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吃什么饭得心里有数!纪检部门给饭局划红线

近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在其官网上列出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此前不少领导干部曾因大吃大喝问题而被点名、处分,如今出台细化的饭局规定,违规吃喝能被有效遏制吗?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在其官网上列出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除规定杜绝上下级之间搞互相吃请、接受基层单位吃请、接受异地接待、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企业安排的吃请等内容外,还包括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

无独有偶,浙江丽水也曾于今年4月发布新规禁公职人员参加二十类饭局,新规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杭州纪委则发提示称,公职人员为防误陷“饭局门”应事先“三问”:一问谁埋单、二问和谁吃、三问在哪吃。

与各地纪委频频发提示相应,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显示过去一段时间全国公款吃喝数字不降反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5年4月3日刊发文章《强化执纪监督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从今年公布的数据看纠正“四风”的新情况》显示,从2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在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9类问题中,有8类问题比率下降。同时,在有些问题上,“四风”顽疾依然存在,比如公款吃喝不降反升。

该文章指出,从数据看,违规公款吃喝有所反弹,2月较1月上升了29.89%。这一方面虽然与2月份刚好过春节不无关系,但是也说明仍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依然把禁令当“耳旁风”,我行我素,用公款吃喝。

2013年至今,已有不少领导干部因公款吃喝被点名、处分。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是“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首个因违纪、违规被严肃处理的省部级官员。2013年12月,中纪委曾通报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被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免去其黑龙江省政府亚布力度假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职务,并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

2014年4月,交通部的一位副部长因大吃大喝问题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高压线”而被处罚,成为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第2名触碰“高压线”被罚的省部级官员。该副部长具体违纪情况和处罚未公开通报。

2015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区委书记等人因公款吃喝,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时,因其对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负有相应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2012年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下称《建议》)中显示,据估计,2012年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公款吃喝数额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挤占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建议》曾提出“制定和施行严格的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建立公务接待费用网上公示制度”、“强化对公款吃喝的体制外监督”、“将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范畴”等内容。

随着公款吃喝形势越来越隐壁,对于公款吃喝的认定也越来越困难。2015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发文指出,有些县乡镇、县直单位财务账目几乎不显示公务接待费用,但几千元的商店定额发票不附明细,以办公用品名义便可入账报销,资金实际用途很难说清。

图:吉林省纪委监察厅规定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