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高分也会被拒,美国名校申请这些雷区要避免

名校的竞争越来越大,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申请季陆陆续续放榜,有些同学拿到了offer,有些同学被Defer,还有些同学正在焦虑中等待消息。就读美国名校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申请人数逐年增加,录取人数越来越少的“寒冬”,这也意味着名校申请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让他们成为名校青睐的人选?家长又在申请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该如何缓解父母的焦虑情绪,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精英说特别邀请了一位资深国际教育达人—— Helen Du 女士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扰已久的问题。

Helen Du 女士是美国东北大学教授、美国常青藤名校升学专家, 境华国际教育美国升学首席顾问导师,同时也是 ICS 外语频道教育访谈特约嘉宾。她在美国高校工作超过20年 , 深谙美国大学及中学留学生招生事宜 。今天,她将以她的专业深度和独特视角来聊聊美国留学,特别是名校申请,相信她的宝贵经验会让广大留学党们受益匪浅。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关于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相信很多学生都有这方面的困惑。对于一个17、18岁的高中生来讲,直接把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是个很大的挑战。

从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职业方向都可能会有1到2次的转变。那么这个问题实际上问的是你具备的能力、技能、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这些技能都必须要具备。

图片来源自Surviving Youth

在你的社会经历当中,你需要思考:哪些经历让你感兴趣,让你觉得有情怀,并且愿意不顾他人的评价去勇敢追寻,这可能就是适合你的专业。

那么,该怎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呢?

除了日常的必修课程之外,你需要在课外或者暑假实践中寻觅一些有效资源,比如参加夏校、research opportunity、社区义工等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你可以找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项目,从中你会慢慢发现,什么样的专业对你来说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知道,美国大学每年都会出学校排名,但并不是排名越靠前,就越是择校的最优选择。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优势,比如你想学经济,就会想到芝加哥大学,它可能不在排名的前几名,但在经济研究领域却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因此,在了解学校的同时,你也需要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确定它是否在这个领域拥有领先的地位。

申请大学的过程,需要学生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摸索,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

“基于Helen老师的看法,择校首先要确定一个专业方向,基于专业领域再去衡量各个学校,那么有学生可能会困惑,我该如何确定专业方向?尤其是在中国读高中的孩子,大家在择校时对于专业设置比较模糊,并不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美国有Google,中国有百度,有很多信息是不在课本上的,这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去搜寻。Helen 现在在一所私立的美国高中当老师,日常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you know how to do research,how to find knowledge to research,即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去搜集有效的信息和资料。

比如说计算机专业,其实计算机涉及的面很广,包括AI、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等等,计算机这个大概念之下有很多细小的分支。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每个分支和它具体的职业方向。顾问会给到你们一些学校的一些重点专业,但无法告诉你哪个是最好的,学生必须要自己做research,确定自己的想法,再和顾问讨论沟通,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从哪个阶段开始为申请做准备?

“近几年美国排名前列的大学录取率越来越低,家长们也很焦虑,那么家长到底要花多少时间、从什么阶段开始为留学做准备呢?”

Helen 老师认为,如果已经明确要去国外,特别是去美国读大学,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寻找专业方向的过程,当然是越早越好。国内孩子的参考时间可以定为初二,美国的话是九年级开始,一个是对课程选择的考量,还有一个是对课外选修课程的把握。比如在假期里面去做一些实践,或是在暑假期间参加夏校,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让你发现一些课程的意义和学习的导向。

暑假因为时间相对来讲比较多,是参加课外项目的好机会。一般比较正规的项目大概需要五到六个星期,通过和教授以及同学们的互动学习,学生可以找到未来专业的可行性。

孩子在十年级的时候,可以接触一些研究项目,适当参与一些experience learning,或者说相关的实习。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孩子会找到一些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去做重点的研究,那么在你申请大学的这一年当中,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包括研究的内容,以及喜欢这个领域的原因,这也是你申请该专业的理由。

名校到底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名校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我们常说的GPA,考试成绩,推荐信等等,文书其实占很大的比例。通过文书,学校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形象,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它能体现学生的一些价值观念、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也就是我们现在主张的批判性思维。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身。Helen 的一个学生去年被录取进了哈佛,现在读二年级。他是个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不仅获得过很多奖项,还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演出。他每天保证练琴2小时,如果有比赛,可能一天要练6、7个小时,能够长时间坚持追寻一样东西,这就是他最大的竞争力。

不只是说他得奖,音乐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动力和乐趣。同时,他还用音乐来影响周围的社区,音乐会筹来的资金被用来帮助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比如智力障碍人群等等。

当然,他的ACT是满分,AP可能有8、9个,学术能力非常强。但哈佛能够录取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还因为他向学校展示了他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如何影响他人。哈佛期待的学生,是真正能够为社区带来改变和影响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也是学生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另外一个学生是ABC,他是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从他的语言和文化认知角度来说,他比较America(美国)。他去年被Brandon University(布兰登大学)录取了,学术成绩很好,同时参加了两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夏校,这两个夏校本身就有一个严格筛选的过程,能被录取已经是优秀的证明了。

他喜欢研究中西方文化对比和摄影,同时他也参与了学校的一些义工活动,包括学校的国际生领袖培训。所以这样的孩子竞争力就很强,而他的竞争力就在于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Helen 老师的儿子,他原来在安杜佛读了四年夏校,之后被芝加哥大学录取,专业是经济和数学。他的长项就是参与了学校的newspaper editing(新闻编辑),美国很注重写作,也很注重通过写作来参与学校的一些非营利活动。

因此,Helen认为,孩子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并用这个兴趣影响周围的学校和社区。只有这样,你才能尝试改变周围的社会现状,这也是学校非常看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申请有哪些雷区?

