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倩
刚刚,南京市政府公布《南京市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涉及349个项目。其中,城东仙林多个重点项目被提及,包括宁句城际、10号线二期、宁扬城际。大力开展跨行政区断头路和交通治堵道路建设也被重点提及。
城东、仙林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轨道交通、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
积极配合苏南沿江铁路建设,加快实施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宁合、宁马、宁宣等高速公路建设,继续推进长江五桥、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和浦仪公路西段等5条过江通道建设。四季度开工建设10号线二期。
加快宁扬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南京天文馆、南京名人馆、晓庄学院方山校区学生宿舍等21个B类项目的前期研究,积极落实开工条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促进有序转化为实施项目。
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一级公路,起于宁杭公路,止于汇通路南延,江宁区全长2.32公里,投资8.1亿,推进路基和桥梁下部结构工程,完成主体工程的60%
大力开展跨行政区断头路和交通治堵道路建设
光华路东延跨绕城公路立交工程:立交西起牌楼北路路口东侧起坡点,向东跨越绕城公路、宁芜铁路、高铁线后接光华东路,长约1.1公里。预计今年建成通车。
绕城公路新增徐庄互通:位于玄武区徐庄软件园,由绕城公路和紫气路交叉互通,总投资2.8亿,今年完成桥涵施工。
马群综合换乘中心配套市政道路建设(芝嘉东路西延):位于马群换乘中心和公交停保场南侧,东起绕城公路,西至马群综合换乘中心西侧道路,长约340米。总投资1650万,今年建成通车。
绕城公路东环辅道及启迪大街互通东象限匝道改造工程:取消启迪大街往二桥方向入口,改为绕城公路进入东环服务区出口匝道,并与原启迪大街往二桥方向匝道合并,延伸经江南服务区后汇入绕城公路主线;增设万家楼互通S122出口匝道段的绕城公路辅道,全长约2公里。总投资4000万,预计三季度完成改造。
青马路东延上跨铁路立交桥:西起仙林大道,东至石狮路,全长约1.2千米,红线宽35米。工程需对现状青马路进行扩建,新建跨越宁芜铁路的立交桥。总投资2.5亿,四季度开工建设,开展征地拆迁,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
龙潭疏港路北延工程:一级公路兼城市化道路,项目起于龙潭疏港公路起点,止于龙北大道与花园路交叉口,全长约4公里,其中,高架宽26米,全线落地段宽60米。今年将进行征地拆迁,部分道路主线施工
栖霞区雨污分流建设:实施马群新街、云水坊、怡水坊、马群南路等沿街店铺、支管雨污分流建设,实施迈皋桥街道南十里长沟流域、尧化街道北十里长沟东支流域和滨江河流域雨污分流工程。预计三季度完工。
南京市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一、总体要求
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按以下原则安排。
一是规划引领与重点保障相结合。以“十三五”规划实施引领年度计划编制,项目和资金安排突出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的支撑,优先保障关系产业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保的项目。二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关键作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首位度提升,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同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理念,严格执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同时充分考虑项目当前建设需要与后续支出负担的平衡,兼顾当期可承受与长远可持续。三是综合平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严格落实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在落实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平衡方案的基础上,合理统筹市区两级投资建设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在全市范围内不新增政府债务。
二、主要任务
按照ABC分类管理要求安排349个项目,其中A类项目296个,B类项目21个,C类项目32个。A类和B类项目列入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53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2.7亿元,市财政预算安排189.1亿元。国家和省补助43.1亿元,区级财政179.3亿元,市级功能板块自筹31.0亿元,市级国有企业自筹94.3亿元,社会投资等其他资金85.1亿元。C类项目进入储备库,不列入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加快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待条件成熟后列入后续年度实施项目。
(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政府经济运行的引导和调控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做到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并重,充分提高财政资金的资源组织能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在以专项资金引导市场资源加速集聚促进发展的同时,做好与国家、省、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对接,协同推进南京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和未来网络设施(CENI)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当年计划投资7.3亿元,安排市财政预算2.1亿元。争取在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市场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
发挥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提升市场规范管理能力,维护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建成市环境监测与应急中心和江苏省产权交易市场项目,继续实施国家智能测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石化装备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江北基地、高端制造业计量测试服务基地和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服务中心,年度计划投资3.69亿元,安排市财政预算1.26亿元,促进我市市场监管和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三)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智慧化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群众体验度高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建设5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04亿元,安排市财政预算16.18亿元。
