保健部门的核心业务。他表示,该交易将允许GE在自身重组方面“扮演更多进攻性”,因此GE不会被视为是绝望的卖家,而是处于更好的立足点。
廉颇老矣?
GE这个传承自爱迪生的伟大企业,始创于1892年,是美国工业的门面担当,长期扮演美国制造一哥的光辉形象。
但当2008-2009年的次贷危机席卷而来,GE的多元化战略尤其是金融化的遭到了重大打击,金融部门利润极度萎缩,现金流受到严峻考验。因此,当时的CEO伊梅尔特在任上主导了GE的去金融化,将重心重新转移到核心的工业部门。但近年来的全球性油价暴跌和电气市场不景气又令GE营收放缓、股价走低。
回想20年前GE在华尔街呼风唤雨,市值全球第一,最高至6800亿美金。可如今的GE虎落平川,仅2017年,其股价跌幅超过40%,市值蒸发近半。在2018年6月,GE更是被狠狠地踢出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此举意味着,一代枭雄在该指数中长达111年的成分股历史宣告结束。
数据来源:yahoo finance
2018年10月,丹纳赫前CEO卡尔普临危受命,他还颠覆了GE一百多年来一直从内部选拔CEO的传统,成为第一位空降的老大。
GE首席执行官 Lawrence Culp
曾被《哈佛商业评论》将其列为全球前50名CEO之一的卡尔普,继承了由前任CEO发起的GE“瘦身”战略,根据他提出的业务重整计划,GE未来将“聚焦”于三大核心业务:电力、航空和医疗,与此同时,剥离或出售高达200多亿美元的业务组合。
因此近年来,“卖卖卖”一直是GE的主调,2015年4月,GE剥离金融业务;2016年6月,海尔收购了GE家电业务;2017年6月,GE出售照明事业;2017年9月,GE出售工业解决方案业务给ABB,同月又售出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业务;2018年,GE的机车制造业务、工业燃气发电机业务以及GE数字化业务也相继被出售。
GE已承诺通过资产出售筹集300亿美元,为了偿还债务,其中包括将其运输部门与西屋制动公司(Wabtec)合并,出售其在油田服务公司Baker Hughes的股权以及上述交易。
这一些列资产变卖似乎并没有为GE的债务风险带来转机,据美国彭博社报道,近两年来,通用电气出现了严重的债务问题。与此同时,轮机发电设备市场萧条,该企业的主营业务陷入困境。该媒体称,剥离资产将帮助企业削减开支、偿还债务,从而避免通用电气的债务评级跌入垃圾级别。目前,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将通用电气债务定在垃圾债券水平以上仅三个级别。
卡尔普的老东家——丹纳赫
始建于1969年的丹纳赫公司,在中国高管圈里,可谓是大名鼎鼎,因为其构建了赫赫有名的丹纳赫经营体系(DBS),并利用这个经营体系在全球范围大举并购,成为名不虚传的并购整合大王。
丹纳赫也是GE现任CEO的老东家。
卡尔普,这位1990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霸,一毕业就加入了美国丹纳赫(Danaher)公司。2001年,年仅37岁的他,当选为丹纳赫公司的CEO兼总裁,直到2015年卸任。
卡尔普在任期间,成功带领丹纳赫从工业制造业公司转型为科技公司,公司的市值也增长了5倍。
在卡尔普任职期间,丹纳赫总共花费了大约320亿美元的资金,兼并了50多家企业,范围涉及到工业技术、测试和测量、环境、生命科学和牙科等五大领域。
表面上看,丹纳赫一个持续快速成长、高度多元化的国际性科技公司,实质上,丹纳赫是一家以管理制胜的企业,凭借其独有的精益经营系统(DBS)不断收购的市场领先、技术领先但管理境况不佳的企业进行整合和管理升级,提升其运营质量和效率。
在卡尔普的带领下,丹纳赫创造了四十多个行业顶级品牌,集团的销售收入也从不足40亿美元增加至近200亿美元,增长了5倍,而且,投资者累计回报率在工业领域中位列第一。
数据来源:丹纳赫公司官网
在卡尔普离开之后,丹纳赫的进行了一系列的业务精简和战略转型。
2015年,丹纳赫通过交换要约执行了通信业务与NetScout的分离合并;在2016年,丹纳赫又将专业仪器仪表和工业技术两大业务拆分并成立Fortive公司,独立上市。
在剥离了其工业部门后,丹纳赫重新关注医疗保健领域。它于2016年以约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epheid,一家分子诊断和医疗测试公司。2018年,它以20亿美元收购了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后者生产用于基因测序和编辑的产品。
此次收购GE生物制药不仅是对健康领域的再一次加码,对于丹纳赫来说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
收购完成后,该企业将从根本上重塑其业务,转型为生物制药设备和技术服务供应商。扩大丹纳赫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影响力,为其提供药物研发工具。
而对于GE来说,此次出售意味着,他想告别过去的综合经营模式,从而“轻装上阵”。
但百年老船掉头不易,在产业更替的历史潮流中,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注于所长,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是所有巨头公司都要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