Helen 有过30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带过一些十分优秀的学生,譬如像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从学术上来讲,他们都是一等一的,GPA也很高,各种活动表现也都很不错,但问题就在于学生有没有一个发自内心的追求,还是说只是觉得自己需要这么做,才能被好学校录取。所以当Helen接手这些案例的时候,更多地要求学生改变自我视角,让学生知道你做这个事情是你自己想要做的,而不是你觉得应该要去做的,让他们看到,这个小的世界外面有个大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思考,进了一个好的大学,你最想要做什么?你怎么找到你的追求?你怎么去改变世界?只有把自身的思维空间打开,看到一个大的世界,发现内心的热情和愿望,才会享受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真正帮助和影响到更多的人。

同时,Helen 觉得竞争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竞争让大家同时往前走,这是一个共识。Helen看文书就能看出一个孩子的境界在哪里,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TA真的具有empathy(同情心)吗?还是说为做而做呢?这确实需要有导师去辅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还有什么东西需要不断去提升、反思和了解。

此外,讲到软实力,这就包括交流能力、领导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在文书中通过几句话,或者几个小的段落,把自身最优秀的点浓缩出来。那么导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去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问题,这个思考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两年,但这是人生一个必经的成长过程,当孩子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如何鼓励孩子自觉思考?

对于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拥有自觉的思考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家长们的帮助了。

Helen 老师认为:“家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学校更重要。我判断一个学生,基本就看家长能看到孩子走多远。”

很多家长很焦虑,还会把这个焦虑传递给了学生,孩子们会形成一个想法:我应该考上这个学校,而不是我为什么想去这个学校,我去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家长需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真正了解孩子在思考什么问题,以及他们有哪些困惑。

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大家才能得到一种共识,再有学校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专家的引导,一旦家长的思路打开,学生就变得很容易带了。

从教育顾问的角度来说,正确的指导对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Helen 表示,自己刚开始会跟家长交流更多一些,家长不那么焦虑,孩子教导起来才不会太难。

家庭教育不应焦虑

“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难免焦虑,Helen老师也不能避免,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育儿经验告诉各位家长,该如何缓解焦虑,正确与孩子沟通。”

Helen老师说:“我之前在交大做老师,之后出去读研究生,在波士顿大学也做了几年老师,所以教育对我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

Helen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让他勇敢去尝试,大儿子去了一个很好的私立高中,小儿子则选择了一个公立学校。她很尊重孩子的选择,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觉得好,就认定这所学校适合孩子。小儿子觉得私立学校不适合他,因为氛围太精英,Helen也尊重他的选择。后来他去了西北大学,在哈佛的医学院下面做一个实验,接下来准备申请医学院。作为家长来说,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其实就是最大的支持。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一个家长肯定会有焦虑,因为在孩子这个年龄,他们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所以需要经常在晚饭时间交流,关于升学的任何疑问和困惑,都可以说出来,这样才可以给孩子一个空间,否则孩子会不愿意跟你交流,因为他觉得很多事情都不能掌控。

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给他们一些空间和信任,并且保持有效的沟通。当时Helen的大儿子和她讨论,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学习金融,因为他数学很强,对市场反应非常敏锐,这是他的兴趣爱好,那么Helen就给他提供了一些机会,包括实习等等。孩子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终于拿到摩根士丹利的offer,这完全是基于他的喜欢和不断努力。

那么小儿子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小儿子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在一个“实习单位”做实习,两个夏天都是在做实习,他对医学很感兴趣,老师对他的印象也很好,跟Helen说他是目前唯一表现得非常好的高中生,因为这个实习项目一般只收大学生。

作为家长来说,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找到优质的资源,并让孩子充分利用,在此过程中,孩子慢慢地吸收、量化,也就找到了开启未来的方式。一旦门打开了,TA就会自己做一些research,自己寻找一些资源。

对孩子的期待是回馈社会

“很多家长都十分迷茫,不知道怎么去发掘孩子的亮点,那么作为家长,对孩子应该抱有怎样的期待呢?”

Helen老师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了,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提到:我的理念就是他们所有的成功都是社会给予的,所以他们要学会回馈社会。这也是她一直强调的一点,作为一个个体,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Helen是这样认为的,她也这样去教导她的学生,包括她自己的孩子。

Helen的两个孩子经常会在业余生活中关注一些弱势群体,人的幸福指数到底是什么?Helen觉得是最终能够帮助别人。家庭最终的希望都是想要孩子幸福。不是说你有一份高薪的职业你就是幸福的,那么即使你很成功,还是一座孤立的岛,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分享到周围,给予别人帮助,才能获得幸福。

“给予”也是 Helen 一直以来推崇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能够影响孩子一辈子,让他们走得更踏实,懂得什么叫做“意义”。

最后,Helen 老师想对即将投身“申请大军”的家长和孩子们说:“从我30年的教育经验来说,listen to your kids(听你的孩子的声音),真正让你的孩子发挥TA所有的潜能,把握好的资源,那么TA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被高校录取并不是终点,这只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的一个过程。外面,是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精英说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