1.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按照公共安全基层单位设施达标要求,实施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主要包括市公安局基层业务技术用房、派出所、交警大队业务用房等基层所、队、站建设。
2.打造智慧南京升级版。强化政务服务效能,推进“智慧南京”功能提升,进一步做好系统、资源和服务的整合,继续推进“我的南京”APP功能完善、实有人口信息动态监测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等项目,启动实施“生态眼”、网格化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等项目,大力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普及应用。按照以信息化技术提升现代城市安保水平的要求,继续实施公安专网基础设施、通信系统升级和数据智能采集等项目。
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按照消防“六大工程”建设实施计划,有序推进生态科技岛、马群、仙林湖等消防站建设,完成市级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织密城市安全网络。实施网格学院等项目,提升社会治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国务院保持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力度重要部署,围绕提高交通首位度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工作重点,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城乡路网,继续提升市属大专院校、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文化、旅游、体育等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持续增强。推进建设128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65.8亿元,安排市财政预算112.03亿元。
1.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一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南京交通首位度。积极配合苏南沿江铁路建设,加快实施宁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宁合、宁马、宁宣等高速公路建设,继续推进长江五桥、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和浦仪公路西段等5条过江通道建设。二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续建5号线、7号线、1号线北延等5条线路,开工建设6号线、9号线一期等6条线路。三是优化城市路网和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快完善主城快速路系统,续建红山路—和燕路快速改造、扬子江大道节点改造等工程,大力开展跨行政区断头路和交通治堵道路建设,完成既定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农路桥梁建设。四是继续实施城市夜景照明提升,基本完成全市片区雨污分流攻坚任务,完成21处积淹水片区改造,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2.优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一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一批市属大专院校、职业教育和市属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包括开工建设南师附中学生宿舍、南京外国语学校太平北路配套设施等工程,完成南丁格尔护理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宿舍等项目。二是加快文化、旅游、体育等设施建设。建成市青少年宫新宫、青奥体育公园田径馆游泳馆等项目,继续实施南京城墙博物馆、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启动水上运动学校搬迁等。三是提升医疗设施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儿童医院广州路院区等项目,完成市机关医院综合楼改造和市疾控中心市健康体验展示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市妇幼丁家庄新院区。
(五)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长江岸线功能提升及环境整治,加快促进全市水环境达标治理,加快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及防洪减灾和农村生态治理,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更好环境。推进建设10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64.94亿元,安排市财政预算57.5亿元。
1.长江岸线功能提升及环境整治。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和整治提升两岸生态环境。完成江北新区、桥林、江宁滨江等区段沿江绿化造林,完成八卦洲、龙袍长江湿地修复,实施江心洲、八卦洲、板桥等一批沿江企业、船厂、码头拆除及生态修复。实施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等沿岸基础设施项目。
2.水环境治理。全面开展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行动,实施内秦淮河、玄武湖等处水环境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加快完善污水处理收集系统配套管网,实施一批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完成金川河生态引水补水等工程。
3.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93个、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整治,继续推进公厕革命,完成55座城镇公厕新改建任务。建成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等环卫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能力。实施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做好钟山风景名胜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石头城遗址公园等公园景区提升项目,提升南京旅游品牌效应。
4.防洪减灾和农村生态治理。针对当前防洪除涝能力依然不足,农村水利综合保障能力仍较薄弱的现实问题,在流域治理和农村水利设施完善方面保持有效投入,重点推进南京市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滁河近期治理完善、市级防汛抢险基地、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
(六)前期和储备项目
加快宁扬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南京天文馆、南京名人馆、晓庄学院方山校区学生宿舍等21个B类项目的前期研究,积极落实开工条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促进有序转化为实施项目。
关于2019年市政府投资项目列表,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